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交往中我们所展示的是我们的家庭和我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我们就是家庭的形象代表。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起点,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的文化氛围和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使他耳濡目染,使他形成了带有自己家庭文化特征的行为表现和语言表达。交往中最能直观感受的就是礼仪,礼仪是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的直接表现。礼仪教育就是要有目的地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基本行为规范,使他成为一个懂礼貌、有修养的人。见面礼仪五要点礼仪就是当别人在看着你和听…  相似文献   

2.
杨勇 《中国教师》2009,(Z1):500-50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育人的摇篮。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就受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具有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在教育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作为孩子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人从生下来的第一天起,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认识、情感、学习能力等,都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入学时,儿童已经在家庭教育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继续影响着孩子。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人一出生就投入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内外众多因素中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中介,它是家长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家长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传递着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态度体系、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构成了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相似文献   

5.
王晶晶 《教师》2012,(35):13-13
人的一生不仅仅要接受家庭教育,还要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是孩子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载体。由于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家庭、学校密切结合,为人才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种教育密切配合 ,形成了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 ,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 ,家庭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础。因为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 ,也是“养成”的教育 ,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 ,决定孩子做人起点的高低。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 ,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 ,孩子就在这个环境中逐步成长 ,家庭的一切都会在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就在这种环境中获得他们最初的生活经验 ,初步的科学文…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由于在社会风范、文化气息、文化环境及个体性格、素养等诸方面存在着差异,其社会成员在看待怎样教育孩子才算是爱孩子这个问题上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教育行动。美国人个人主义的自由民主观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们认为要淡化自己作父母的形象,即在孩子面前尽量不以一个“严厉”、“权威”父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育人文化、教育环境、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无不影响着孩子的点滴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9.
阅读环境是一种文化氛围,具有独特的暗示作用,它客观地存在于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心迅速发展的每个孩子。因此,幼儿园从阅读环境的创设出发,为幼儿、教师、家长选择合适的书籍,使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书香的气息,最终把阅读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孩子,从不懂事到懂事,从幼稚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然他(她)以后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并且要生活得尽可能的适意,那就要学会明白这个世界的道理。一个人一生的性格特征、品德素质,大多数是在幼年的时候形成的,这个阶段的早期教育最为关键,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儿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从写作传承人类文明演化和写作传播接受史等文化角度看,生态写作教育可分为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生态写作的无意识教育即是按写作教育本来预定内容,在受教者非课堂教育周围存在着人文生活场景、文化氛围等吸引着受教育者体味、参与、潜移默化,从而影响着受教者写作素质与写作运用能力。其文化特性表现在社会性、愉悦性、隐匿性、依附性、恒常性等几个方面。生态写作的无意识教育时间远远多于有意识的写作教育,影响或支配着人一生的语言行为、写作行为、观赏行为、交流行为等,关联每个人的人文素养,导致不同的人生积淀,处处表述着人的写作能力与素质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校园环境文化具有潜在的教育作用.能使学生受到陶冶和感染.提升文化品位。营造一个朴实和谐、充溢着人文色彩的环境文化氛围.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让有限的教室展现无穷的教育魅力.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我从幼儿园园长文化的职业视角谈谈园所的特色品牌以及园所的文化发展问题。换句话说,今天我想从文化的战略上来谈一下幼儿园的战略应该怎么设立。教育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儿童时代的教育,涉及未来一代人的培养。这不是人们满意不满意的问题,而是涉及一个人的兴趣、个性及性情开发,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温总理在幼儿园调研时指出,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而影响孩子一生重要的因素又是人性、品性和性情的问题。今天我的发言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谈园长文化,第二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志薄云天     
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对山村农家夫妇教育三个孩子相继成了博士研究生的艰难历程和感人肺腑的故事。他们虽生活贫困,但品格高尚,不坠青云之志。父母文化有限,却能为孩子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他们关注的不仅是孩子肌腹的温饱,更重视他们心灵的健康、性格的坚强。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创建离不开家庭和谐,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孩子的教育问题又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和谐。在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千千万万孩子的成长和成才,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也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甚至可以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因此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家庭教育的和谐离不开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常艳春 《家教指南》2006,(10):12-15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家庭不仅是亲情的港湾,而且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和高尚人格的重要阵地。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早就有人把家庭誉为“人生第一所学校”。在家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数与家庭环境不良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家庭矛盾及父母离异,容易使男孩产生焦虑或抑郁;更容易导致女孩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与其成年后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等密切相关。与之相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注重营造家庭文化氛围,提升家庭文化品味,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友爱、亲情浓厚、富有情趣、充满生机的家庭环境;才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呢?近日,湖南师范大学李桂梅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宿舍是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是大学校园中最基本的并相对固定的“单位”,是大学生密集程度高、思想内在品质暴露明显、自主性和个性表现最强烈的地方。宿舍文化氛围的浓重程度对大学生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宿舍文化凝聚着一个学校传统教育的内涵,应该  相似文献   

18.
一个学生都在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众所周知,家庭是人的第一所生活学校,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全面发展始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2020,(2):33-36
<正>世界著名音乐教肓家柯达伊·佐尔坦曾说:音乐不是少数艺术家的专利,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我们幼儿园,陶笛不仅仅属于孩子,它已经走进每个人的心里,形成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我们幼儿园,吹陶笛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追求,它已经转化为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信念追求,在陶笛教学探索之路上,每一个人都在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异域文化下的心理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民族学生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进行心理调适以达到新的和谐的过程。探讨和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表现与成因,指出其客观存在的生活习俗、语言表达、思维情感、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这些差异的主观感受和归因方式对其文化适应过程的影响以及进而对其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生涯发展产生的影响,我们必须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采取特殊的方法,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民族学生更好地融人新的文化氛围,促进民族和谐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