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06,(7):184-184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近万年的玉文化,培养玉器人才,推动玉器事业的发展,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首次举办传授古玉鉴定辨伪理论与经验培训班。  相似文献   

2.
樊大川 《收藏界》2011,(2):119-121
对于古玉收藏家和许多爱玉的人来说,周南泉这个名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玉器研究、鉴定的权威专家,周南泉先生以其全面深厚的学识、大量的著述和多年的鉴定实践,成为古玉收藏家和爱玉人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刘红军 《收藏界》2014,(8):34-37
古代玉器(简称古玉)艺术品市场目前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它稀少和珍贵,造成了不仅价高而且一器难求,进而又造成了仿冒古玉泛滥成灾,使得人们“谈古色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鉴别古玉还没有可靠的现代仪器,而眼学(感官经验)鉴定方法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象用科学仪器鉴测出来的结果那样有直观的数据、图谱和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4.
《收藏》2008,(3):149-149
2008年1月18日,由中国国画院西安分院,中国玉器协会会员店陕西紫藤园主办,西安收藏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协办的中国西安首届“红山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国内多位知名古玉鉴定及研究专家齐聚一堂,热议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古玉文化,希望给陕西的古玉收藏及鉴定带来新知和启迪。会议还向与会者展示了部分红山古玉珍品,  相似文献   

5.
李祥云 《收藏》2007,(7):108-109
鉴定古玉,尤其鉴定红山古玉,近期似乎愈来愈艰难,定赝品为真品、视真品为仿品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鉴定红山文化玉器,无须泛泛地套用什么“器型、纹饰、工法、沁色、材质”诸多繁琐的条条框框。比如,有经验的收藏家在实践中已经认识到,红山玉器的材质绝不限于一两种青玉或岫岩玉。由于红山文化覆盖的区域十分广阔,因此其玉器的材质亦相当丰富,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7,(1)
正近两年,古玉拍品集中亮相拍场并引发藏家抢购已经成为一种现象。2016年12月1日,香港苏富比"五德冰清——沐文堂藏中国玉雕"专拍再次呈现了249件古玉。这些玉器年代以宋代至清代为主,个别器物断代至晋、唐。由于出自著名藏家,诸多器型为内地藏家进一步探究、学习古玉提供了范本。结果,"五德冰清——沐文堂藏中国玉雕"专拍得到藏家激烈竞投,成交率高达96%,总成交价达到3400万港元,这一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玉器制作工艺史上,每个时期都有特别鲜明的艺术风格,熟悉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玉器制作工艺水平是鉴定古玉的先决条件。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帝国,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际贸易繁荣,中外文  相似文献   

8.
王信堂 《收藏》2012,(5):108-114
在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中,古玉是一支"潜力股"其收藏与投资前景看好。在此文中,笔者就古玉的市场现状、市场价位和投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走出价值错位的认识误区中国玉器文化是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身的本土文化。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能把玉文化演绎得如此精彩绝伦。中国的玉器是极尽工艺之精美,造型之瑰丽,内涵之博深,成本之高昂的国粹文化。  相似文献   

9.
一件古玉,在地下沉睡了百年、千年甚至数千年之后,一旦重见天日,却一反那种沁痕斑斑、疮痍满目的常态,依然是光泽鲜亮、质地剔透、玉性盎然,全然一副“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样子(图1),这种情况,我们姑且称之为古玉的“温室现象”。在收藏界内,也被叫做“不开门”的古玉。简单地说,古玉在一种基本脱离外界有机、无机物质直接的和经久性侵蚀的环境下,从而较好地保持了玉石的本来面貌,给人以“古玉不古”的表象,  相似文献   

10.
丁哲  李昊 《收藏界》2012,(12):50-54
古玉断代与辨伪,殊为专学,然其虽奥,并非常人所不可企及。一般说来,应以质料、工艺、器型、纹饰、沁蚀等五点为要,全面考察,综合运用。其中,纹饰乃进行断代鉴定的最重要依据。东周一代,诸侯称霸、列国争雄的局面带来了一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玉器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制玉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张永芳 《收藏》2008,(2):152-154
我有两个嫡堂兄姐,是我二伯父的子女张荣林和张永昌。永昌长我4岁。他是中国少数几个大师级的古玩鉴定家之一,在古玩鉴赏界几乎无人不晓。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成立时,永昌是最早被聘请的高级专家之一。他对古瓷和古玉的真伪鉴定有极独到的研究,在古玩界有“南张北耿(宝昌)”之称。  相似文献   

12.
风尚     
《收藏》2019,(8)
正草蛇灰线,是探求文化真相的实景,而由国内至国外,也是杂志时下的职责所在。本期"风尚"特别呈现三大展览,尤其是压轴的古玉精品展,件件时代特征丰满,都是可资反复玩味的上古佳作。  相似文献   

13.
古方 《收藏》2007,(8):94-99
近年来,古玉收藏日渐形成热潮,很多古玉收藏爱好者迫切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得到玉器研究专家的指导。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古方先生以问答的形式撰写系列文章,释疑解惑。古方先生多年来系统研究考古出土玉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了解古玉收藏现状,相信这组文章对广大藏友会有所裨益。也欢迎读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辑部将择要提请古方先生公开作答。  相似文献   

14.
尕丁 《收藏》2009,(4):19-19
著名古玉鉴定专家杨伯达曾说,几年不到蚌埠走一走,就跟不上形势。这话老先生讲得比较含蓄,但意思大家都明白。在人们心目中,安徽蚌埠几乎要和古玉造假画等号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需求总是古玉作伪者的风向标。商周玉器由于其凝重神奇的历史内涵和丰富复杂的文化底蕴而日渐受到古玉收藏家的追捧,并愈来愈彰显出不菲的价值,似成定势。在这种情况下,它同样会受到古玉作假者的青睐。只是,作假者垂涎的是它的获利空间。正因为如此,其最  相似文献   

16.
华朝熙 《垂钓》2012,(3):24-27
闲暇时翻翻钓鱼日记,感到挺有意思。其中不乏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其中两则日记所叙的个案,看似有悖于钓鱼的常理,然而经验又对其做出了肯定。在此拿出来晒晒,与钓友分享、切磋。  相似文献   

17.
所谓"熟旧"古玉,一是指经久传世盘玩后的出土古玉,由于人为作用而变得温润熟腻,失缺了初见天日时的原始信息;二是指因随葬玉器所处的地层环境较好,出土时呈现出一种光洁纯净的表象,给人一种"古玉似新"的感觉。这两种情况,如无确凿的考证依据,都会十  相似文献   

18.
杨海青  常军 《收藏》2014,(11):80-83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爱好者所看重。三门峡虢国墓地作为西周晚期墓葬的代表,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尤其是龙形玉佩饰,其造型、刻工和纹样等具有时代风格,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9.
李惠新 《收藏》2009,(4):84-85
“糖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古玉沁状。凡是淡褐、红褐、棕褐或深褐的古玉沁色,通常都可以称之为“糖沁”。就如人们习惯于将黑色沁称为“水银沁”一样,“糖沁”其实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通俗化的叫法。如果同样以色感来表述,那么“糖沁”也便是褐色沁的一种别名(图1)。本文以出土殷商至西周古玉为例,对古玉“糖沁”的成因、性状及辨识要点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20.
歼兵勿食     
兵不厌诈,古今常理。一只恶豹格外敏捷,一只猛虎凶猛彪悍,它们在深林中洋洋自得,称王称霸,而一旦坠入“陷阱”却不能自拔。对弈时,我们要“睁大眼睛”警惕对手随时随地给你布下的“圈套”。自己又如何设下“香饵”引诱对手上钩,甚至“将计就计”。这便是棋战中深谋远虑,诡意莫测,引人入胜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