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敏 《教育文汇》2014,(6):31-32
孙建锋老师在博客上写道:好教师是一个蓝色文本。 他的博客配图别有意味:墨蓝的海,澄蓝的天。海天相接的地方,晨曦微露,曙光乍现,像是哲人的眼眸。  相似文献   

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方法用于作文教学指导也同样是妙招。这里说的"读"有三个层面:一是教师读好的文章;二是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三是让学生读评语。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语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借班上课.教学《爱迪生》一。初听便为其“以渎带讲,以读促思”的巧妙设计及“点拨”的技巧深深折服一当教师检查到学生朗读课的情况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她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老师佩服一当读完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4自然段。”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我执教过《司马光砸缸》一课。当读到司马光终于用砸缸的办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当大人赶来时,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个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大伤脑筋——他不紧不慢的站起来,说“当大人们赶来时,  相似文献   

5.
在《中小学管理。2000年第3期上,笔者欣喜地读到季苹的好文章《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感触颇深。我经常在想,孩子们最需要什么?我们的教育如何更尊重孩子?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我愿谈谈自己培养学生生活态度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本刊2013年第7期,卷首黄吉鸿的《那天清晨》展示了“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的教学环节:当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后,黄老师引导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进而领会儒家的重要思想“,f-”。忽然,一位学生质疑孔子的做法:“他不能光想着人啊!对马问也不问,怎么能说他仁爱呢?”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顿时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7.
何小波 《湖北教育》2004,(23):57-58
从《教师报》上曾看到恒智远老师写的《赏识不是万能的》(以下简称《赏》文),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赏识的真谛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一路哭着、笑着、担忧着、欢喜着,我终于读完这本倾注了郭景瑞老师心血的《新爱的教育》,感受良多。不知道郭老师最近的身体怎么样?书中他曾提到:夺去了我的身体健康,使  相似文献   

9.
“角色扮演”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教法,因为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让课堂气氛活跃,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所以,这一教法备受教师们喜欢,特别在公开课上,更被广泛应用。本学期,听了许多老师的课,他们许多人也在自己的课堂上设计了“角色扮演”这一环节,听后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拜读了张业厚老师的《狗尾还是貂尾》(《教育文汇》)2011年第5期,以下简称《尾》文)一文,受益匪浅。文章字里行间体现了张老师及其同事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精准解读和创造性的实践,尤其是张老师感情真挚、文采飞扬的下水  相似文献   

11.
读王若三的文章《朽木之材,不可雕也》,推测作者应该是高中的语文教师。王老师认为学生中有“朽木之材”,应该“放弃”。不是教师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验,不是高中的教师未必有这样的胆气,不是高中的语文教师则很难有如此犀利的文笔。  相似文献   

12.
刘立新 《教育文汇》2005,(11):43-44
本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去学校,收发室的老先生叫住我,递给我一封装帧精美的信件。现在的时代,已经难得收到信件了。今天忽然有信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字一句地看着:“老师,最近好么?开学忙么?虽然我可以给您去电话,但有些话我想写信告诉您:老师,忘不了您的循循善诱;忘不了您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您给我们读的一篇篇文章……老师,真的好想重新回到您的课堂,听您亲切地给我们读文章。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老师,问候您!祝福您!”读着读着,  相似文献   

13.
以读带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尤其是选择一些至情至性的文章,以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相似文献   

14.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章有情,皆为心声,文丝脉络,被情所牵,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载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论文、鉴诗、评人、赏物都得移情入文,以情品文。因此,语文教师应抓住语文学科这一特点,促成学生主体情感与文中客体情感互融、互动、互补,从而激起学生智慧、潜能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彭江龙 《教育文汇》2011,(12):43-43
上好课难,评好课更难。读罢王木春老师《一次追悔莫及的评课》,这种感受更加强烈。王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他的评课虽以语文学科作为案例,但由于学科是相通的,从他的"追悔莫及"中,我们历史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我执教过<司马光砸缸>一课.当读到司马光终于用砸缸的办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当大人赶来时,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个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大伤脑筋--他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说:"当大人们赶来时,会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正《匆匆》这篇文章学完了,然而,由此引发的对时间流走的惋惜和无奈之情,却怎么也挥之不去。不经意间,时间就飞快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了。就像文中写的那样:"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想到这里,我想起每天自己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吃零食,等时间很晚才写作业,这样不仅没多学知识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2008年第5期发表了饶怡红老师的文章《以农夫的心态做教师》,该文小中见大,读后令人颇受启发。近日,又重读此文,感慨良多,兹将一点想法见诸笔端,与大家交流探讨,以益于自己不断进步。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以农夫的心态做教师”,农夫培育庄稼的心态固然可敬,然而,我们不妨再讨论一下农夫培育庄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他被教咸水泥脑袋,到美国他被育成年轻天才。他叫王楠子,8年前,他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关求学;8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王楠子如今是费城艺术学院的大四学生,是该校动画专业最出色的学生;通过动画领域的开拓,他甚至已在美国贷款买好了一幢三层小楼。  相似文献   

20.
当我拿到《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时,首先在我脑海中闪现的是:我不是班主任,这本书随便翻翻就可以了!可是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为李镇西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其实无论当不当班主任,只要你是老师,那就要学会当一名好老师。在如今的社会里当一名老师本身就很不容易,要当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更是难上加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