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思辉在12月21日《光明日报》撰文提出,近来,围绕院士评选的话题接连不断。对"烟草院士"的关注和争议尚未完全平息,院士评选中的个别不正之风又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据报道,多位受访院士称,今年单位取代个人成为"拉票"、"送礼"主体。院士成为地方以及单位的"社会资源",是单位作为主体出面运作增选的内因。而这,已伤害到"工程院院士"这一群体的社会声誉。院士的头衔,在民众心中更是有崇高的地位,不仅因为院士们掌握着尖端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这一群体是我国科技发展的脊梁。正因如此,人们对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由科技日报社组织,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的"2007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正式揭晓.这十大国际科技新闻与化学联系紧密,将成为2008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背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物理《考试大纲》要求:"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注重考查考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由科技日报社组织,中国科学院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的"2007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十大科技创新与中学物理知识密切相关,同学们  相似文献   

4.
声音     
《教育与职业》2006,(19):14-14
“少数院士对院士称号的荣誉和责任认识不够清晰,还存在如何正确对待名利的问题,个别院士中存在兼职过多.活动过多过滥.浮躁浮夸、唯我独尊.福利待遇处理不当等问题。尽管这只是极少数人的行为,但已经引起社会不满,严重影响了院士队伍的声誉,应当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一禾 《神州学人》2006,(2):27-29
2005年12月13日,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单公布,50位杰出的工程科技工作者“榜上有名”。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名单随即揭晓,51名科研工作者当选。至此,两年一次,代表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最高水平国家队的两院院士评选尘埃落定。曲终人不散,对于新增院士以及与之相关的话题也成为时下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6.
《教育》2012,(2):20
饶毅,博士,1962年出生于中国,现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曾任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内科学Elsa Swanson讲师、教授、Feinberg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主任。推荐理由:饶毅出名,是从他质疑中科院评选院士"有内幕"开始。但随着饶毅从行业精英变为社会名人,他背后的利益链及其本人的身份之谜也成为其被关注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武大日前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评选出了大学生最关心的十大问题,其中"导师整日忙科研,与学生接触太少""、高校校园文化虚假繁荣,学风日趋浮躁"等问题成为学子们关注的焦点。武大校长刘经南院士应邀与大学生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交流。  相似文献   

8.
自从有教育专家提出取消"三好学生"评选的观点以来,关于是否要取消这一制度的问题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笔者认为应保留这一评选制度,关键是要完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姜启时 《高中数理化》2006,(2):18-20,48
2005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评选结果最近揭晓, 本次评选由科技日报社组织, 中科院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近年高考注重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特别注重联系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科学发展的前沿, 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是一个社会热点, 往往成为高考命题热点,以此为背景命题, 可有效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以十大科技新闻相关的理化知识命题如下: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学术批评网》等媒体报道了社科界有人积极建议推选院士的消息,结果引起社会较大的反响:中国社科院徐友渔研究员认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得到国际承认的院士标准者,实属"凤毛麟角"。四川大学张箭教授也认为,评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是 "弊大于利"。笔者认为,就我国目前情况而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12,(36):36-39
从2003年本刊首度推出"上海教育年度人物"评选,到2007年升级为"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随着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年度新闻人物评选已成为上海教育界一年一度的盛事。2012年11月14日,2012年度新闻人物评选启动后,教育单位、媒体机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荐,12月10日经评委会讨论确定,20位候选人正式出炉。2012年他们是有故事的人,无论能否当选,他们都是年度骄傲。  相似文献   

12.
肖国忠 《成才之路》2010,(2):I0005-I0005
随着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院士名单公布,《中国工程院致2009年新当选院士的信》也随之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刊发。该信全文以道德修养为灵魂,提出八条共勉条文,提醒各位新当选的院士要“继续弘扬科学精神,以身作则,努力成为科学道德建设的模范,唯真求实,力戒浮躁,淡泊名利的身体力行者。”而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工程院院士增选,首次参照了“品行端正”这一标准,以突出学风道德在评选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红旗二校70多年风雨历程铸就了"教育质量优,管理效益高"的社会声誉和"尊重主体人格,满足主体需要,挖掘主体潜能,促进和谐发展"的主体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质量闻  相似文献   

14.
学校声誉评价日益成为学校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质量是学校声誉的核心价值要素。教育质量通常仅被理解为"学业成就",由此形成评价学校声誉的"学业至上"价值导向,并导致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误区。学校声誉评价的价值导向需要从"学业至上"向"社会满意"转变,使学生的发展真正切合社会期望。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中学生》杂志社承办,以其新鲜的理念、健康的导向和严谨公正的评选原则,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成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家级作文赛事之一。现在开始举办第八届,欢迎全国各地初中、高中(含职高、中专)以学校、文学社、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  相似文献   

16.
关注"弃档",关注人事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人才成为社会的"共享资源",然而由于部分单位转型,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人才流动量增大,在全国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弃档"者,这一现象的出现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人士的密切关注,促使人们对原有的人事制度、人档关系重新审视.人事档案工作必须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生官”现象日益引发社会的关注。据《工人日报》报道,在河南郑州,搞公开竞选班干部的中小学越来越多,为了如愿当上学生干部,他们拍写真、做海报、拉选票……一些参加竞选的学生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出钱出力“拉票”。这不是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由科技日报组织,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共同参与评选的“2007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正式揭晓.这10大科技新闻与化学联系紧密,将成为2008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背景,笔者现总结如下.1十大国际科技新闻介绍1)第一台分子机器诞生法国与德国科学家合作,首次成功研制出可旋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中学生》杂志社承办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以其新鲜的理念、正确的导向、严谨的组赛程序、公正的评选原则,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被许多高校自主招生认可,成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家级作文赛事之一。现举办第十三届,欢迎全国各地初中、高中(含职高、中专)组织参赛。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质量不应该仅仅关注结果,更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增值过程"。只有消费者才是质量的裁判,这是确定评估主体的依据。而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质量主体"缺失,这首先表现为大学生作为评估主体的缺失;其次表现为就读经验之过程没有成为评价的核心。因此,要鼓励质量主体——大学生参与评估,并注重对学生就读经历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