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2.
本文旨在从弘扬马克思哲学主体性原则出发,围绕现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潮,并剖析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的存在现状,深入分析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扬弃的具体思想表现,探讨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扬弃的重要意义,形成更科学、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并提供坚强的思想支持和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3.
范德尚 《红领巾》2004,(3):33-37
从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视角去解读西方人权观的基本要素,可以解释西方近代人权观念为什么是以抽象意义的人为基础,为什么将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等设定为自然权利,为什么坚持个人中心主义和国家工具主义观念的问题.通过对古希腊罗马时期个人权利价值取向的萌芽、自由观念的孕育、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以及近代自然权利学说和社会契约论等方面的探讨,可以认为西方人权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是西方对人的自身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是西方有关人的各种价值理念等长期历史积淀和传承的过程.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时期提出的各种人权主张及其作出的相关制度设计是西方文化所蕴涵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体现,标志着西方近代人权观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肯定了启蒙思想中人权观的同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对资产阶级人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根本上揭示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的本质,得出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们不能得出的新结论。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无产阶级争取自身以及人类的解放的运动不能受到资产阶级所谓的自由、平等人权口号的迷惑,而是应该把这些口号作为奋斗的目标,真正的实现自由平等。马克思力图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对资产阶级历史的人权观进行了剖析和解读,进而揭露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内在矛盾性和虚伪性,为树立正确的人类自由和人类解放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早期人道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期人道主义历史观的形成及最终扬弃,有其学校、社会的复杂原因。学校环境是形成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社会实践的现实生活斗争则促成了其对人道主义的现实关注及反思。马克思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对人道主义作出实质性批判,在扬弃基础上确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分析和预测始终贯彻着扬弃的观点,即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对于扬弃的含义应该从哲学意义而不应从普通意义上理解。用马克思的扬弃观透视当代资本主义,必然会发现当代资本主义自我扬弃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消极扬弃过程,其发展趋势是接近而不是远离社会主义。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论断并没有失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思想的扬弃,分析马克思人本思想关于人的本质属性、人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人发展的最终目标三项主要内容,进而阐明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高举辩证批判的利剑,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根本改造和批判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不彻底性,吸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直接的理论来源;马克思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本质特点加以革命的改造,坚定了革命辩证法的信念马克思坚持理论原则、重视历史遗产的价值、注重于挖掘前人精神财富的独创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黑格尔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考察,认为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所包含的合理内核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来源。但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并不仅仅是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合理内核的简单继承,而是依据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立足于无产阶级的立场,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扬弃的结晶。其结果重塑了世界历史概念,赋予其崭新的内容。据此认为,那种只是从哲学基础、性质方面来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扬弃的观点,以及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解释为隐含着“欧洲中心论”的观点,都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没有真正地把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焦点。由于网络的出现所带来的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使得人权观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人权领域的斗争已从传统的地缘空间转到了虚拟空间;人权观的教育重心由于网络的影响,逐渐由开放的传播方式转变为更为复杂的隐性传播方式。针对人权观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特点、新形势,传统的人权观教育途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 ,奠定了人的社会价值观的基础 ,同时也指明了我们现时代的价值取向 ,应仍以集体主义作为主旋律 ,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传统大学理念作为现代大学理念的基础,要在指导大学实践中既保持大学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又能使大学跟上社会的发展而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必须结合现代大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走向: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自治、学术自由、重视科学研究等传统大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坚持;理性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是学者的社团、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与普遍学问的场所等传统大学理念,既需要保留和发扬,又需要舍弃不合理的因素,即扬弃;而"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传统大学理念,却必须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东方民族现代社会转型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世纪50~60年代遇到了“难道东方民族也必须向西方社会那样,只有通过资本主义的方式才能实现现代转型吗?”的重大难题;晚年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前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对俄国农村公社历史的具体考察并结合当时俄国社会所处的内外现实环境,提出了俄国应跨越“卡夫丁峡谷”、走一条非资本主义式的现代转型之路的设想;东方民族现代社会转型的特点在于必须以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为中介并对文化和文明进行必要的选择与更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东方落后民族顺利实现现代转型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精神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揭示了精神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精神生产力理论的一系列原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文化生产力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对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西方戏剧的开拓者,契诃夫对传统戏剧的创作模式和审美观念进行了锐意改革,具体包括情节的生活化、内容的内向化及戏剧手法的多样化三个方面。这些改革既内在地基于前人已有的戏剧成就,更得益于对同属于戏剧革新行列的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流派的创作经验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自然观”与现代人的环境责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社会自然观:一切社会领域的自然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化形态,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是社会历史过程的能动的主体承担者。当代环境问题对人类的严重困扰,其根源不在于自然界,而在于人类自身。因此,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能从人本身去求解,即着重于人的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特别是人的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具体实践行为的自醒自觉,从而切实负起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科技倡明和日益彰显的今天,人们渴望与自然的亲近,渴望回归和融入自然,现代住区户外景观环境.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栖居的场所。设计中如何体现这种需求,使其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心理、生理需求.无疑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原本以中华为是的日本传统文明观,先后经历了脱亚入欧、脱欧归日和脱日入美的三次转换。尽管每次转换都具有某种质变的意义,但新文明观的确立并不意味传统文明观的泯灭,当入欧、入美取得成效之时,往往也是发现传统、试图再造日本式新文明的起点。日本的文明观转换留给世人的重要警示是:逆境时知耻而后勇,与时俱进以调整和更新落后观念,则后进者可以奋起直追;顺境时不骄不躁,理性地看待自我和他者,则国家、民族可以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自然观和以往的自然观不同,它是一种辩证的自然观,正是这种自然观实现了自然是历史的自然和历史是自然的历史的有机统一。马克思的自然观有两种内涵:一种自然是"人化自然",一种自然是天然自然。人类中心主义是现代社会讨论的一个中心议题,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有助于深刻理解人类中心主义产生的原因,以便为建构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