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是生活"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核心内容,周扬是丰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深入生活"论是周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论的继承与发展,但由于时代环境的影响和个人学力、价值取向等原因,周扬的"深入生活"论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两种美的优劣杨名中谈到两种美的优劣,朱光潜先生曾说,在美学史上,大多数美学家主张艺术高于现实,而毫无保留地主张现实高于艺术的著名美学家,却只有车尔尼雪夫斯基一人。他还断言,在这个问题上,真理是在大多数人手里。[1]事情难道果真如此?不妨先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3.
莱辛、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论比较周然毅当恩格斯说车尔尼雪夫斯其是“社会主义的莱辛”①的时候,恐怕主要是就莱辛之于德国启蒙运动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作为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启蒙者而言的。然而细读他们的论著.又觉得仿佛不尽如此。他们同是出生于牧师家庭...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关于关的客观性、艺术再现生活、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用等现实主义美学观,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和借鉴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瞿秋白的美学观既得益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又与他有所不同,其阐发的美学观点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车尔尼雪夫斯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急剧变革,美学对艺术与美关系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艺术不等于美"的主张动摇了"艺术即美"的美学观念。艺术之所以不等于美的原因在于:艺术家自我的复杂性决定了艺术不是创造美的活动;艺术与美两个范畴的差异性决定了艺术和美不能相混淆;艺术史上有许多作品是丑的决定了艺术不是美的等价物。杜卡斯《艺术哲学新论》和里德《艺术的真谛》明确提出"艺术不等于美"的命题,是对现代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理论阐释的浅泛性、思想认识的简单性、价值观念的模糊性等不足。  相似文献   

6.
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本文以"写真实"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周扬文艺思想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在接受和推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这个定义,按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肯定不是一个完善的美的定义.这是美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这种不完善,程度如何?表现在哪里?看法就有分歧.过去相当一部分文章,涉及车尔尼雪夫斯基这个定义的,多是誉多毁少,谈到不足之处又多是语焉不详.蔡仪同志近作《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载  相似文献   

8.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和审美关系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音乐美学(Aesthetics of Music)是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  相似文献   

9.
普列汉诺夫在评价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时说:“我们的一切美学判断是以我们关于生活的概念为基础的。” (《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1期第103页)普列汉诺夫正确地指出了美学思想与生活观的关系:一定的美学观点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观的基础之上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生活观基础之上的,同理,无产阶级的美学理论也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活观的基础之上。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活观对我们的美学建设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对批判断承美学遗产也很有意义。举例来说,我国美学界公认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命题是唯物的,但是对于这个命题的局限性却又众说不一。大家在评价“美是生活”这一命题时,有的从典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窦建军 《考试周刊》2013,(89):19-20
一、真实美是电视新闻的生命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研究现实的,它存在于现实美之中。电视新闻在于声画的现实表达。通过对现实的如实描述再现生活中的美的真实存在。人们通过辨别真与假、善与恶、丑与美,认识本质和规律,并通过思想引导日常行为。形成美的道德概念和准则,用之于社会实践。再在实践中传承、发展和创造,从而取得最大愉悦。  相似文献   

11.
审美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是审美心理建构,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因素,发现其中的美。审美素质的养成应该通过审美人生教育的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Aesthetics has been regarded as a fundamental personal value.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regard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AE) have focused on fine arts, rather than the everyday art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ur everyday life. This study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esthetic life experience, expertis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AE outcomes (aesthetic judgement and emotion) inspired by everyday designed products.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were 115 college students, and an E‐prime program that included 120 pictures of designed products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 aesthetic judgement (beautiful, ordinary, or ugly) and aesthetic emotion (fearful, disgusting, neutral, or pleasur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ree major phenomena. (1) Two major types of AE outcomes are perceiving beauty with positive emotion and perceiving ugliness with negative emotion. (2) Although there are similar patterns for how aesthetic life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influence personal tastes regarding beauty and aesthetic emotion, abundant expertise in designed products contributes more in differentiating emotion when viewing the beautiful designed products. (3) The consensus of the evaluation of ugliness is stronger than when evaluating beauty. In addition, a model of AE with regard to everyday designed products was proposed.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ed light on the cultivation of aesthetic abilities and product design that could be utilised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诗意栖居"是人类的生存理想,然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却使人越来越远离这一理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改变人的意识,改变旧有的环境教育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美育。生态美育对改变人类以物质生存为中心的生存方式,提升人生精神境界,进入人与自然的精神和谐,具有独特的作用。生态美育的根本意义是对人生存境界的提升。这种提升具体表现在:使人由单一和谐走向人与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由暂时的、一过性的快感享受走向持续的、长久的美感体验,由注重单一结果走向生命过程美的追求。广泛开展生态美育,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诗意生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整合梳理先前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和为审美尺度,以仁为审美思想的核心,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学思想。他用审美化的人生态度去实践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在诗、礼、乐的有机相融中实现他崇真、致善、尚美的价值取向。他的审美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可贵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简论艺术美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6.
《边城》美学意境情景交融,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作品不仅构建了一个由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相融合而成的恬和秀美的“边城世界”,而且还讲述了一个曲婉动人的爱情故事。集中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赞美,以及对待生活的审美态度,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至爱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共收集到150余条长治方言中的谚语,其内容丰富,意蕴深刻。文章主要从其类型和审美文化特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类型上看,主要有事理谚、社交谚、生活谚、气象谚等四种类型;从审美文化的角度看,主要有韵律美、对称美、联系美等审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各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路遥在其文学创作中追求的是宏阔的社会生活叙事的审美艺术建构,有一种雄浑壮阔的美,不失社会现实与人生理想相融会的美;陈忠实的文学审美追求是一种道德力量的美,并融于现实生活,有其蕴涵沉稳、真实质朴的美、刚毅人格的美;构成贾平凹生命情感、文化精神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爱与美,在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中,善于发掘生活美、生命美、人生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19.
怀旧是一种想象化的时光追忆,一种情感化的生命体验,一种诗意化的生存艺术。在回忆的审美心理基础之上,怀旧的审美本质表现为怀旧者对过去的生活事实和情感经历,在心灵当中的审美再造和艺术重构。怀旧的审关心理指向是感伤之关和彼岸之关。  相似文献   

20.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净化、丰富学生的情感。语文课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于一炉。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阵地。我们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欣赏作品的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