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窦娥所表现出的"有情义"、"敢反抗"、"重尊严"等品质与宿命论、封建孝道、封建礼教的成分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其贞节观的二重性,而后者起主导作用。窦娥贞节观的二重性来源于作者思想的二重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作者对故事原型的不彻底改编;二是作者借笔下人物表达企图恢复传统伦理观念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张怡春 《现代语文》2009,(11):56-57
冤屈与人类相始终,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部《资治通鉴》,一部二战史,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冤魂何啻千万!也就是说,对人类而言,冤屈其实是很平常的事。而关汉卿称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那么其中必有其不同寻常之处。  相似文献   

3.
提起元杂剧,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著名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笔下的那部《窦娥冤》。剧中塑造的那个命运多舛而又刚烈孝顺的小女子窦娥,以其丰满  相似文献   

4.
窦娥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笔下颇具反抗精神的悲剧女性形象,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她来到世上虽然不过短短二十个春秋,却承受了现实社会强加在妇女头上的几乎一切苦难:她三岁丧母,七岁便作为高利贷的牺牲品,被父亲典与人家做童养媳,十七岁上完婚,不久丈夫即死,独守空房已三年之久。命运对这个弱女子已够苛刻,但厄运再次降临在她的头上,无赖迫婚不成反嫁祸于人,窦娥为了免使婆婆受刑,屈招罪行而惨遭屠戮。年轻、无辜的生命终被封建恶势力所吞没。  相似文献   

5.
《窦娥冤》中的女主人公窦娥坚信“烈女不嫁二夫”是不易的真理,这样的婚姻观是剧作者关汉卿的婚姻观在艺术中的反映。不过,窦娥在思考妇女的命运时,又对这样的“真理”萌生了朦胧的或不自觉的怀疑,这种怀疑被关汉卿极其微妙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6.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窦娥冤》,在内容选择上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除第四折外,其余内容全部呈现在师生面前。这一变化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剧情,把握人物,体会  相似文献   

7.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著名杂剧,本文围绕窦娥善良和反抗的性格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在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中,主人翁窦娥冤屈感天动地,获得历来读者的极大同情。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令人同情、受人敬佩的女性人物形象,窦娥的孝顺与忠贞脍炙人口。本文从现代人的眼光,对窦娥为之献身的孝顺和忠贞进行了重新解读。孝则孝矣,忠则未必。  相似文献   

9.
赵妍 《快乐阅读》2011,(18):188-189
关汉卿生活在封建统治极其黑暗的元代,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之一。他的杂剧作品大多反映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命运,表达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在《窦娥冤》中,作者就用饱含深情的如椽大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性情温厚善良、贞节孝顺又坚强刚毅的窦娥形象。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冤案     
父亲的经历让我感叹不已,我觉得父亲的经历可用“坎坷”来形容。他饱经沧桑,太过辛酸,有些事情也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吏上.有一些被遗忘的天才。他们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应得的荣誉被人“张冠李戴”。他们的名字长期被埋没。他们默默无闻。反思这些事件。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民俗学的视野出发,分别从窦娥的女性形象、窦娥三桩誓愿的民俗学意义两个方面来剖析窦娥,力求探索窦娥的人生悲剧在传统民俗学中的特定意义与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不仅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而且也是世界著名悲剧之一。《窦娥冤》之所以被称为悲剧,自然与作品中塑造的悲剧人物"窦娥"密不可分。在历来的研究中,窦娥悲剧命运的探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是经久不衰,究其根源则是作品中沉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关汉卿笔下窦娥的悲剧命运的解析,追寻女性悲剧的根源,并以此来探索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窦娥的困惑     
温斌 《现代语文》2006,(9):118-119
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上领军地位的确立得益于他诸多悲剧的创作和悲剧人物的塑造,尤其是对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命运的关注和思考,由此产生了中国学史上第一批以独特的人生境遇和艺术魅力鲜活予历代人物画廊的女性形象,窦娥就是其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5.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倾心打造的一部代表剧作,剧情取材于东汉民间故事东海孝妇。《感天动地窦娥冤》作为元杂剧悲剧的典范,其中的悲剧性成因具有多重层面的解读。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个代表性的悲剧形象,深刻分析了封建伦理纲常中的孝道以及男权中心下的贞洁观对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深刻影响——男权的桎梏使女性失去独立的意识,成为父权社会的附属品和牺牲品。并且紧扣当时社会现实,真实且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黑暗、混乱与残酷的悲剧时代。  相似文献   

16.
红帆 《学习之友》2006,(2):59-59
一日得闲,重读《窦娥冤》,她含冤负屈悲愤难当,我们少不得要为之洒一掬同情的泪水。可是,我觉得,有一件事情被我们遗忘了。窦女士死前三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前两个愿望无可厚非,情节煞是凄美绝壮,而第三个就颇值得商榷了。且看窦娥道:“大人,我窦娥死得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大旱三年,的确足以惊动圣上,视为天兆,而事情也的确以恶人伏法为结果。可是,这三年的大旱,又要伤害多少平民百姓?他们与窦女士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更不与张驴儿沾亲带故,却被窦女士挟一己之仇的毒誓害得颗粒无收。饿殍满地的三年,他们的冤屈又向何处诉?也许有人要说,这是恶人起的因。可黎民百姓又有什么理由来承受如此的果?既然窦女士对誓言的实现怀着绝对的信心,那么直接解决掉害她的人不就得了?偏偏采用这种迂回的毒辣方式,真真教人无法理解。  相似文献   

17.
18.
麻雀冤案     
4月19日,从清晨5时开始,北京布下天罗地网,围剿麻雀。全市500万人民经过整日战斗,战果极为辉煌。到19日晚10时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累死、毒死、打死麻雀83249只……  相似文献   

19.
涂绍红 《课外阅读》2010,(11):141-142
冤案,从古至今都是一部血泪史。人们难以想象会遭遇冤案。亲历冤案的人,无论善终与否,都品透了整个历史。冤案,自古以来,也是人们心头的一抹阴影。它是怎样的魔盒?我们是否应该揭开它的面纱?本文从历史冤案产生的原因、应对冤案的对策两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至深,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悲剧意蕴,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悲剧女性的典型.本篇将着重讨论其现实性和悲剧的意蕴层面,从中窥探关汉卿创作中的悲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