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国》这部中篇小说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禅宗虚无观影响下创作的出色之作,通篇呈现出一种禅宗境界的虚无之美。本文从镜中虚象之美、生死轮回中的涅磐之美和万物归一的禅宗境界之美三个方面来探究《雪国》传达出的禅宗境界的虚无之美这一审美特征,从审美角度来探讨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的创作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展示着日本传统文化的多方面特质.川氏曾明确表示要“强烈地自觉做一个日本式作家,希望继承日本美的传统”.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指出,川端康成“虽然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洗礼,但同时也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对纯粹的日本传统加以维护和继承”,可以说,川氏的一生都驻足于本民族土壤之上,挥毫泼墨,不遗余力地表现日本的传统美.《雪国》便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之一.《雪国》在形式上具有平列性与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所谓平列性与相对独立性是指众多物象并排放置于同一范围,同一层面,故事情节、章节段落、甚至人物性格都平列于作品中,即便蕴含着时间性的推移,也不见内在性的发展.作品保持着局部的独立和完整,或者说作品人物性格的发展与情节的深化未必互相适应,作品的局部与整体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控制作品的力量是非理性,而不是逻辑.《雪国》的创作过程、情节发展及人物性格都明显透视出这一特征.《雪国》从1935年至1937年完成,小说最初是以各自独立的短篇发表的,川氏曾明确表示最初的计划就是围绕同一主题写若干短篇.我们从发表时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的不少作品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主人公,其中《伊豆的舞女》中的阿薰和《雪国》中的叶子、驹子的形象作为反映日本等级森严的身份制度尤其具有代表性。她们作为舞女或艺妓生活在社会最下层,虽然不断追求人生纯洁和升华之美,但终究摆脱不了宿命给她们带来的生存徒劳。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她们的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这样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抨击了日本等级制度的黑暗。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现代资产阶级文学家中具有世界名望的作家。他多次获得过日本、西德、法国等国家的文学奖,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创作“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与伦理的文化意识;以充满技巧的敏锐表达了最具民族性的日本灵魂。”《雪国》是其主要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三次去雪国的岛村,先后遇到了驹子、叶子、行男之后,四个人的命运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的两位女主人公驹子和叶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代表着作者审美观念。驹子代表的是一种现实的美,叶子代表的是一种虚幻的美。对这两位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冀读者能更直观地领略到川端笔下女性的不同美。  相似文献   

6.
《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整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具有个性化,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现出来了不同的角度和内涵。本文通过具体的对川端康成作品《千只鹤》中女性形象之美的剖析,进一步阐释了《千只鹤》的独特魅力与女性角度的审美途径。  相似文献   

7.
赤松和尚是清初贵州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位名禅师,他一生寻师访道,参禅见性,是临济禅宗佛教正宗第33代传人。他作为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第一代开山,创办禅宗道场,陪养佛门弟子,法流蕃衍,遍于黔中,饮誉西南。其禅学思想,在宇宙观上,以“真如缘起”的佛性论为基础;在认识方法论上,以棒喝、机锋以及“三玄三要”和“牧牛十颂”为门庭设施;在解脱论上,以自性清净和禅净合一为依归。  相似文献   

8.
赤松和尚是清初贵州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位名禅师,他一生寻师访道,参禅见性,是临济禅宗佛教正宗第33代传人。他作为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第一代开山,创办禅宗道场,陪养佛门弟子,法流蕃衍,遍于黔中,饮誉西南。其禅学思想,在宇宙现上,以“真如缘起”的佛性论为基础;在认识方法论上,以棒喝、机锋以及“三玄三要”和“牧羊十颂”为门庭设施;在解脱论上,以自性清净和禅净合一为依归。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突破小说建构常规模式,通过背景象喻、形象隐喻、审美观照体现出与日本民族精神融汇一体的禅境、禅理、禅美.解构此文本的关键是紧随岛村的直观体验,悬置驹子,扩析“瞬间美丽”的叶子.  相似文献   

10.
《雪国》中的叶子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充满了神秘色彩,作品中对于她的着墨并不多,但是全篇却是以叶子的出场为开始,又以叶子的死去为结尾。她在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品中叶子的形象是凄美的,她是一种非现实美的存在。作品的结尾,叶子在一场大火中丧失了性命,她的死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的,作品中处处预示着叶子的这一死亡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百喻经》作为一部结构内容比较特殊的作品,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也不在少数。历年来,学术界对于《百喻经》的研究多从其传达的佛教思想入手,研究其中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以及传达的手段;另有一些文字研究者深入细致地分析其中所使用的字词;还有一些文献学者针对其版本、传播过程、翻译等问题进行研究。《百喻经》不仅是一部佛学典籍,更是一本文学作品。本文试从内容、艺术形式及思想三方面重读《百喻经》,一方面重读故事内容本身,另一方面重新感受另类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思考、启迪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2.
佛教进入中国,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其为沉浸在儒、道思想中的魏晋思想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传统哲学的道路. 人是历史的人,中国哲学如今的现状,很大的原因应归结为佛教的传入. 即色派理论作为佛教初入中国时最为接近佛教原始理念,其发展可以说承接了玄学和之后禅宗,因此从即色派的理念可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思想发展作一个大致的叙述.  相似文献   

13.
川端康成与莫言的作品都塑造了大量经典的女性人物形象,且都将女性与自然紧密相连。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比较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品《雪国》和《红高粱家族》中的女性人物驹子与戴凤莲可以发现,两位女性都有着大地母性的自然情怀,面对命运的不公都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识和不屈的抗争精神。同时,由于民族性和地域性差异,两位作家对女性的生命价值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4.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 ,历经魏晋南北朝 ,至唐代中期出现了以慧能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化的宗教流派———禅宗。禅宗一出现 ,立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巨大影响 ,紧接着就出现了以皎然、司空图为代表的诗禅。活跃于乾隆年间的金农的绘画艺术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画禅的一种表现形态。本文从归纳禅宗的代表作《坛经》入手 ,剖析金农的生平、处世态度及绘画风格 ,力图揭示其绘画美学思想和禅宗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蕴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其社会价值与哲学意义毋庸赘述。解读《浮士德》这部作品应该跨越时代和思想的局限,着重从哲学的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为了加深对《浮士德》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针对《浮士德》的人性问题和哲学观念进行分析阐述,主要从"太初有为"的行动哲学、善恶二元搏斗的人性观和泛神化的宗教观三个方面,揭示出隐藏在它变幻多端的场面情节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背后的人性问题与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印度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经了从依附道家之说到与中国本土的儒道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不断融合的发展过程。佛教思想的渗入和佛教的中国化———禅宗的发展使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诗词中的空灵意境虽然可以在儒道中寻到其根,但佛教思想对中国士大夫的创作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思想对诗词中的空灵意境也起了助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传统文化中佛禅无常观念的秉承,是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生成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原因。其具体表现为:人生短暂虚幻,一切命中注定,生死轮回转世等;其实质是一种富有禅机、充满思辩的生命哲学顿悟  相似文献   

18.
赵元祚创作的诗歌记载了其为人、仕宦、交友、思想情感等内容,是今日研究赵元祚的重要史料之一。本研究综合运用目录、版本、校勘、辑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从《滇南诗略》等文献中辑录近20首赵元祚创作的诗歌,并对部分内容略加校勘。研究认为,这些连同诗歌在内的作品大多难以确知其具体的创作时间,未能一一进行编年,但能极大地丰富今人对赵元祚及其作品的认识,推进赵元祚研究的进展,部分作品还能与《明史》《清史稿》等史籍互证互补,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关于陶渊明《形影神》组诗之思想归属向来有不同看法,或将陶渊明的主导思想归之为儒家思想,或归之为新自然说,或归之为反佛教之宣言等。《形影神》组诗固然涉及儒家、佛学、玄学等不同思想和魏晋士人的不同行为方式,但其要旨可归之于庄子之理。将《形影神》组诗之要旨归于庄子之理,并不代表陶渊明思想以庄子思想为主导思想。贯通地看,陶渊明主导思想主要由庄子之理、孔孟之道及饮酒习性等因素混合而成,佛教思想、玄学观念等居于次要位置。这种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色彩的文人思想及其行为,从哲学角度看自有其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方面对川端康成的《名人》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揭示作者借作品所要表达的有价值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风格;通过作品讴歌了他崇高的人格和对艺术执着而无功利的追求;他在自然描写中体现了日本“物哀”的审美追求,这是川端作品中难得的以男性为主人公的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