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化"是我国近年来音乐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试从民族化教育的角度来审视中国钢琴教育,对何为中国钢琴教育的民族化、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对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胡金平 《教育学报》2007,3(5):71-76
雷通群是中国教育社会学领域中最早提出"中国化"且加以实践的学者。考察其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著作及其相关论述,他对教育社会学中国化的诉求,与其孜孜追求的科学化、规范化并行不悖。他所理解的"中国化",并非以争夺学术话语权为动机,而以改造中国教育为最终目标。他强调中国化的教育社会学,应以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科学化或规范化为实现中国化的必要前提,同时并不排斥对某些西方理论进行中国化改造,且以建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为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癸卯学制的颁布使科学教育步入制度化阶段,"五四"时期开始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倡。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主要症结是单纯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科学方法特别是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教育领域不同程度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个性化缺失、教育研究能力弱化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及教师应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中获得启示,从思想上和实践上来改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状态,使学生在优质的教育氛围内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对中国教育"拯救孩子"的呼声和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的呼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教育缺少教育科学普及.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教育科学化",实现教育创新依赖于教育科学普及,教育科学首先要在学校普及,教育科研是学校普及教育科学的最佳选择,教育科学普及的目的是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已有城市化研究普遍缺失教育尺度,或者关注教育问题的视角是经济学视角,遵循的是"经济逻辑",为单向式、割裂式和等级式思维。我们需要在城市化发展中渗透教育尺度和教育眼光,具体表现为三种意识(教育意识、生命意识和文化意识)、两种思维方式(逆向式思维和关系式思维)以及内含了教育要求的评价标准。在通过教育尺度构建"教育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基于"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创建和发展"城市教育学"。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大陆教育史学界,以田正平教授为首的浙江大学教育史研究团队,是以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而著称的.<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问题研究-以清末民初乡村教育冲突考察为中心>,作为该团队持续不断之学术努力新成果,在视野下移中拓展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的研究领域,以"乡村教育冲突"为核心透视了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深层历史问题,修复了从清末兴学到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研究的缺损环节,是一部"费了功夫"也"费了脑筋"的学术力作.若能走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视野重叠,在全球化视野中界定中国问题,在多层次不同教育主体的博弈中审视国家的现代化规划,或将开创出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孙献华 《江苏高教》2012,(4):114-116
20世纪的中国审美教育建设以西方审美教育体制为师,建构了完整的"西化"审美教育制度。其主要表现在审美教育思想体系的西化、审美教育实践资源的西化、缺乏独立教育创新的思维惯性等方面,这些西化问题对于当代审美教育转型而言造成诸多不利。因此,重新审视西化的中国现代教育制度成为审美教育制度改革创新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教育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的人性假设,决定了对教育的不同理解.中国传统教育中对人性的假设存在几个基本的悖论,即非善即恶、儿童成人化、个性泛化、总体上的"人性善"和具体教育过程中的"人性恶"的悖论.这几个悖论使得中国传统教育损益参半,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教育的相对稳定发展,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育的发展.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应当注意克服悖论带来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中央政府目前正在考虑修改义务教育法,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收取杂费的规定,教育主管部门也正式澄清了有关教育产业化的谣言。中国的义务教育制度将从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正本清源,但是,也有一些学对政府的所作所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是实行了产业化的问题,而是没有实行彻底的教育产业化,只有充分地引入市场竞争,中国的教育资源才能得到有效配置。在教育市场化的推广过程中,他们极力推荐西方国家的教育券制度,认为只有政府发放教育券,并且由人民自由选择教育机构,中国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天真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事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教育失衡的问题是影响中国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事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教育失衡的问题是影响中国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建立以来,中国的教育史学已走过了曲折反复的百年历程。在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教育史学将走向何方?其发展趋势如何?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史学工作者的深思。从中国教育史学走过的历程和世界历史学、教育学,特别是教育史学发展的最新走向来看,我们认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发展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即转向加强自身学科理论建设,转向研究教育历史的日常问题,转向发掘本土的学术传统,也可称之为中国教育史学的"三大转向"。  相似文献   

14.
<正>名言:研究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事关教育全局.反思中国数学教育走过的道路,以实事求是和兼容并包的态度审视我们自己的实践,可以总结出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并为世界的数学教育研究贡献一份力量.出处:张奠宙,于波.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3.张奠宙先生的上述名言,体现了张奠宙先生开展数学教育"中国道路"研究的民族情怀与世界胸怀.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其研究初衷是什么?基本内涵是什么?前进方向是什么?本文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均衡不能单纯理解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削峰填谷"或"造峰扬谷".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育均衡所涉及的不同要素间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所以有必要思考三大问题在量变到质变原则下,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在对立统一原则下,如何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在否定之否定原则下,如何灵活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人口大国,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教育大国发展成为教育强国,把人口大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一直是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及有关方面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党和政府将致力于建设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这些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课题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向政府提出了《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报告》提出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重大战略问题的思路、对策和具有前瞻性的分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提供战略构想与具体行动方案。虽然有些构想变成决策尚需时日,但它无疑为今后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本刊摘登《报告》中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内容提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如何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如何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在这些问题上最大程度地凝聚和扩大各方共识,最大限度地汇聚和激发各方正能量,使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真正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是我们这个民族与社会所必须重视和面对的战略性课题。《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解析》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古今中外教育实践与教育哲学相互关系的发展为主线,以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18.
李政涛 《教育研究》2012,(3):4-11,34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一把教育的尺度来衡量,并以此作为判断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尺之一。教育尺度的引入将改变研究思路,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问题,拓展研究视野;改变研究立场,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教育尺度"视域中的"教育基础"涉及人口、教育机构、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以及政府领导与管理教育事业的方式等。"在中国"研究"教育基础"更能凸显"中国自觉",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尺度的形成与运用提供"中国参照系"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9.
要让生命教育在中国健康持久地进行,特别是让众多的青少年真正获益,首先必须解决在中国的生命教育究竟教什么的问题,突显中国生命教育的独特性,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模式。为此,必须让生命教育走出"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背景,突出生命教育目标及内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特别的意义与价值,回归原点——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不单是关于人之自然生命如何保护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关于人之人文生命的性质、价值与意义问题的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人文生命这根红线来开展。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理论标本价值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是以一群学贯中西而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为代表书写的一段中国教育史话.在他们的实践努力和研究中沉淀了许多关于农村教育理论智慧,对我们今日进行农村教育研究具有标本性的意义."什么是农村教育"、"如何对待农村教育与农村文化的关系"、"农村教育由谁负责"是农村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探析近代乡村教育实验在研究对这三个问题方面的理论贡献,对深化关于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认识和丰富中国农村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