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20世纪外国文学史的写作在理论方法上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反思.其主要有三点:一是重新认识传统的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划分;二是正确处理文学史写作中的文化诗学论与形式主义论之间的关系;三是重新确立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划分标准.只有正确处理了材料与理论之间的关系,20世纪的外国文学史写作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从20世纪50年代起涤荡了欧美的思想文化界,包括美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多领域。作为对现代性的一个反思,所有领域的后现代话语都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批判启蒙理性,反对现代性话语中的理性主义、主体主义、历史哲学等,以反思启蒙的姿态出现。而在现代主义哲学内部也开始积极反思现代性。他们对待启蒙的态度各不相同,其中以哈贝马斯和利奥塔之间的争论最具代表性。文章意在通过考察二者之间的争论焦点来表明对待后现代主义应持有的一种哲学批判的态度,因此仍然需要启蒙理性所给予的反思批判精神以对现代性的利弊做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结合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悖论。但是在当今中国的思想语境中 ,一切源于西方的文化思潮都必然和马克思主义发生撞击。因此 ,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诸多后现代思想家对马克思的言说 ,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不可逾越的必经领域。马克思主义具有后现代的碰撞 ,源于它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和深入反思。因此 ,马克思主义具有后现代意蕴 ,后现代主义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一种延续和增补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志军 《湖南教育》2003,(22):17-18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后现代思潮,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西方,运用后现代主义思想考察各种学术领域,然后归纳出一套全新理论的现象时有所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伴随着后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化思潮对学校课程论的影响不断扩大而产生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各种传统课程理论,尤其对被视为现代主义课程典范的“泰勒原理”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反思,并且以新的课程理论视角和价值观念阐释课程的本质,对建构新课程理论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具有现实的意义。一、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是与“现代性”的讨论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榜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后现代主义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榜样与榜样教育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在对榜样教育的反思问题上,给我们不少启示。后现代主义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仿真”,仿真(Simulacra,也译作“模…  相似文献   

6.
一、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榜样与榜样教育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在对榜样教育的反思问题上,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与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这种文化现象在我国思想文化等领域扩展、蔓延。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领域内逐渐渗透,对他们的精神结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着深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思潮,以其批判性、丰富性、复杂性等特点冲击着人类研究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新兴思潮,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源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德里达、福柯、利奥塔;德国的伽达默尔、哈贝马斯;美国的奎因、罗蒂、杰姆逊等人。后现代主义的矛头直指现代主义的痼疾,其意义在于对现代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等进行反思和重构。20世纪90年代后,后现代主义开始对教育领域发起冲击,他们运用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对现代主义视域的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话语权和话语方式、教育评…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普遍的文化思潮,其本质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重构。电视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之一,早已不是一种简单的传播图像的技术。它带领着后现代主义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进入了千家万户。电视早已经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之一。本文试通过电视这个角度,来探究后现代主义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0.
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泛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解构了传统文学的价值体系及审美特质,模糊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历史话语和宏伟叙事的否定,使文学正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和理论变革的新挑战。在此背景下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也应做出相应的变革。对现当代文学重新进行价值判断及反思,树立稳定、牢固的道德秩序和价值秩序,在动态中研究文学现象及文学作品,贯彻"活动型"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一、后现代教育理论概述后现代主义(post-m 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学理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对现代教学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反思、批判与解构,建构了自己的教学观。后现代主义认为,学校的教学目的应从优势文化决定论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通过全校教师的热情参与和考虑到众多的因素来决定;既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甚至可以培养片面发展的人(即符合学生自己特点及生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针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成为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之一。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范式渗透入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也给传统教育评价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教育行为的改变。基于后现代主义倡导反思和批判,反对单一思维和提倡多元化视角,强调不确定性和尊重差异,推崇对话与交流的理论取向,为审视和反思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窥探幼儿园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崛起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后现代转向”,其思想来源于乔治·巴塔耶对语言的批判和对生死的探索、勒维纳斯的论无限性和他者以及布尔迪厄对象征性实践和权力运作的阐释。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对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批判,是对西方传统社会文化的反思,为人们认识世界与自我提供了新的视界.对教学生活世界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何斌  莫国辉 《教书育人》2005,(11):12-14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学理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对现代教学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反思、批判与解构,建构了自己的教学观。后现代主义认为,学校的教学目的应从优势文化决定论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通过全校教师的热情参与和考虑到众多的因素来决定;既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甚至可以培养片面发展的人(即符合学生自己特点及生活特殊性的人),又注重造就一批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这种公民能够认清优势文化的独霸性以及文本的集权性,敢于向他们挑战,进而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认识,跨越文化边际,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同时,这种公民还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自然、土地、生态的伦理观念。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对西方的简单、封闭、僵化的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无情的鞭鞑,提出了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本文拟探讨后现代主义对课程研究的积极意义,并对之不足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对后现代主义本身,还是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人们都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或者主张:苏珊.桑塔格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感性,安吉拉.默克罗比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历史时刻,弗里德里克.杰姆逊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文化样式。尽管如此,被后现代主义耦合在一起的人,仍不失共通之处,即他们的认同于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交织与纠缠。为此,本文拟借助一系列大众文化文本,探讨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力图证明后现代主义已然改变了人们赖以思考大众文化的理论与文化根基,旨在指出后现代时代的大众文化仅仅表示受众人青睐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技术与理性主宰的社会,使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也没有思想,而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设计也是线性的、简化的,无法满足知识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后现代主义是在批判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后现代主义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将给教学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与现代网络技术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相吻合,因此,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反思教学设计会为教学设计提供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杨平展  魏小迪 《教师》2011,(4):32-33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技术与理性主宰的社会,使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也没有思想,而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设计也是线性的、简化的,无法满足知识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后现代主义是在批判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后现代主义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将给教学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与现代网络技术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相吻合,因此,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反思教学设计会为教学设计提供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是在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坚持整体有机论、后现代创造观、有序的时间观、平权多样论和生态后现代主义等观点,其理论诉求在于丰富后现代主义哲学内涵,实现科学和人文的统一,扭转思维定式,重塑人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是在20世纪末掀起的一场最为壮观、最为激进的文化批判和反思运动,为新课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课改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后现代主义为当代中国数学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为教育理论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后现代主义认同的是差异性、相对性、不确定性,以复杂、混沌等为特征.后现代主义下的数学教学无模式化是对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不是作为一种理论上形而上学的分析,不是对模式的否定,更不是取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