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武慧 《武当》2005,(8):14-15
一、源流真人辽东懿州人,名全一,又名君宝,号三丰,史称宋末元初生人。生有异质,龟形鹤骨,大耳圆目,身高七尺余!修髯如戟,顶作一髻,常戴偃月冠,一笠一衲,寒暑御之,不饰边幅,人皆曰为邋遢,所啖升斗辄尽,或辟谷数月自若,书过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一日千里。洪武初,至太和山(武当山之古名),结庵玉虚宫,自行修炼,洪武廿七年,复入湖北武当山,与乡人论经典,孜孜不倦。一日在室内读经,有鹊在庭,其  相似文献   

2.
程清远 《武当》2005,(8):12-12
太极拳全在“自然”二字,不得“自然”之理之法,穷终生难有所成,而今世人所学所练。与“自然”之道背道而驰,根本不知“自然”为何物,行拳走架、推手、实战,全凭心中横气用事,哪里得半点“自然”之妙用?“自然”者,去后天返先天也。一个“去”字道尽天机,“去”心中三横气,“去”后天之拙力,通过一定之规矩将后天作为统统抛弃,越多越近乎先天。拳谚有云:打拳如走路。走路之时,无任何强求,迈腿便走,无丝毫牵  相似文献   

3.
刘登信 《武当》2005,(8):7-9
第四节,39.单腿悬躯(参照19式图)。  相似文献   

4.
刘瑞 《武当》2005,(8):15-15
武术(外国人称之谓中国功夫)乃是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太极拳又是我国武术中一个优秀拳种。其理深奥,其技独特,博大精深。太极拳因为它动作松柔,和缓、圆润、轻灵自然,不用过分的后天拙力,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在于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及技击之功效,所以被性别不分男女,年龄不分老少,身体不分强弱者接受。因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开始推广普及“简化太极拳”,七十年代末随着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蓬勃发展,太极拳做为一种民族文化,得到重视和发展。再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太极  相似文献   

5.
赵玲  林林 《武当》2005,(8):17-18
为进一步全面提高太极拳运动技术水平,方便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全面了解和学习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五大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和演练风格,我们创编了这套二十四式综合太极拳。二十四式综合太极拳严格遵循古谱,精选五大太极拳中最具该拳法特点之组合动作,力戒繁琐与  相似文献   

6.
山石 《武当》2005,(8):29-29
赵堡太极拳代理架有七十二式,由于入室弟子的拳式是师父在传授中掐尺等寸手捏手教出来的,故此架又称为“尺寸架”。尺寸架之理论指导以赵堡拳谱《九要论》为圭臬,一招一式都有一定的位置,非常严格。由于历代大师及成手皆得益于尺寸架的锻炼,故必须提及尺寸架的规范行拳路线。今限于篇幅,仅以起式和金刚三大对为例,晓以尺寸规矩,以谂天下同道。尺寸架的一举一动,身、手、步都有它的准确位置,如做不到,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如身法、步法、手法的配合位置。  相似文献   

7.
[正文]歌诀三 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动静分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相似文献   

8.
松是太极拳的第一要义,既是基本要求,又是终极的追求。松在太极拳中不是为松而松,松的目的是用,即为了更好地紧。拳中的松,不仅有说着容易做着难的特点,更有做着容易说亦难的感觉。即便是你明白了,做好了,用活了,但真要把松说清说透更非易事。松在拳中虽有严格的要求,却无绝对的客观尺度,主要还是靠感悟,松只是一个相对概念,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健身作用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辽宁省老干部大学学员参加太极拳锻炼前后的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证明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消化功能、精神状态等方面有积极影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玉伟  葛小俊 《武当》2005,(8):48-49
弱柳迎风十三形是以伸筋拔节,舒通经络为目的,长期习练可以养颜润体,使周身充满弹性,对于初练太极拳者可以炼化气血,补太极之不足。笔者开始习太极时师常言,先求开展而后紧凑,故师传之搂膝拗步是手摸前脚尖沿大敦八循肝经上至膝上部,海底捞月蹲身到底,提手上势到天边。弱柳迎风十三形内含闭息吐纳,活动脊柱,炼达三焦,其功效不亚于八段锦,对于习太极拳者确大有裨益。第一式:鹤立  相似文献   

11.
散打运动,是一项快节奏、强对抗的竞技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而且还应具备较强的动作运用能力。在日常训练或比赛中,经常出现一些运动员在激烈对抗中,做不出有效的技术动作或完整的动作组合。通过调查得知,除去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外,主要原因在于运动员掌握动作的熟练性不够,没有达到紧张激烈、瞬息万变的竞赛要求。本人通过近几年的实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从“心静体松”、“气遍身程”、“足定根基”三个方面的太极拳健身文化和与之相对应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现代科学研究与太极拳健身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可以通过现代语言表述和现代科学诠释达到融会贯通的,这将使太极拳健身功能呈现出更为清晰的切合实际的科学图景和学术指向。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目前我国老年人用来健身治病最主要的锻炼手段,从现代生理学和医学角度看,它对于损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骨关节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下降等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太极拳的防病健身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4.
席朝杰 《武魂》2013,(7):7-7
当今社会是高度发展,激烈竞争的社会。激烈的竞争给人们带来高科技文明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问题。本文分析了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及独特的健身功效及其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作用,体现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健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庆国 《浙江体育科学》2002,24(4):39-40,43
文章阐述了太极拳独特的健身作用,为喜爱太极拳的广大群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太极拳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文章对太极拳在健身修身、调节心理、陶冶情操、娱乐观赏、产业经营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太极拳在提高个人健康水平和服务社会方面所作的积极贡献的重视,为促进太极拳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中华智慧的结晶,它融武术、气功、导引为一体,以其独特的养生保健功效,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运动论的理论基础是太极生两仪,两仪是在太极旋转运动中产生的。太极旋转运动论在太极拳中应用产生了太极拳运动论。太极拳运动论的内容有太极之意,太极之理,太极拳运动的理法依据,太极拳运动的方式,太极拳运动的法则,太极拳运动的性能,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特征等论述,这些论述开创了太极拳理法的新篇章,推动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对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增强太极拳健身祛病的作用,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贾澎 《精武》2005,(5):38-39
清末武术家、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先生(1810—1890年)在其《耍拳论》中讲道:“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论。”“耍拳”理论,是和式太极拳有别于六大太极拳流派之处的一种拳术方法理论,体现出和兆元祖师匠心独到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为太极拳修炼者指出了一条由“招熟”到“懂劲”进而“阶及神明”状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茂盛 《精武》2005,(5):40-40
太极拳属中华武术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祛病、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