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惠娟 《视听界》2014,(2):94-96
收视率是电视台以及一档节目的制作者最为重视的反馈结果。传统的收视率可分为广义收视率和狭义收视率。广义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总调查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狭义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受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1]在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电视节目的重要渠道,收视率的考察对象不应仅仅局限于电视播出的收视情况,对网络媒体也应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     
《视听界》2013,(2):8-9
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网络收视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是在全国13岁及以上观众的13746个有效样本中.根据其使用网络收视的情况.筛选出经常使用网络收视的观众进行二次随机调查.并最终获得912份网络收视有效问卷。调查中提及的网络收视观众.指经常使用电脑(网络)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电视收视观众.则指经常使用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  相似文献   

3.
耿新歌  张渤 《今传媒》2012,(10):142-143
一般而言,受众测量技术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测量受众具体行为的技术,另一方面是记录受众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并与受众行为进行关联的技术。作为电视业的"行业货币",现在市场上通行的收视率指人员收视率数据,即以个人为单位的收视状况的记录数据。而在上世纪中叶,以家庭户口为单位计算的家户收视率数据曾被早期国外的广告商采用,现在,这种方式虽已不再为市场青睐,但它却是早期受众调查技术手段向自动记录方向迈进的起始点。本文将主要介绍早期家户收视率的特点,并结合当前收视率调查的特点进行若干分析。  相似文献   

4.
收视率是检测电视媒介传播效果的一项重要的量化指标,也是电视媒介实现科学化管理和决策的有效手段。在受众研究的课题中,收视率又是研究受众收视行为、心理规律的重要依据。近几年来,中国的电视业对收视率的关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各种调查公司蓬勃发展.仅上海一地就涌现了40家能做收视率调查的公司。那么,收视率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如何?数据的质量、准确性、公正性又如何?我们在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中,常常遇到一些疑虑、困惑,有时甚至是无可奈何。这里提出几个问题,供受众研究工作者思索。  相似文献   

5.
据CSM2010年中国电视市场收视动态调查显示,和2009年一样,电视剧在2010年观众收看最多的节目类型中排名第一,占所有电视播出时间的28%,观众收视时间的32%.而排名第二、第三的新闻/时事、综艺分别占所有电视播出时间的10%、6%,观众收视时间的13%、10%.①由此可见,电视剧依然是电视台凝聚观众的最主要的节目资源之一,同时也是媒介干预、影响受众生活方式、行为态度、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信息·数字     
正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实施日前,国家标准委批准颁布了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GB/T 30350-2013),于7月1日起实施。《准则》指出,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与国际通行准则须保持一致,调查方法和技术与国际上保持同步,同时又要符合国内电视收视市场的具体情况,保证调查顺利施行。《准则》规定,数据提供方必须对样本户资料严格保密,严防受  相似文献   

7.
姚争 《当代传播》2004,(1):53-55
我们无论从电视的节目形态特征比较还是从受众的审美需求差异的角度考虑,文艺和新闻是电视迄今为止的两大“种子节目”形态。据1999年的《世纪之交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其对策》统计,目前经常收看游戏娱乐类节目的基本观众群占46.5%;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居民每天收看各类电视节目中平均时长最长的是影视剧(74.8分钟),而收看娱乐综艺节目  相似文献   

8.
一、收视率调查的概念与是非 电视收视率调查在电视业中有其合理的功能,因为广告商有权知道他购买的某一节目三十秒钟的时间空档,有多少人收看他的广告。 收视率是计算受众中电视观众所占比例的一个概念。收视率调查并不是测出哪一节目最受欢迎。因为在一周或一月内得到最高收视率的节目并不一定是电视上最受欢迎的节目。收视率仅是观众收看了某一节目而没有收看与之同时播放的其他节目的一种反映。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播出的时间以及它的竞争对手是谁。在美国,有些节目,如传统节目“Dick Van DykeShow”,在移至与一些较弱的节目同时播放时才得以继续生存。而有些电影在与一些不很受欢迎的电视节  相似文献   

9.
周笑 《视听界》2007,(6):103-105
一、季播的经济价值 “季播”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正值美国无线商业电视发展初期。在强烈的利益驱动下,他们很快发现收视率与广告量的一个内在联动性:即受众群体的收视偏好呈现季节性变化规律,每年9月至次年5月是收视旺季(约40周)。此间由于天气渐凉,黑夜渐长,人们逐步减少室外活动,增加了电视收看时间;加上学生返校上课,有规律的生活得以恢复,电视开机率及受众规模均有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收视率调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黎捷 《新闻界》2002,(1):58-59
随着中国大陆电视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电视人口,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的视听市场。作为评估观众多寡重要指标的“收视率”,由于具有直观、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了电视媒介及媒介研究机构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国外,收视率调查是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的;而国内收视率调查自1986年开始,发展到目前已进入常规性的、运用日记法、人员测量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收视率调查阶段,对传播媒介起到了应有的指导作用。GGTAM(全球电视受众测量指南:GlobalGuidelinesforTelevisionAu-dienceMeasurement)中收视…  相似文献   

11.
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一时段内,收看某个电视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总体观众的百分比。它是评估电视节目观众多少的重要指标。在激烈的节目竞争中,收视率的高低预示着节目的受众数量多少,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节目的重要与否以及广告收入的升降等等。可见,收视率对于电视台的节目生存有决定影响。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对电视节目来说至关重要的收视率呢?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大数据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各行各业,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电视行业特别是收视率调查,电视媒体开始重新思考和探索全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电视节目现已不局限于电视荧屏这一"大屏",电脑屏幕"中屏"、手机等移动媒体"小屏"终端分散着传统电视节目视频的受众,单一以电视终端为收视调查的手段,已难以准确反映全媒体环境下的收视结果,重建收视率调查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2008,(9):13-13
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29出奥运会如期在北京隆重开幕。以专业的电视收视和广播收听市场研究著称的CTR市场研究、CSM媒介研究8月9日凌晨就分别给出了权威的调查数据: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直播全媒体受众接触率高达98.1%,开幕式收视创下国内有收视调查以来电视收视率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等新媒介迅猛发展,媒体业内对"唯收视率"的讨论也愈加激烈。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客观认识收视率数据及其承载的媒体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电视人可以充分利用收视率数据深入了解受众需求、指导电视节目生产或购买、对电视台节目进行绩效考评等等。相比以往,如今收视率数据体系更加细化,数据的参考标准逐渐从原先机械样本统计开始向更加人性化的测量方法上转变,对于观众收视效果的反馈也更具即  相似文献   

15.
王霞 《新闻实践》2009,(6):74-75
据央视索福瑞对调查数据的分析,2008年我国电视市场有三大特点值得引起注意:伞国人均收看电视时间呈减少态势;晚间黄金时段收视率与全天各时段收视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全国各地面频道出现"七点半现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肃8个地市300个农村家庭电视收视状况的调查,发现甘肃农村对省级卫视的收视状况是不均衡的,本土的甘肃卫视和湖南卫视收视率远远高于其他卫视,而国产电视剧是甘肃农村观众最喜欢收看的省级卫视电视节目,说明省级卫视的节目对农村观众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收视率调查方面。央视-索福瑞和尼尔森媒介几乎同时在中国受众市场展开收视率调查服务,是目前中国受众市场上最主要的收视数据提供者。后者坚持主打中心城市,相当长时间内仅提供11城市测量仪收视率数据,而前者则是日记法和测量仪法并用,遍地开花,很快拿下了收视调查市场份额的大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8.
电视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对电视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如何编排节目才能提高收视率?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19.
电视这一新的环境因素对儿童有着两方面的作用,有喜有忧,关键在于儿童收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和如何收看电视节目。本文尝试从儿童受众的心理特征出发确定儿童受众的收视需求,并以儿童受众的收视需求为出发点,探讨在转型期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儿童电视节目制作的新理念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20.
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电视频道或某一电视节目的人数与观众总人数的比例.随着传媒的产业化、市场化,收视率已纷纷被各家电视媒体作为节目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来考核和奖惩创作人员.电视收视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可概括为三大方面,本文对此因素将分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