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岩 《新闻窗》2007,(2):39-41
梁衡,是仗亦文亦瑕,且研且习的大家。他在没有新闻的角落里发现新闻。在如山的新闻评奖作品中寻根推理,写出了脸灸人口的《新闻三部曲》。在人民日报副总编后,又写出了《看稿手记》系列。中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新闻实践,使他的新闻思想闪烁着鲜活而生动的别样色彩,深刻而不失活泼,理性美兼实用。本刊发表董岩撰写的学习体会文章,供读者参阅,该文分两期整完。[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的导向功能许必华在新闻的多种功能中,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导向功能,为其要者。新闻摄影,新闻的品种之一,同其它品种一样,也具有导向功能,且有其自己的导向特点。这一特点,与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不同,它是以凝聚在画面上的典型形象、即典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闻报道形式在不断被丰富和创新,新闻图片家族也增添了一名比较有特色的新成员——新闻仿真图。与新闻图表和新闻漫画、插画(除新闻照片外)等新闻图片不同,新闻仿真图重在“仿真”二字,是由电脑制作人员制出的示意性虚拟图片,内容旨在逼真地摹拟和模仿新闻现场真实场景,立体感强,富冲击力,且效果逼真,比一般的新闻图片更直观。  相似文献   

4.
自国内报业进行新闻改革以来,各家报纸对怎样用好新闻图片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近一个时期内报纸出现了一个新变化,新闻版上单幅独立形式的新闻图片在减少,配合文字报道的新闻图片明显增多,且占据版面的重要位置,尺寸也大,这在都市类报纸特别是广州、深圳的报纸更为显著。其实,早在电视  相似文献   

5.
闻娱 《传媒观察》2005,(7):59-60
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大分支中,处于应用新闻学的中心地位,历来是中西方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课程。现有新闻采访和写作方面的诸多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闻教育的需要。但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前行的新闻传播业仍迫切需要能与时俱进且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闻采写教材。  相似文献   

6.
纵观当今媒体,已被时代大潮推到了改革的前沿,相互间展开激烈的较量,且呈白热化态势。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已在内容、体裁、风格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变。新闻的变化无疑影响到副刊的锐变,而新闻纪实正是在这种新闻变化中呈现出的副刊新走向。于是一种颇被受众追捧的新闻与文学结缘的新体裁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制造点新闻玩玩”孙建清眼下“玩”字走俏,如玩电影、玩电视、玩文学、玩股票,等等。在新闻领域里,有没有玩新闻的?我的一位朋友在某企业当个小头头,此人颇有新闻嗅觉,善于抓住一点小故事、小镜头,且绝对“新鲜”,有些“意思”,然后邀上三五个记者小聚,或自己...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新闻失实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不仅会误导受众,混淆视听,甚至以讹传讹,损害新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且可能引发新闻官司,并可能承担败诉的后果。有资料表明,在近10年我国发生的近千起新闻官司中,因新闻事实失实引起的占80%,且大多数以新闻单位败诉告终,可见维护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城市晚报对文化新闻的重视程度不断消减,大量的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以及其他实用类民生资讯,在数量、篇幅、版面等压缩了文化新闻的空间。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逐渐遭到冷落,主要还是文化新闻自身缺乏创新的缘故。且看一些城市晚报的文化新闻,有的将“娱乐”、“星闻”资讯作为主要卖点,缺乏地方特色与品位;有的文化活动的报道,读起来像“温吞水”。读者对文化新闻需求的口味与层次在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文化新闻档次、重创晚报“文化品牌”,让这些文化新闻像其他许多主流新闻类别和资讯一样,广受读者的欢迎呢?从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在这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以精确的数字、量化了的事实反映有新闻价值、值得注意的客观事物,这种新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目前媒体称其为“数字新闻”。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新闻的优势在于数字本身感观性强,且简明评价新闻的内容,再加上数字新闻的直观、简明,从而越来越被媒体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王青  张务纯 《新闻传播》2007,(11):64-65
时下全国不少地方台都在兴办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新闻失实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不仅会误导受众,混淆视听,甚至以讹传讹,损害新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且可能引发新闻官司,并可能承担败诉的后果。有资料表明,在近10年我国发生的近干起新闻官司中,因新闻事实失实引起的占80%,且大多以败诉告终。可见维护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5,(12):40-4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突出个性化,规避同质化。 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的节目类型相似、缺乏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内涵;节目构成、主持风格、采编播手段、节目包装以至节目内容上都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4.
潘钰良  吴晓音 《视听纵横》2003,24(6):112-114
同期声是电视新闻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且越来越受到业界重视,应用得好,可以提升新闻的价值和整体宣传效果。在电视新闻实践中,现场采访同期声比现场效果同期声更为常见,也更为重要。甚至可以这么说,能否采访到重要新闻事件中重要人物的同期声,已成为衡量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意识强弱、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现场采访同期声究竟能赋予新闻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社会新闻在党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党报增加可读性、亲近性的重要措施。山东省《菏泽日报》对社会新闻一直十分重视,并在报道形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且收效明显,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新闻策划在现代传播业中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够增强媒体新闻传播的导向性,促使对新闻资源进行深入且独到的开发,是媒体树立个性风格从而在竞争中胜出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新闻写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重威 《记者摇篮》2005,(11):52-53
作为比较新闻学的一个分支——中西新闻写作比较,其宗旨是比较中西新闻的写作现象,发现其写作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其不同的原因,研究其不同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效果,找出其互相区别的写作规律。根据这一既定原则.我们可以具体的比较中西新闻写作的异同。从宏观角度看,中西新闻写作异中存同,且异远远大于同。“同”主要体现在中西方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及时。而“异”在中西新闻写作中则随处可见。下面我就从新闻文体、新闻所用的表达方法。对新闻时效性认识和新闻职能几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的影响与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 《声屏世界》2007,(7):21-22
民生新闻的危机 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在收视率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不容回避的是,当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品质的“新”新闻样式,而且由于目前理论界、业界“给予其概念的理论关注,只是一个粗浅的认识”,因此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民生新闻的片面理解。再加上某些地方媒体对商业利益、收视率等因素的热切追求,因此,在电视民生新闻不断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不容乐观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雷跃捷  柴玉 《新闻前哨》2007,(10):104-104
雷跃捷、柴玉在2007年第8期《新闻与写作》发表文章,对预测性新闻和预告性新闻的主体进行了分析。预测性新闻是对“未来事件”的报道,或者说是依据现在或过去的事实,对事物或事态前景所作的报道,如通常有关某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多少的报道,就是典型的预测性新闻。而某国领导人将于何时出访某国与何时在何地将举办什么活动等消息,就是预告性新闻,是对已经决定且即将发生的事实的预先客观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闻姓“新”,新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就在于新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客观事实是大量存在的.可并不是任何客观事实的信息都能成为新闻.只有具有新意的客观事实的信息才有成为新闻的可能。所以,记者要写出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且启人耳目,发人深思的有价值新闻来,必须立足于新,致力于新。套用古人“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