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举重比赛是个人项目,受比赛环境、试举次数与时间、裁判规则、竞技对象等的限制,成功与失败只在一瞬间。有队员平时训练水平相当高,但比赛时不一定能发挥出来,因此要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光靠体力、技术还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赛前如何掌握、调整时间和心理状态是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2.
一、举重比赛运动员心理分析 举重比赛与平时训练不一样,平时训练没什么精神负担,而到了比赛期间,就会有心理紧张等因素。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68名优秀举重运动员比赛中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有关个心理因素以及考察这些影响因素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关系入手,寻找举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佳心理状态因素,试图为举重项目的训练和控制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刘伶  赵洪 《精武》2012,(7):10-11
随着举重运动技术和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举重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差距越来越小,但比赛时的成绩却相差悬殊。在技、战术水平相近的情况下,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正常发挥主要是由自身的心理素质高低决定的。因此,如何提高举重运动员在比赛前及比赛中的心理素质,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是当前举重训练工作中需要给予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特点出发,阐明了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比赛水平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举重     
G884.014.8 9904987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良心理状态及改善方法=On the unhealthy competition mental state ofweightlifters and the means of modification[刊,中,I]/沈传茂//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2).-49-51参2(ZZY)举重//比赛//心理//心理训练本文结合举重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实践,分析了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的成因与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举重运动的快速发展,运动员在整体实力及技术动作相当的前提下,战术的运用及临场的心理状态成为左右比赛成败的关键。良好的心理状态需经过长期的系统化训练和适时调控才能形成,探讨举重运动员的心理调控措施与方法,对举重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和创造好成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全年比赛情况 女子举重运动员熊海燕全年参加五次重大比赛都有较好的发挥,成功率较高,成绩稳定。这在举重比赛中是不多见的,说明平时训练比较系统和扎实,赛前的体力调控和比赛试举重量的安排较合理。虽然在平时训练中也存在膝伤和腰伤的影响,但能很好的把握训练节奏,从而保证了训练质量和成绩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心理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形成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状态过程。心理训练包括平时、赛前、赛中和赛后四个阶段。本文重点阐述平时阶段。平时心理训练的时间是指年度最后一次比赛经过心理调整后,进入正常训练开始到下一年度正式比赛前一个月。平时心理训练的内容归纳起来有三个:一是对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培养;二是对放松能力的训练;三是心理与所练内容之间的意念沟通。  相似文献   

10.
举重运动员在神经类型的选材上,应以稳定型(含亚稳定型)为重点。对亚兴奋型运动员,只要教练员平时能注意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比赛时能恰当地启发和诱导,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时,也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散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对散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情绪状态进行分析,对赛前的心理准备与赛前心理训练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注重平时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已经逐步成为所有教练员的共识,在平时训练中加入心理训练,将对提高运动的竞技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动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是为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一、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举重运动是消耗体力、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动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是为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一、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举重运动是消耗体力、克服内  相似文献   

14.
举重运动员由于持续不断的训练和比赛活动而引起心理紧张的逐渐增长,就必须对其情绪状态进行定期的诊断。普尼(1967年)、吉谢列夫(1972年)和波利亚科夫(1976年)等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一些问题。但对举重运动员情绪变化的特点与训练负荷变化的关系,却未作充分的研究。本文提供的对高等级举重运动员情绪状  相似文献   

15.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状态焦虑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加第10届全运会、全国冠军赛、全国锦标赛、世界青年锦标赛的陕西省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运动竞技状态焦虑量表测量.结果表明,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在比赛状态焦虑上有差异,显示较高的运动技能水平可能会适度降低竞赛焦虑水平的强度;比赛的规模层次、成绩与名次、难度动作、平时训练中失误较多的难度动作、对客观环境及周围人和影响比赛的因素过分敏感等是影响其比赛心理的重要因素,特别对优秀运动员表现最佳时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研究,为以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选题依据近几年来,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比赛中,我国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成功率较低,原因有训练问题、技术问题、试举重量问题、减轻体重和心理状态问题等。目前,要想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战胜对手,照搬奥运会和世界冠军的训练方法是不会成功的,必须因人而异地找出最适宜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大家知道举重运动的成绩不仅取决于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而且也取决于专项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举重技术中出现微小的错误,就会限制运动员的单项和两项成绩的发展,而举重的技术特点是以适宜的力量作用于杠铃,并以适宜的路线举起杠铃的能力,对于杠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调查访问与文献资料纵向对比法,对31名优秀少年举重运动员成绩增长过程中的各种特征、成因、现象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成绩的增长是受选材、社会环境、生长发育、训练安排、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和比赛等方面的影响和限制,提示了优秀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绩增长规律,为举重选材与训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举重运动是奥林匹克中最古老的竞赛项目之一,是力量、速度、健美三结合的体现。在当今竞技水平十分接近的前提下,比的就是心理,谁的心理素质过硬谁就会笑到最后。所以心理问题在高水平举重比赛中是议论最多的话题,而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很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9.
投篮是篮球比赛中主要进攻技术,在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心理因素对投篮命中率尤为重要,它往往成为一场比赛成败的关键,因为心理状态是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的保证。历年来我校篮球队在参加市级比赛中,平时有“神投手”之称的队员,在关键比赛中却表演失常,这就要从心理学角度找原因,除了在训练中抓好投篮技术、投篮时机,身体素质训练外,重视加强心理训练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比赛是对每名运动员平时训练的检验,也是激励运动员奋发进取、勇攀高峰的好时机。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好与坏,是决定他们在比赛中能否取胜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射击运动员来说,平时大家水平都比较接近,比赛时就要看谁的心理素质过硬,能控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只有保持正常的心理情绪,充分发挥技术动作,精力集中的打好每一发,谁都将会打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