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一种技能训练,朗读承载着感受美感、培养语感的双重任务。本文从朗读训练与语义感、语法感、语境感的培养的关系方面阐述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潘多 《新课程研究》2009,(10):163-164
作为一种技能训练,朗读承载着感受美感、培养语感的双重任务。本文从朗读训练与语义感、语法感、语境感的培养的关系方面阐述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正>重视加强低中年级学生朗读训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的做法是:一、要有明确的朗读要求低中年级学生在朗读前应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训练:身体坐正肩放平,双手拿书一尺远,发音正确响亮、态度大方、这样既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姿势,又使学生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新 《教育论坛》2007,(5):21-22
朗读就是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清晰、响亮、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感知教材内容、获取文章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根本途径,也是语感培养和情感熏陶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田月红 《学语文》2010,(1):55-55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通过朗读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还可以陶冶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德。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不失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的儿童在学习英语时,缺乏一定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背景,很难形成正确的语感。语感不是靠简单的灌输就能萌生和取得的,它来自于语言实践,又引导语言实践。小学英语教师应根据英语初学者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重视他们的兴趣,培养其语感。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1.重视朗读训练,习得语感"朗读"要求响亮、流利地读,语音、语调等基本正确。朗读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形成良好语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感示范,教  相似文献   

8.
胡平 《成才之路》2012,(2):73-73
正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中也对朗读做了明确的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9.
朗读即出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应由教师指导。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一、培养学生朗读的重要性(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所以必须加强朗读训练。此外《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作了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地读,就是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清楚响亮,不多字、不丢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前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朗读是用响亮清晰的声音语言转换书面文字语言以声释义的活动,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方式。而今,在新的教学形式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提高语文课堂上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朗读教学地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从零起步的,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一步步训练。1先让学生读好一句话,做到声音响亮,发音正确,不添字,不少字,不断句,不唱读,不重复,按词连续读下来。如第一册读词句练习中的“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句话,学习时我告诉学生:这句话是说“谁/在哪里/干什么”,让学生按照这三部分读出…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朗读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怎样在小学讲读课文中重视朗读指导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初读课文,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正确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即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重复读,不顿读,不唱读。首先,指导词和词组的分节朗读。这是针对唱读而进行的正确朗读的基本训练。如教《我是中国人》一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划分词和词组后朗读,例如,“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在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叶建军 《考试》2009,(1):17-17
语文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到重要位置上,并对其进行长期不懈的有意识的训练、加强朗读指导,注重逻辑思维训练,积累生活体验,在实践中培养语文感。  相似文献   

15.
诵读教学法,又称吟诵教学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响亮的口头语言.这是一种眼、口、耳、脑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它能训练语音,再现文章情境,加深理解,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口头表达力,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16.
徐松 《现代语文》2013,(9):109-110
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阅读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朗读能力离不开朗读训练。然而,由于目前语文考试没有或很少设置“听力考试”和“口语考试”的项目,所以有声的朗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师所忽视。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搞好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笔者谨借本文,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一、理解朗读内涵,认识朗读重要性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把无声的、缄默的文字转化成了有声的、响亮的口语。语文学习离不开绘声绘色的朗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它既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按照朗读的熟练程度和朗读教学的推进过程,可以把朗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准字音,停顿处理得当,不错读、不漏读;  相似文献   

17.
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朗读,既是一种训练活动、一种阅读活动、一种文学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朗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造成了学生乃至家长认为朗读得好坏无所谓的心理,结果真正能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的学生几乎是凤毛麟角。 那么朗读技能的培养究竟意义何在呢? 我们知道,语文素质包括语文知识素质、语文技能素质和语文能力素质。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技能的培养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能力的提高。而朗读技能是一种清晰响亮地念文字材料,从而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而语文的核心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朗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朗读教学的必要性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  相似文献   

20.
张玉书 《文教资料》2005,(3):175-176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曾经受到过一定的重视,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朗读还是被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成功的语文教学,常以解决语感为标志。而朗读教学正是培养语感的先决条件。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捕捉蕴藏在文字中的知识信息,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由“感”到“悟”地学习知识。教育心理学指出,语言的习得,其过程是“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