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论杜牧部分怀古论史和即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肯定其写作绝句的高超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黄自先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誉满20世纪30年代中国乐坛,且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为推动我国音乐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音乐创作史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瑰宝,为我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赵元任先生将其视为音乐上的知己,称他为“中国最好的作曲家”,曾写下《黄自的音乐》一文,高度评价了黄自先生的音乐。  相似文献   

3.
4.
曹操的思想定位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结合曹操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我国思想史发展演变,通过对其思想表现的分析,探讨了曹操思想中儒、法思想的交织的复杂性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的中坚分子和代表诗人。他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概括地说来:第一,他自觉以诗歌为武器配合现实斗争,反映了农民的痛苦斗争,开拓了诗歌题材的新领域;第二,他有意识地提倡诗歌大众化,促进了诗歌与群众的结合,为探索新诗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可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作品运用巧妙的情节构思、机智和幽默的对话方式和讽刺手法,向世人展示了四种婚恋观,并从侧面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乡村生活、文化背景、社会状况和经济关系。这部作品至今仍给它的追随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加地被证明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四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曹操的四言诗歌创作颇具特色,给四言诗的发展增添了许多亮色.与<诗经>和嵇康的四言诗相比较,曹操的四言诗情景交融、格调浑厚,善于用粗线条勾勒的白描手法抒写雄伟壮阔的景象,其语言上也呈现出书面语化倾向;与同时期的其他建安诗人相比,曹操的四言诗直抒胸臆、苍劲有力,体现了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基调.  相似文献   

8.
方弘静诗歌创作对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徽州文学及文学社团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按时间顺序,其诗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青少年时期的"庠中稿",仅存89首,内容主要为:抒发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表达功名未就、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愁思;登临山水,表达诗人旷达淡泊的情怀。宦旅时期的"旅中稿",主要内容为对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和羁旅愁绪、思乡怀友之情。晚年时期的"山中稿",是其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诗歌题材多样,内容广泛,诗风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9.
曹操返里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操自20岁踏入仕途至66岁病逝洛阳的46年间,不论是事业有成,还是仕途受挫时,曾多次军谯、返里省亲,对故土人民、父老乡亲友朋怀有深沉的依恋之情与感恩之心,将家的伦理情怀和国的忧患意识融化在一起,把自己的责任和国家的刹益结合在一起.有着强烈而真挚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管灏是玉溪康熙年间进士,为滇中玉溪名人文士之一。其一生为官正直廉洁,一心为国为民。其诗意境空灵,多宁静之美,清新淡雅,纯朴恬淡,或抒写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及赞美之情;或表明个人心志,报国为民,不与世俗合污,气质高雅;或描绘隐逸生活的惬意安然,表达自己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向往。清代诗歌创作继承发扬了古诗缘事而发的特点,既不乏传统精神,也不缺现世美感,管灏诗极为深刻的体现了这一特点,无论模山范水或吊古抒情,反映社会矛盾的精神趋于淡漠,但善于融情入景,神韵悠然,更传神体写滇中情韵。  相似文献   

11.
济慈认为,艺术想象具有真实性、情感性与自由性,诗人要想创作出优美的诗句,就必定要借助于艺术想象。由于重视艺术想象的运用,所以济慈的诗作呈现出了人情之美、传奇之美和幻境之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曹操诗歌在承继汉乐府创作精神的基础上 ,在内容方面作了许多成功的创新与改造。一方面以乐府旧题写时事 ,拓展乐府叙事领域 ,叙述重大的社会历吏事件 ,并在叙述中加入抒情成份 ;另一方面改变乐府叙事功能 ,用乐府体式专事抒情写怀。曹操以其特有的豪气与才情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即叙事博大精深 ,抒情沉郁顿挫 ,在文学史上开一代风气 ,领一代风骚。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是一部综合了民间传说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战争的故事,反映了政治集团之间发生的各种斗争,展现了历史中的风云,并且在作者的笔下,塑造出了很多经典的英雄人物,他们叱咤风云,斗智斗勇,这些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角色给读者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在作者笔下刻画的人物里,曹操这一个人物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角色,并且关于曹操这个角色,人们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诈并且阴险的人物,有人认为曹操是有勇有谋的英雄,曹操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复杂以及身份多样的角色,是从古至今很多人物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的诗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不仅因为其用词灵巧,形式精美,韵律和谐,更因为诗人具有纯真的天性,博爱的心理以及对其诗化理想的恶诚。这一切,成了他诗歌创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前之论者提及曹操游仙诗,多讽其为宴饮欢会之作,思想消极颓靡。既没有看到其对秦汉游仙文学的超越,也忽略了他对魏晋盛极一时的游仙诗的开启之功,有失客观公允。今之学者论及曹操游仙诗,又往往忽略其自身思想的复杂多元,也较少将曹操对待神仙的态度与对待方士、方术的态度进行区别甄辨。本文试从曹操的神仙思想着手,重新解读其游仙诗。  相似文献   

16.
寓居成都时期的诗歌创作是杜甫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分析 ,透射其审美观照的变化 ,可以此反观杜甫终身不懈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壮志未伸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7.
曹操在东汉末数十年的军事斗争中,以"任天下之智力"的思想为指导,全面看人,用其所长,着眼内部,注重实践选拔人才,并善于从敌对势力中竞争人才,大胆起用降将,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的作用,势力不断扩大,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剪灭群雄,统一了北方,为魏国的建立和西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曹操、曹植父子文格与人格的矛盾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曹植父子的文格和人格之间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矛盾。曹操更多地是一个兼为文人的政客,曹植则只是一个想做政客而不能的杰出文人。  相似文献   

19.
曹操诗歌在中国诗史上的最大价值是突破了两汉经学的樊篱,第一次把原始儒学的天下意识与忧患意识注入于诗歌创作,开创了悲壮雄健的诗风和阔大雄奇的意境。从而,使标志着中国民族理性觉醒的原始儒学精神转化为具有动天地、感鬼神之艺术魅力的诗篇,为中国诗史开一坦途。  相似文献   

20.
唐代任侠风气构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任侠风气所包含的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心理通过其任侠、咏侠活动,已成为他们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任侠精神中表现出的对于勇武豪爽、建功立业、自由享乐等人生理想的追求,参与了文人人格理想、生活理想和审美理想的构建。他们将侠或任侠精神作为一种审美意象,寄托自己的理想,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形成颇具时代文化精神的审美情趣,表现出初盛唐任侠风气与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并由此带来了唐人咏侠诗潮的高涨和边塞诗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