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幸肯定是苦的,但也偏偏有不幸造就了甜美的故事。 比如,从纯理论这个角度看,戏曲演员理应“长相俊秀…‘身段优美”“歌喉婉转”,自然,一点也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戏曲演员肯定是不幸的。那么,他们是不是就只配因此而远离成功呢?不。请看清代的“梨园三怪”:一是腿有残疾的孟鸿寿,虽因自幼患病生得腿短身长、头大脚小,但他却从不气馁,而是索性就此苦练丑角戏,  相似文献   

2.
唱腔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骨干与支撑,也成为了各类戏曲剧种的主要标志,因此,我们研究中国各戏曲剧种唱腔艺术特点的发展与变化,将有助于呈现该戏曲剧种的审美特征。中国的戏曲艺术一直被称作"角儿的艺术",这体现出演员在戏曲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戏曲演员所必备的"基本功"——唱、念、做、打,这其中唱功为首,由此可见,演唱是戏曲唱腔的生命和灵魂。  相似文献   

3.
要求现代戏的表演要"生活化",摒弃程式化,这是现代戏与程式化相互融合的纠结所在。中国戏曲程式化是其灵魂。程式化是戏曲的代名词,换句话说,没有程式化就不叫"戏曲"。程式是在戏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演员表演与观众欣赏的互动逐渐建立起来的约定俗成的对应关系,是演员用以表达戏剧内容的特殊语汇,同时又是观众用以理解和接受戏剧内容的特殊途径。生活在发展,在改变,所以戏曲程式也应随着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4.
齐莹 《甘肃教育》2022,(14):70-74
戏曲是我国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戏曲演员在学习和掌握戏曲演绎的基本功时,需要重视视唱练耳。视唱练耳可以帮助戏曲演员提高对戏曲的准确理解和掌握,提高戏曲演员的感知和表现能力。视唱练耳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需要戏曲演员在不断进行看谱能力和听觉能力的训练中,有效提高综合能力,能帮助戏曲演员准确把握戏曲内容,进而呈现给观众更有品质的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5.
春节看报纸时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词,就是人们把表演戏曲的演员称为"梨园弟子"。我很纳闷,难道戏曲演员都是在"梨园"里学戏的么?但想来想去,又觉得这个结论很荒唐,于是,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弄明白了"梨园"和"梨园子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6.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身,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泛美化"的特征.但究其本源,王国维在<戏曲考源>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即由演员当众扮演角色来表演故事.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也提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所以,登场敷演,是戏剧艺术的最基本特质,没有舞台表演的第二度创作,戏曲艺术的美也不能被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戏曲舞台表演便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且在表演中渗透了一定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脚色"最早为个人简历之意,古典戏曲形成后,适应人物出场亮相时的自我介绍,后渐为戏曲演员的行当术语.但在这一术语走向定型的过程中,脚色仍长期保留着履历之意,到明末清初才约定俗成下来.此前,宋金杂剧院本中的"末尼"、"引戏"、"副末"、"副净"、"装孤"等演员类型,其实并非"脚色",而是"杂剧色".区别在于:"脚色"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服务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演员;"杂剧色"则是伎艺性杂扮段子演员,并不以故事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主要目的,且杂剧色是唐代部色制度在宋代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潘金莲是古代文学中一个成功的"淫妇"形象,明清时期的戏曲对这个人物不断进行重塑。沈王景的《义侠记》使她成为明清时期戏曲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清代花部戏曲中有关潘金莲的剧目大量涌现。这些文本对潘金莲的塑造并不精彩,甚至只是以乡野村妇的面目出现。但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潘金莲却极其成功,演员依靠出色的演技塑造了精彩的舞台形象,其看点主要来自于男性观众对女性美与旦角演员色相的欣赏。  相似文献   

9.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的著名思想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戏曲艺术的爱好者。他留存的有关戏曲的著作不多,却明显反映了他对戏曲艺术的态度,对当时剧本的改编、演唱艺术、演员修养、人们对戏曲演员的态度、戏曲的社会作用等,都能从文艺学、社会学角度密切予以关注。这对我们了解当时剧坛,特别是昆曲剧坛的兴衰,了解昆曲的演出和传播,都有重要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戏曲舞台不仅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属性,而且还将演员的"唱、念、做、打"融为一体的综合表演集中展现在舞台上,以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动人故事,使中国戏曲艺术富有特殊的魅力。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适当地渗透戏曲武功演员的培养途径,能够让广大学员清楚地认识到要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戏曲是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艺术,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借鉴》一文中(见《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1期),笔者着重从情境创设、角色意识以及悬念设置、虚实相生等几个方面简略地阐述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借鉴和汲取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可以使戏曲艺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相融起来,迸发出璀璨的火花。近年来,笔者在所承担的"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中,进一步引进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并邀请戏曲演员走进课堂,以传统戏曲艺术来指导学生提高古诗词的诵读鉴赏水平,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从事戏曲演员工作已有二十余载。在多年的演员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戏曲打击乐对整个剧目的演出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演员来说,应该学会它,懂得它,运用它。下面,我就对戏曲打击乐的认知作一浅显的谈论。在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戏曲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戏曲剧种组成而显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光彩夺目的民族气息和韵味。在戏曲整个  相似文献   

13.
树中的典故     
梨园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最早"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之一。玄宗李隆基精通音律,热爱艺术,曾选技术水平较高的乐工、舞人三百人和宫女数百人在梨园学习歌舞。梨园在当时的  相似文献   

14.
王新启 《学周刊C版》2014,(9):231-231
我从事戏曲演员工作已有二十余载。在多年的演员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戏曲打击乐对整个剧目的演出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演员来说,应该学会它,懂得它,运用它。下面,我就对戏曲打击乐的认知作一浅显的谈论。  相似文献   

15.
王娟 《现代语文》2006,(11):80-81
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戏曲用它特有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化,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由演员装扮人物;在一定场合当众作故事表演;通过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感染观众。①而戏曲在故事表演当中,通过歌舞动作表现人物的某种情绪,来体现戏曲“唱、念、做、打”的艺术特点。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道:“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此种说法,抓住了戏曲的基本特征。戏曲的舞蹈美贯穿在戏曲表演体系中被人们习称的“做”和“打”这两种功法之中。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都是舞蹈化了的,戏曲舞台上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舞蹈艺术的形象。戏曲舞蹈需要演员调动起自身肌体和精神的一切因素,实现美化和舞蹈化,而且服饰、道具等,也都参加了美化和舞蹈化的创造。戏曲演员手中拿的、头上戴的、腰上系的……都可以形成舞蹈化的身段组合,如羽扇舞、团扇舞、折扇舞、闭扇舞、双扇舞、方巾舞、马鞭舞、船桨舞、水旗舞等等,还有舞帽翅、舞鸾带、舞甩发、舞红绸等,任何一种生活用具一经纳入戏曲舞台而成为道具时,就会产生出精彩的舞姿,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戏曲舞蹈。  相似文献   

16.
张锡如 《文教资料》2011,(10):76-77
把子功是戏曲表演专业训练演员形体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戏曲演员身韵的灵魂。作者对戏曲表演中把子功的形象、运用、性质等进行了分类介绍.从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把子功教学的训练特点和主要规律,并结合教学经验总结了把子功教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要点。  相似文献   

17.
李渔将科诨比喻成"看戏之人参汤",其低限是讲科诨必须具有审美意味,是戏曲中笑的起跑线。李渔对科诨提出的要求是"重关系"、"贵自然",即提倡寓意深刻和自然天成。李渔的"格局"总结着中国戏曲的艺术经验,与西洋戏曲虽有某些相近之处,但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作意于寻找有趣有意义的故事,而不是像西方戏曲家着眼于冲突。"优人搬弄"是李渔戏曲创作的理论,它强调着写戏应首先考虑演员和观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形与神在戏曲美学范畴中是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组概念。戏曲表演中形与神的关系,正如中国古典诗词和绘画中那种情景交融的创作和表达方式,将客观景物融于主观的情思之中,从而达到充满意境的艺术效果。从中国传统美学中提炼和总结出的虚实关系,在戏曲舞台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化用,使其更具有戏曲自身的艺术特色。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美学创作原则,为戏曲艺术的创作,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戏曲美学范畴中的内外论,在戏曲演员的表演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戏曲的表演是体验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内与外的和谐统一。功和法是包涵于戏曲技艺之中的元素,演员通过外在的技术手段将表演技巧与艺术境界融为一体,创造出更完美的舞台形象,力求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演员成功需要具备三个要素:好的剧本是演员演出成功的重要基础,程式技巧是演员塑造角色的有力手段,声情并茂是戏曲演员唱念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20.
戏曲导演艺术把演员的台词、动作和其他多项舞台表现手法组织起来,使观众感受艺术熏陶。戏曲导演必须在戏曲艺术形式的框架内进行演出风格、情景意境的创新,处理好演员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广大观众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