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微博开展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微博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受众的广泛性、超强的互动性以及信息表现手段的丰富性等特点,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它的反向作用也不容忽视,唯有扬长避短,善用微博,才能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媒介融合作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对当代的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日益强化的“三网融合”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现象”已成为互联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政员微博”作为微博队伍中重要的一支,越来越彰显其特有的价值。与传统传播渠道相比,“政员微博”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双向性互动”,去“中性化受众”以及作为新兴的传播工具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政员微博”也存在着不足,加强“政员微博”中主体和客体的媒介素质,并形成一种替代传播模式,即“信源一媒介一信源”,应成为引导“政员微博”的健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使用“传播的游戏理论”,对新浪微博俄罗斯世界杯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新媒体用户的需求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世界杯传播是一场盈余时代的足球“游戏”,满足用户对愉悦、趣味的需求和对游戏的需求是新媒体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新浪微博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体现主观、个性的“选择性会聚”让用户在“游戏”过程中促进了“自我”的发展;只为享受足球魅力的非功利性传播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利用微博话题、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技术传播乐趣,用户从“游戏”中收获了愉悦。对于传播效果的研究立足受众的个性特征和主观心态,注重体现个体主观能动意识,对把握未来新媒体传播发展和趋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术谣言传播是武术传播研究的新领域,主要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对武术传播中的谣言现象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归类影响力较大的武术谣言案例,探讨武术谣言的生成机制并对其进行深层剖析.结论显示:武术谣言不但易沉淀为一种“集体记忆”,对于中国武术形象的塑造、精神的缔造,以及大众传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在充分认识到武术谣言的危害的基础上,最终提出迈向武术传播的“深度安全”之路的社会学规避策略及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近几年在互联网上迅速崛起。本文以微博的定义为基础,对微博的传播模式,传播特点及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新特色,进行了探究。微博独特的传播形式势必会对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影响,在具备很多优势的同时,传播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谣言,虚假信息等。所以争对这一新兴媒体,分析微博传播的负面效应,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微博的传播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119篇文献为数据源进行分析,获知我国辟谣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近两年学者在辟谣创新观点的研究上遇到瓶颈,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关注点在于理论阐述谣言传播机制、谣言防控治理策略、自媒体平台和谣言热点事件,缺乏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数据支撑。因此,未来可从定量研究、防控网络谣言的预案机制、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和法制建设实践上展开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微博已经成为中国人交朋结友和发表意见的重要平台,同时也存在谣言泛滥等诸多负面现象。2011年底到2012年初,微博实名制在北京市开始全面推行,采取了"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方式。微博实名制的采取,对于规范社交网络上机构和个人的言论,增强社会诚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法治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微博上的信息曝光、不当言论、谣言以及其他困境给法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同时微博也对于维护合法权益、实现言论自由、推动政务公开、实施社会监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积极价值。本文针对出现的新问题,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从而推进微博时代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强化了谣言的传播速度、广度和渗透强度,也使谣言具有更大的破坏性。近几年,由谣言引发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分析最具代表性的“十大网络谣言”,可以看到网络谣言传播具有意图多元、有限理性、临时新闻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应从明晰谣言产生根源、建立预防体系、提高大众媒介素养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媒体公共领域已经在我国初步形成。其中,微博作为仅次于传统媒体、论坛的第三大网络舆情源头,微博日益成为一个巨大而复杂的舆论聚集平台,微博的舆论监督作用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活跃发达起来。然而,由于微博的种种特点,它的这种特殊的舆论监督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尤其是从最近政府出台的转发500次微博谣言定性为诽谤的新规定来看,微博的舆论监督作用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走向。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微博作为一种新时期的媒介平台出现在受众面前,民生新闻依赖这一平台进行平民化传播。本文以微博中的民生新闻为例,简述微博中民生新闻失实,透析微博民生新闻失实的原因,提出避免微博民生新闻失实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肃北蒙古族自治县570名受众进行“分散填答问卷,当场完成,当场检查,当场回收”的调查资料,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受众对政府处理问题态度、对媒介满意程度、民族宗教差异态度等方面,分析了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受众对一些社会问题存在的态度及他们对媒介表达意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出发,基于中国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分析了体育节目受众的“区隔”差异性特征。通过定序Ologit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喜欢体育类节目的受众人口学特征差异较大,表明体育类节目的受众存在社会区隔;教育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体育节目的受众影响并非呈现完全正相关,说明了体育类节目的“场域”存在界限。研究揭示,现阶段提高体育节目收视率首要因素是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厚植社会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4.
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不仅加强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和混乱。本文从哲学认识论层面对谣言进行分析思考,通过分析谣言的评价论本质及其运行机制,试图找出遏止谣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体的出现给新闻传播行为带来了太多的冲击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受众地位”的变化。网络打破了以往“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逐渐走向“以受众为中心”的符合全球传播观念发展规律的全新传播模式,受众开始通过网络从信息的“消费者”向信息的“生产者”转化。在看到这个转化带来的优势的同时,其变化动因和带来的弊端也值得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煜 《美育学刊》2023,(1):94-104
“榜题”和“题款”概指画面中的文字说明。既有对明刊《西厢记》插图“榜题”和“题款”的研究,多从版画风格、文献价值等层面予以讨论,鲜有研究者对它们的功能与受众群体进行探讨。正是基于这一研究视角,分析并总结《西厢记》插图中榜题因“助读”叙事而存在,题款因“雅赏”体验而盛行的功能和规律,进而从文化认知的商品属性层面,探讨书坊主根据榜题和题款功能上的不同,分别预设两种不同的受众群体,前者服务于因粗识文墨而理解能力有限的市民读者,后者迎合了具备一定文化知识和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读者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现在的政治谣言借着网络快速扩散。网络政治谣言比起传统政治谣言来,危害更为严重,控制也更为困难。网络政治谣言内容涉及面广,如政治内幕、政治腐败、重大突发性事件,等等。该文从社会政治环境和传播者个人心理两方面探究了网络政治谣言的产生原因及如何防范。  相似文献   

18.
微博凭借其强大影响力成为公众在网络舆论场中抒发己见的重要平台,微博中媒体报道对公众情绪产生着影响。以微博中某主流媒体关于“成都49中事件”报道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微博报道内容,利用Python获取微博评论,综合运用心理学和计算机研究领域对情绪分类的方法进行情绪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报道主题对公众情绪的影响。研究发现事件评析和坠亡过程主题对公众情绪具有正面影响,案情发布和善后工作主题对公众情绪具有负面影响。根据结论探析事件背后的社会危境,并从议程构建理论出发提出公众应勿让情绪代替理智,相关部门在通报时应做到详细、公开、透明,媒体在报道事件时应不失实、不失语和不失真。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的社会文化背景、新的传播模式和传播技术,现今的受众有着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身份,他们既是受众,也是文化作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山寨的文化作品”的出现,不仅说明了新受众身份的独特性问题,而且还从更广阔的视域给了我们思考当今传媒环境下的文化作品的传播问题。从新受众研究的视角,来探讨它们出现的原因以及意义,以期以一个更科学的态度来思索这类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微博对传媒生态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美国twitter的全球性蔓延和影响,中国先后兴起了一大批微博网站。微博及时、交互的消息传播速度和广度都为传统媒体所不及。它不仅成为媒体重要的新闻线索来源地,而且还引起受众消费习惯的演进,传媒操作模式的转变,新闻价值判断后置,新闻发布渠道的多元化,从而导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通讯社记者,引发媒体概念的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