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零形回指是语篇中一种常见的指示现象,是语篇的一种重要衔接手段。零形回指涉及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语言描写层面,其中零形回指的界定、分类等相关问题一直没有系统性的研究。以《Яесть,тыесть,онесть》语篇为例,将可及性理论与俄语语篇结合,从可及性理论和认知推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俄语语篇零形回指现象以及影响俄语零形回指确认的因素。通过例证发现,在俄语语篇中零形式的回指语具有最高程度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2.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为框架,对社论英语的回指进行研究,旨在加深对社论英语文体特征的总体认识和对其次语体文体特征的差异性的进一步了解。研究从介入、态度和极差几个方面对发表于2014年9月《纽约时报》的一篇英语社论进行分析,深入讨论了社论英语中的回指。分析发现,社论中的语言判断手段远远多于感情和鉴析,这说明在政治社论中更注重社会道德行为的评价,而介入资源在社论中应用较多,从而提高社论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语篇中的回指是影响英语阅读的一个重要现象,从话题、距离、激活程度三个方面对影响语篇理解的回指关系中的各个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一个先行词和一个回指形式间的强烈联想可以引起预测,有效帮助语篇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Taylor(2002)的schema-instance(纲要-实例)概念,来探讨上下义词在语篇中的主要功能,并分析了"上义词一下义词"与"下义词一上义词"回指型态的语篇功能,并且将这两种回指型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新闻报道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然而新闻报道者在报到时添加了很多主观意图的内容,从而误导读者的判断力.本文论述了国内一些学者对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并对《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上的几篇新闻报道从系统功能语法人际功能下的分类,及物性,情态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试图揭露新闻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操纵意图,从而提高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6.
文学文本的解读作为语篇分析的重要实践行为之一,常要运用语用分析作为主题阐释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深层回指分析的效果会影响文本主题阐释的效果。文本语言经常具有无先行项的回指,歧义回指和零代词回指等深层回指的形式,在句法范围内无法分析,需要借助语用推理方可解决。《凡人》和《爱药》从叙事形式和语言特征等方面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因此,以这两部小说为例,说明文学文本中的深层回指形式与作品中的身份主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评价理论,从评价对象、评价来源、评价立场等三个角度,试图通过对比《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新闻报道语篇,以解析新闻语言背后作者对北京奥运会的立场、观点、态度。  相似文献   

8.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的词汇语法框架。这一理论广泛应用于分析多种文体,如新闻、广告等。评价系统可通过词汇层、语法层、音系层和整个语篇层面来实现其评价功能。运用评价理论分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并就各层面的评价性资源进行实例分析,可以揭示小说语篇中作者对人物及事件的态度,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其深层含义。在文学鉴赏中,如果将评价理论合理地运用于文本分析,将能够透过语言深度挖掘文学作品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勋 《华章》2014,(27)
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话语的人际意义的突破性理论体系。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篇中表达态度的语言资源。本文试图运用评价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其核心子系统--态度系统的视角对政治新闻语篇进行分析,揭示政治新闻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呼吁读者对政治新闻进行批判性解读。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运用了大量的叠音词,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叠音词除了可以写景状物、描摹声音、渲染气氛外,在强化诗作音韵、结构、规整诗作句式方面也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诗经》现存305篇,其中有189篇运用了叠音词,本文对《诗经》中的叠音词进行了全面的统计,通过对其分布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叠音在诗作音韵、结构、句式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意义上,回指主要指篇章中指称代词、名词与其先行词的对应关系。作为语言一种范畴和语义表现形式,体貌作为语篇回指研究的可能性以及回指机制的研究未能得到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兰纳克的认知语法体貌分析框架,依据回指研究的基本理念,尝试勾画出认知语法视角下的体貌回指认知图示。  相似文献   

12.
汉语零形回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来汉语零形回指研究作了回顾:零形回指的确定及其研究范围、小句的划分、先行词的确定、零形回指的功能及其制约因素等,最后对汉语零形回指研究做了简要评述。文章旨在梳理、回顾汉语零形回指的研究成果,以期对零形回指研究的内容、方法有一了解,从而有助于汉语零形回指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有关语篇回指的讨论由来已久,语言学家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从认知角度研究语篇回指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通过在心理空间理论的指导下对语篇回指进行尝试性分析,发现心理空间理论对语篇回指,尤其是先行语缺省、回指语缺省及指称晦暗(referential opacity)等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以从《经济观察报》网站"经济"栏目摘取的近3万字的12篇文章,以及《华盛顿邮报》网站"经济"栏目摘取的近3万字的25篇文章为主要语料依据,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模糊限制语在中英经济类新闻语篇中的语用功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数据结果证明,模糊限制语不仅存在于经济类新闻语篇中,而且还在该特定体裁语篇中有着重要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苏奕华 《文教资料》2014,(18):181-182
评价理论作为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延伸,其对话语中人际意义的分析与研究是语言学走向应用的重要标志。Martin的评价理论成了各类语篇中人际意义研究的试金石,不同的文本类型、不同的文化语境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在新闻语篇中,对于事件发生的评述,要求依据新闻撰稿的特点:客观、真实。尽管如此,人际意义在新闻语篇中是客观存在的,对于新闻报道中人际意义的分析,有利于正确把握新闻的主旨与方针。  相似文献   

16.
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纯理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基础中发展起来的,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属于阐释性研究。它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部分组成,关注的是语篇中的评价资源,包括语篇中可协商的各种态度及这些态度评价的来源。评价理论为我们阐释语篇的人际意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对《葛底斯堡演说》语篇进行分析,旨在发掘其评价资源及实现人际意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刘鸽 《文教资料》2011,(23):8-10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表达各种态度的语言资源。诗歌《春夜喜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语类,同其他语篇一样,也是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的结合体。本文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对《春夜喜雨》及其英译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旨在论证该理论对诗歌语篇的解释力度,以及探讨在翻译过程中转换原文中评价意义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语篇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语篇中回指类型的分布规律,得出结论,英语语篇中回指的分布特征受到英语语篇功能的限制,不同回指类型的选择实现了不同英语语篇的意义潜势。  相似文献   

19.
零形回指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回指形式,而《政府工作报告》是特殊的公文文体,其零形回指形式与其他文学作品或法律文献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从句内和句间零形回指、邻近和长距离零形回指等方面对先行语为"我们"的零形回指进行研究,并分析使用零形回指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语体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语、句式和某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中,还体现在语篇的组织上。作为具有语篇照应功能的零形回指在不同语体中的运用也存在差异。以导游语篇为研究对象,在语体视角下通过对比口语导游语篇和书面语导游语篇零形回指的运用,探究零形回指的语体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