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文献是伴随着文化的创造而产生的。中国最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甲骨文的收藏,春秋时期,又出现了收藏典籍的盟府或故府,并有专门的管理官员。尤其是孔子在学术上“述而不作,信而好故”,以整理古代文献为己仁,删定六经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到西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并对藏书进行校对、分类、编目,正式确立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官府藏书制度。可以说,汉代的图书收集与整理主要是汉武帝倡导,刘向、刘歆父子集其大成,但不能忽视汉初开国元勋的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极其灿烂的文明。我国古代文献收藏活动的发展体现了文化价值观的发展。研究古代藏书活动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打开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密钥,并且有助于当代文明的完善与发展。通过对中国古代藏书活动的阐述,分析了文献收藏活动与文化价值观的关系,以期对现代的文献收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弘扬中国藏书文化,推进当代藏书建设,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藏书文化研究委员会拟于2013年9月在浙江省温州市举办"图书馆与民间文献——第一届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为此,特向全国图书馆界和学术界同仁征集论文,欢迎踊跃参加,共襄盛举。一、征文主题:1.民间文献的史料价值与当代应用;2.民间文献的收藏现状研究;3.民间文献的分类编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家极其重视藏书印,因而,在中国印学史上,它占有独特的地位。本文结合藏书印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充分概述了古代苏州藏书家的藏书印,对于我们了解吴文化,了解文献的收藏和流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一根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夏、商时期就有了一定规模的藏书.《吕氏春秋》说:"夏之将亡,太史令佟右出其图法,执而泣之以谏桀;殷之将亡,内史向摯戴其图法,出亡之周."夏代藏书尚无实物可证,商代却有着大量的甲骨文做为最早的书籍实录.从考古发掘上看,商代甲骨文已是有意识、有顺序地加以组织和保存的国家藏书.至西周、春秋时期,官方藏书已有了较明确的组织和区分.周设立了五种史官,分别保管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图籍.还有一个保管各国盟约的专门库藏,叫做盟府.保存旧盟约的专藏称之为故府.当时的藏书还有了复本制度,重要的图籍都要制成副本收藏.这个时期藏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史无明证,但很有可能是分类收藏.因为我们可以在许多史料中看到当时丰富的学术分类和图书分类的思想,如《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楚国的左史倚相能读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献收藏活动的文化价值观透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价值观是深嵌于社会机制内部影响社会行为的一种动力,古代文献收藏活动同样也渗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文献收藏活动纵横时空的比对,分析了古代文献收藏活动的特点以及文化价值观对文献收藏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图书馆起源于周朝,周朝专门收藏典籍的地方称"盟府",也叫"故府"。掌管图书的官员称柱下史。秦始皇焚书坑儒,使藏书遭到一次毁灭性的洗劫。汉代,国家藏书重新得到发展。西汉初,相国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面盖了3座藏书阁,其中石渠阁和天禄阁后来成了皇家藏书馆的别称。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等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其中"秘府"又称"秘阁",就是皇家藏书馆的名称。魏晋南北朝时,仍设置秘书郎、秘书监,负责管理藏书,当时仅南朝梁武帝的文德殿就有藏书达2300多卷,私人藏书也相当盛行。隋唐之际,魏征、虞世南、颜师古…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藏书,渊源甚久。诸暨古为绍兴府八县之一,人文荟萃,素有私家藏书之风,古代书楼众多,书家辈出。文章论及了诸暨古代部分藏书楼及藏书家概况。近现代图书馆事业之发展肇始于公共图书馆的出现,而始建于1916年的诸暨图书馆,为诸暨有公共图书馆之始。  相似文献   

9.
一、古代藏书活动与文化价值观的关系 1.从官府收藏活动中透视当时的文化价值观.官府藏书活动是为了体现统治阶层的利益,完伞是政治性的文化价值观的体现,根本没有考虑过藏书的其他目的,藏书主要是为了体现统治者的权威、力量.所以官府藏书主要是以单纯的藏为主,基本上忽略了文献的流通与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期,国家图书馆已开始将海外中国学文献作为专藏文献进行收藏.罗斯藏书、穆麟德藏书和普意雅藏书等珍贵文献的入藏使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学文献初具规模.早期海外中国学专藏文献的入藏得益于当时图书馆人的开拓精神和对特色专题文献的敏锐把握,对私人藏书的积极采访以及对读者需求的主动回应,其经验可兹借鉴.表1.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中国古代藏书与文献目录学方面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搜集文献和整理文献两个层面,论述了孔子在中国古代藏书与文献目录学方面的成就。认为孔子是个藏书家与文献目录学家  相似文献   

12.
一提到藏书楼很多人就会首先想到各式各样楼的形状,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事实上藏书楼只是一种古代藏书处所的泛指,它包括一切古代官方的、私人和各机构收藏图书文献的地方,而且早期的藏书建筑均未冠名,"楼"、"阁"等名字是明、清以后的事,一般只要有藏书作用均可以认为是我们所述的藏书楼范畴.  相似文献   

13.
本土文化视角下的“藏书楼”现象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典籍的收藏和管理体系作为古代中国国家制度的构成要素之一,对王朝的政治、文化等层面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正是这些作用形式,导致文献典籍被视为物化了的文化而存在,并导致“以藏为主”模式的形成与因化。  相似文献   

14.
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苏州藏书家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典藉,也传承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因此他们是吴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文章对苏州藏书家收藏乡邦先哲文献的情况分别进行了介绍。以彰显苏州藏书家传承吴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来新夏对中国藏书文化有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藏书文化史的梳理,他理清了中国传统藏书文化观念,并形成自己的藏书文化思想:藏书是“文化的江山”的物质载体,其对文化传承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藏为支点、用为目的、藏用结合是藏书文化传统的精髓,但在现代条件下必须改善这一理论,实现由藏而用、以用为主的转型,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仁人爱物是中国藏书的人文精神,然必须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等等.这些在古代藏书文化观念基础上形成的藏书思想,既有浓厚的历史观念,又有鲜明的当代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有明一代,江西地区承两宋之余韵,经济繁荣,科举发达,名宦辈出,故明代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俗谚.与此同时,教育的发展,书院的兴盛,理学的昌明,使江西文化呈现出瑰丽多姿的局面.作为文化教育事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藏书事业,也空前繁荣.不仅有琳琅满目、汗牛充栋的学舍藏书、书院藏书、佛寺藏书,而且涌现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藏书家,谱写了江西藏书事业历史的辉煌篇章,在我国古代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中,图书收藏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间,私人藏书楼起了重要作用.浙江海宁自古文风盛茂,藏书家代有闻人,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王国维在<敬业堂文集>序中叙述海宁藏书时说:"固文献之邦也.康雍之际,他山先生得树楼与马寒中道古楼,并以藏书著闻东南.至乾嘉间,吴氏拜经楼、陈氏向山阁之藏.  相似文献   

18.
乾嘉藏书家与吴派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典籍的留存居世界第一位,这与中国封建社会历代官私等藏书事业发达直接相关.古代藏书事业发达,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得有坚实而丰厚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天津、香港、福冈公共图书馆与地方文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具有“存史、资政、励志”重要价值的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藏书体系中重要而特殊的信息资源。本文分别介绍了日本福冈市综合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三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情况,并就收藏范围及种类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创造的系统化文献保护方法和材料,对古代文献的保存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存古代文献大部分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足以证明古代的文献保护方法确实具有一定的功效,可以为现存古代文献保护提供借鉴。结合古代文献中文献保护理论和实践的有关记载,讨论古代文献收藏中文献保护理念及水火、灰尘、虫鼠、潮霉、破损等防治方法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