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要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要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与育人规律相悖的教育不和谐问题。多元智能结构理论为我们办人民满意的和谐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而学校教育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构建和谐的学校教育,也就是要始终贯穿和谐统领的理念,构建和谐的学校内在结构,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匹配性的和谐态势.  相似文献   

3.
社会需要和谐,教育也需要和谐。和谐教育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新教育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这就说明,无论哪一种教育模式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术界对裴斯泰洛奇的和谐教育观的研究还并不多,而且以前的研究对“和谐教育”的理解往往太过狭窄,谈到“和谐教育”只会想到“五育并举”,所以以往的研究将裴斯泰洛奇的和谐教育观仅仅理解成了脑、心、手和谐发展的教育。其实这是一种对概念的狭隘化理解。笔者认为裴斯泰洛奇的和谐教育观中蕴含了个体和谐发展教育,如人性的和谐发展教育,个体道德、智力和技艺的和谐发展教育;个体与个体之间和谐关系的教育以及个体与宗教之间和谐关系的教育这三方面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与我国教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建设和谐社会首要和最根本的是教育,教育公平是最根本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核心,社会主体不和谐不可能形成和谐的社会,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必须做到:以普通教育者可以承受的教育成本提供教育,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培养社会建设真正需要的人,确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职院校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发展要从宏观和未来的角度进行思考,要重视对学院价值观的导向、学院的经营与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同时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要重视对具有一定技能的和谐发展的人的培养,要选准学院内涵建设的主要载体,要明确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坚信师资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由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而作为存在体的人涉及个体、群体、自然界和超越界四维范畴.要实现人的和谐,离不开和谐教育,作为以人为核心的和谐教育理应关注和理解四维范畴并从中有所受益,以提升教育品质,培育和谐之人.  相似文献   

8.
教育生态观是一种系统、和谐、整体、相互联系的教育观.它强调开展教育活动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旨归,强调教育活动各基本要素之间要统整、动态、协同地联系与发展,这既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又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各基本要素要积极参与,同时需形成一种整体关联、动态平衡、协同演进的生态关系,才能使教育活动更具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日本目前包括各教育阶段、各类学校在内的课程设置方面的要求、所针对的教育目标和从这三方面对教育在日本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可以作为我国在发展教育方面,特别是以教育作为发展科技、经济的重要因素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高校的根本性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灵魂,其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教育的和谐与否。德育的人本追求要求要着眼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即德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教育。生命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的价值追求。把生命教育纳入德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和德育和谐度,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审议会制度是日本教育咨询与决策的重要制度。对日本教育审议会制度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从名称的变化、设置法令的制定与修改、委员任命范围、职能等方面考察日本教育行政决策向科学化、民主化迈进的曲折历程,揭示其百余年来在日本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全面、正确地认识日本教育审议制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迫在眉睫。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创新潜力。教师首先要真正了解、理解、尊重爱护学生。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人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的外语教育要秉承全人教育的理念,加强对学习者人文素质的培养。外语教育中不同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文化碰撞会引起学习者的文化焦虑。作为文化沟通桥梁的外语教学要秉承“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观,既要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移情能力,也要树立母语文化自觉意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融、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借鉴国外的各种先进经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日本慢慢变成了我国较大经济伙伴之一。一些留学日本回来的有志之士,以自己在日本求学、生活阶段的积累为基础,不但将日本的文化传到了中国,还把日本的教育和先进技术传入中国。为此,我国开始加强日语教育,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使日语教育不断发展壮大。但这些年来,日语的发展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弊端。本文通过对我国日语教育的现状及前景的分析研究,得出社会越来越需要掌握日语的人才及应大力培养日语人才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以文本性试题训练为主导的家庭作业背离了其巩固、弥补、深化学校教学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功能,偏离了家庭作业实践性、个体性的教育价值。这种考试化的家庭作业使教育活动从人的目的性实践异化为工具性操作,使学生从主动的探索者异化为被动的应答者。为改变这一教育悖论,教师必须重尊重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自主、自由地位,设计形式多样、目标多元、满足学生全面与和谐发展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价值多元交错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既要使自身脱离因价值偏向而陷入的"虚假教育"中,也要承担促使人走向生命世界本真的"善"之境界.善恶问题与人们的价值判断有关,不同的人们对某一现象(如科学、传统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评判,使得善恶相混于同一事物中.从人的成长来看,人性中的"善恶"相随于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教育要将人的生命导向"真、善、美"的统一;从文化视角来看,科学与人文、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冲突突显于社会发展中,教育要以人的培养为根本,在人的发展基础上将社会导向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生态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平等、和谐、开放的生态系统.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要遵循教育生态学的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位原理、教育生态链法则,同时课堂教学也要关注环境,发挥教育生态系统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的《乐记》经汉代学者整理,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音乐理论的著作,其中对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思想作了系统阐述。《乐记》认为音乐由人心感于物而产生,又从情感上打动人,使人获得快乐和教益。其快乐包含着生理的节奏和韵律的共鸣,其教益包含着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乐记》还认为人是宇宙万物和谐的组成部分,音乐体现了宇宙的和谐,包括相辅相成的协调和相反相成的节奏。人类社会作为宇宙万物规律的体现,也要体现和谐原则,而音乐中也体现了人伦关系的和睦。音乐的审美教育要体现以道制欲的原则。音乐主要从内心感动人,所以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人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感化,与道德礼仪教育相辅形成。《乐记》对中国两千多年音乐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它有封建时代社会要求的局限性,但其贡献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19.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班集体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也是教师的职责。再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抵御各种诱惑,让学生在心灵深处筑起自我心理防卫的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生命——体育教育的本真回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命的视角审视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应以关注与直面生命为起点,点化与润泽生命,促成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整体发展,培育一个身心和谐的全人是体育教育应有之意。我们要深刻认识体育的生命品性,挖掘其中丰富的生命内涵,在体育教育中积极渗透生命教育,不仅有利于改变我国目前生命教育不利局面,建立多层次立体的生命教育体系,也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把握体育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清醒认识生命在我国体育教育中失落的现状,牢牢竖立“生命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增强生命意识,在体育课程中确立系统的生命教育目标,将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实现体育教育生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