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正>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相似文献   

2.
付维彦 《学语文》2009,(5):30-30
《采薇》(见卷首)是诗经中的名篇,关于此文主旨,《毛诗序》说:“《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申培《诗说》认为是。宣王之世,既驱猃狁。劳其还师之诗”。今人有断定其为爱国之诗,也有认为是思乡之诗。人教版语文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其。思念故乡、  相似文献   

3.
1992年2月14日,在西方情人节的这个美好日子,一个小女孩降生在湖北宜昌周家,父亲周云逸是一位喜欢艺术的摄影师,因为酷爱《诗经》,就用诗经中的名篇《采薇》作为女儿的名字,"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两岁时,周采薇就被诊断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缺损。心型修补手术后,她气管受损,不断增生的肉芽让气管中只留下发丝般细小的空隙,无  相似文献   

4.
薛吉辰 《现代语文》2004,(10):44-44
一、《采薇》———小说———鲁迅小说名出自《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是一首关于戍边将士的诗,描写了战士远别家乡饥渴劳苦的情景。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兄弟的故事,借此批判了他们逃避现实和软弱无能的行为。二、《七月流  相似文献   

5.
《诗经·小雅·采薇》第三章有“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的句子。注家都把“阳”解释为“十月”,这显然根据《尔雅·释天》:“十月为阳”,但依此释来,就与诗的原意发生了矛盾。先看首章开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即野豌豆,可食。作,刚长出地面。这两句是兴。孔颖达《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即是说,兴,谓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所以诗歌紧接着抒情:“曰归曰归,岁亦暮止。”朱熹解释说:“此遣戍役之诗。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期之远也,故为其自言。”(《诗集传》)见薇而采,见薇作而想起采薇的时候已是岁暮,十分自然。野豌豆是越冬作物,头年九、十月开始生长,来年四月成熟。周历建子(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这里的岁暮正相当于现在的农历十月。  相似文献   

6.
<正>《采薇》一诗在解读过程中,有三处疑点,现献疑如下:一、前三章诗中对于"时间"的解读前三章诗采用"重章复沓"的艺术手法,层层推进,不断渲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第一是表现了士卒戍边生活的艰苦,粮草不续,以野生薇菜充饥;第二是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第三是渲染了戍边士卒思归而不得的痛苦与焦虑之情;第四是使诗作在音韵上具有音乐美,朗朗上口,易于吟唱。  相似文献   

7.
风雪夜归人     
韩雨 《同学少年》2010,(3):34-35
风萧萧兮易水寒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你在唱什么?”年轻人好奇地停止了挖野菜,偏着头看向一边的老者。咿咿呀呀的苍老声音,配上似乎正从远古飘来的奇妙歌词,成了少年为之沉醉的旋律。  相似文献   

8.
采绿与相思 在《诗经》中描写人采取某种绿色的植物,成为表达相思之情的固定套式。不管是采卷耳、采薇菜,还是采葑莱、采蓝草,都是相思的前奏曲,暗示出一种强烈、深沉而缠绵的思念之情。试看下列例证: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周南·卷耳》)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慑惙。……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召南·草虫》) 爰采唐矣,洙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鄘风·桑中》)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 彼汾一曲,言采其(艹卖);彼其之子,美如玉。…… (《魏风·汾沮洳》)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小雅·采绿》)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小雅·采薇》)  相似文献   

9.
<正>《采薇》之作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王室衰微,日渐被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觊觎,保家卫国是当时周朝子民应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戍卒踏上了征途,先前平静美好的日子被打破,为什么说它是平静美好的生活呢?基于两点:一是全诗反映了强烈浓郁的厌战情绪;二是杨柳意象的符号化解读,春天杨柳柔嫩,随风中自由舒展,好不快活,这喻指戍卒行役前生活平静且美好,生活惬意舒心,如艳阳春日,如柳枝柔嫩,令人醉心与欢悦,可“猃狁之故”将这些美好打破了。通过《采薇》,我们思量发现,  相似文献   

10.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题记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菜刚刚冒出新芽儿,嫩绿新翠,温馨而甜润。野花开得很美,一簇簇,一丛丛,你采下一束送给我。湖边,妩媚多姿的垂柳飘起嫩绿的  相似文献   

11.
向秀别传 (向)秀字子期,河内人。少为同郡山涛所知,又于谯国嵇康、东平吕安友善,并有拔俗之韵,其进止无不同,而造事营生业亦不异。常与嵇康偶锻于洛邑,与吕安灌园于山阳。(收其余利以供酒食之费,或率尔相携观原野,极浪游之势,亦不计远近,或经日乃归,复修常业。)  相似文献   

12.
《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其中“望其旗靡”之“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新版《辞源》、《汉语成语词典》等都释之为“倒下”。许多散文选注本及中学语文的有关参考书亦如是说。近年有人撰文(见辞书研究编辑部编《疑难字词辨析集》)提出新解,释“靡”为“散乱”。我们认为,以“倒下”或“散乱”释“靡”不甚允当。《左传·宣公十二年》:“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此处“靡”字如解作“倒下”或“散乱”,也难惬人意:古代致师的目的在于镇慑敌军气焰、鼓舞本军斗  相似文献   

13.
薛谭学讴     
魏永霞 《阅读与鉴赏》2006,(11):37-37,71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于之枝,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相似文献   

14.
<正>战争,总会关乎生死。而古代对少数民族的战争,除了死亡的残酷,还有离别的忧虑。所以,在战争频仍的先秦时代,戍边的战士难免就会生出思乡的痛苦。《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它概括了《诗经》成诗的原因,也同时揭示了《诗经·采薇》中那位战士的心声。"猃狁"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在无史记载,存于传说的时候,对于中原的政权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采薇》源自《诗经》,是《诗经》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反映的是周宣王时期的战争面貌,这篇诗歌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表达的是军旅战士们有家不得归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民族精神。本文主要对《采薇》的赏析,探讨其表现手法、艺术特征以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中国北部骑射民族对中原特别是对周王朝的威胁是相当严重的。前此《诗经·小雅·采薇》描写过我(犭严)狁的猖獗。“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毛传,“(犭严)狁,北狄也。”郑笺:“北狄,今匈奴也。”《出车》也说:“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犭严)狁于襄。”王国维先生在《鬼方昆夷(犭严)狁考》里说:“我国古时有一强梁之外族,其族西自(汗干)陇,环中国(此指中原)而北,东及太行常山间,中间或分或合,时入侵暴中国,其俗尚武力,而文化之度不及诸夏远甚。又本无文字,或虽有而不与中国同。是以中国之称之也,随世异名,因地殊号。至于后世,且以丑名加之。”(《观堂集林》2583)这一北方“强梁”大抵就是我们“四大集群”理论里的北狄集群。  相似文献   

17.
曹加忠 《学语文》2009,(4):21-21
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空白之美呢? 一、要引领学生寻找诗中省略的部分。诗是生活的切片。它所反映的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填充作品中的“空白”,寻找那些被诗人切割掉的生活。如《诗经·采薇》表现的是士兵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思家之情,  相似文献   

18.
(一)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户信日:“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分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付日。“仆委。c归计,愿足下匆辞。”广武君日。“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得。故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  相似文献   

19.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关于该诗的修辞艺术,古今学者均未于之深究,只是在《采薇》赏析的文章中才稍有涉及。实际上,《采薇》一诗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其艺术特色是丰富多彩的。仅拟就其修辞方式加以探讨,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故后主之词,天真之词也,他人,人工之词也。”可见王国维极为推崇南唐后主,认为他的词是自然天成的词,而其他人的则是人工雕饰的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李词的真淳之美。李煜,字重光,曾为南唐君主,世称李后主,亡国之后为宋所俘,从此过着屈辱的囚居生活,他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名。前期词多描写宫廷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多抒写亡国之痛,表现了浓重的感伤情绪。本词亦是作者囚居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