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比传统农民工的“身在城市心在农村”,新生代农民工被架空在二元化的城乡之间,是一群被农村和城市双重边缘化的青年,其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市和谐发展的深层次隐痛.深入透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点及成因,提出可行性防治措施,以期对遏制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城乡边缘人”的群体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世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日趋严重的旅游犯罪问题不仅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而且严重侵害了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和心理安全,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引用犯罪学的“犯罪场”理论,并结合旅游犯罪学的理论,分析旅游犯罪的成固,认为旅游犯罪是犯罪人、旅游者、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社会环境及法律效力六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探讨旅游犯罪场的预防和控制,以旅游者被害人为中心,结合时空、社会、法律等客观环境因素,构建旅游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于1999年颁布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其实施在全国各地是不平衡的。在"经济发达地区里的不发达地区"的浙江丽水市,中小学校青少年学生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已严重扰乱了当地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给青少年学生和家庭带来了灾难,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剖析校园恶性案件,试图找寻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动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有效地减少青少年学生犯罪,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犯罪防护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之规定,教唆犯罪是隶属于共同犯罪的一个下位概念,因此,教唆犯罪是被作为共同犯罪来加以界定的。但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教唆犯罪都能构成共同犯罪。鉴于此,我们对教唆犯罪未遂形态的研究应建立在把教唆犯罪划分为独立教唆犯罪和共同教唆犯罪的基础之上,且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刑法典有关教唆未遂处罚原则之规定缺乏合理性,违反了刑法基本原则,也放纵了犯罪。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对教唆犯罪的未遂形态进行重新界定和阐释。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正处于腐败犯罪的高发期和多发期,为应对严重的腐败犯罪态势,应充分发挥刑事政策在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此需构建防治腐败犯罪三层级的刑事政策体系,包括总刑事政策、基本刑事政策以及具体刑事政策.防治腐败犯罪的总刑事政策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主,防治腐败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而坚持腐败行为的适度犯罪化以及“抓大放小”则属于防治腐败犯罪具体刑事政策中的重要内容.为构建科学的防治腐败犯罪刑事政策体系,更好地实现预防与惩治腐败犯罪的目标,我国还需设立负责反腐败工作的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寻找其预防对策,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是社会上消极因素在一些人不良消极心理因素中的反映,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要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6字方针,构筑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长和社区三结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网络。  相似文献   

8.
非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即混合主体共同实施身份犯罪,在古今中外的刑法中皆有所规定。现阶段,我国关于混合主体身份犯罪有着各种不同的认识,主要集中在非身份者的身份犯罪主体资格符合问题上。尽管刑法分则中,纯正身份犯以有特定身份者为犯罪主体,非身份者不能构成;但是分则的构成要件在非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纯正身份犯罪时,应将非身份者与有身份者从总体考察,非身份者可以在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身份犯罪时成为纯正身份犯的犯罪主体。对于混合主体身份犯罪的具体定罪,要本着“特殊优于一般为原则,重法优于轻法为补充”的理念来处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并且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却充斥着大量各种各样的环境犯罪,这与美丽中国的建设格格不入。治理环境犯罪应当德法并举。本文结合当下治理环境犯罪的实践,分析当前我国推进环境犯罪德法共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有针对性提出推进环境犯罪德法共治的对策建议,以期营造“尚德守法、共治共享环境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助推美丽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青少年人"涉黑"犯罪呈现出犯罪方式成人化,犯罪年纪低龄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的特点。而且,青少年人"涉黑"犯罪有组织化,团伙化的程度,也在日益加剧。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重庆近几年青少年人"涉黑"的相关数据资料,尝试以农村青少年人"涉黑"犯罪为视角,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关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打击贿赂犯罪是我国目前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之一。贿赂犯罪作为社会腐败的恶源除了在预防教育和“严打”之外,仍需要研究一些有效的法律机制,以遇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贿赂犯罪中,受贿人所收受的“贿赂”,其范围应该如何界定,法学界一直以来都在争议,根据我国刑法对“贿赂”范围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建议贿赂犯罪的本质决定“贿赂”的范围界定应扩充。笔者认为,根据贿赂犯罪的本质及惩治腐败的现实;调整刑事法律结构,完善有关规定;打防结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犯罪论体系改造,是我国刑法学界近年来争论的热点。与大陆法系“三层次”犯罪论相比较,我国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确有改进和发展的必要。但是,“三层次”犯罪论体系的指导意义仅具有局部性和阶段性,并且它排除了“犯罪客体”要素,在司法实践中与中国的政治体制相悖。而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各诉讼环节的证据要求总体是相适应的,也与分案处理模式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对共同犯罪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对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作一个较为详细的探讨,求教于大方。 一、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一般条件 共同犯罪,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可见共同犯罪具有以下特征:1、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犯罪。2、共同犯罪人之间应当有共同故意。3、共同犯罪中应当有共同犯罪行为。4、共同犯罪的主体都应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中止,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依法治理是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战略意义重大。本文总结农村法治面临农民法律观念淡薄,法律知识严重匮乏、弱势群体法律权益得不到保障、法制宣传教育途径单一、法律服务供给不到位四重困境,从农业人员一般犯罪、农村青少年犯罪、农村恶性犯罪三个层面论述加强农村依法治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法治中国战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雨果曾经说过:"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纯洁校园这个最不应该出现犯罪的净土近几年却连续有恶性事件发生,且主体都是天之骄子的新时代大学生。为何本是培养人才,引领道德的大学竟频繁出现大学生的犯罪事件呢?作者分析了社会、家庭背景情况,追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认为完善大学思政体系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腐败犯罪十分严重,对腐败犯罪的治理迫在眉睫。治理腐败犯罪,就要找到腐败犯罪的原因。通过对犯罪学各种主要理论的研究分析发现,犯罪社会学理论对分析腐败犯罪的成因最具指导意义。对腐败原因分析应尽量避开人性及道德因素,从社会制度入手,找到制度及其运行环节的腐败成因。  相似文献   

17.
亲属相隐作为我国古代法律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历史上发挥了独特价值,在我国港澳台及域外的法律制度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将其视为封建糟粕而予以否定.在我国,现行刑法应当吸收亲属相隐原则的合理因素,缩小窝藏、包庇罪的主体范围,将犯罪的一般主体转变为特殊主体,以符合刑法的谦抑性、期待可能性和伦理性要求,促进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法治的进步,维护国家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美国“午夜篮球”计划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的功能进行分析。结论:美国“午夜篮球”计划的实证经验表明,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中,以体育作为干预手段能够有效地降低青少年犯罪率,这对我国如何利用体育工作开展青少年犯罪干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结果的逆向分析和研究,来反思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和变化趋势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新警示.对全面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从根源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刑事制裁涉兴奋剂犯罪第一案判决的作出,标志着《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成为兴奋剂犯罪案件的审理依据。但兴奋剂犯罪拟制规定在补强反兴奋剂规则治理效果、衔接反兴奋剂规则处罚规定的同时,也存在致使兴奋剂犯罪处理结果失当的风险。如何规范适用该解释中的兴奋剂犯罪拟制规定,成为后续审理兴奋剂犯罪案件的关注重点。为避免兴奋剂犯罪行为处置陷入规范冲突,在适用兴奋剂犯罪拟制规定时,应遵循兴奋剂违规处理程序的前置适用,并保持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体系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