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性大学排行榜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梳理近十年全球性大学排行榜的发展,对不同类型排行榜的特征加以评价,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当前两个著名的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的特征及我国部分高校的排名情况,从中得出当前我国重点高校的建设重点是大力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及学术成果的传播能力,并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与世界 顶尖一流大学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最首要的任务是找到差距所在,通过分析比较当前三 个著名的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的特征及我国部分高校的排名情况, 指出当前我国高校的建设重点 应是大力提升大学的学术研究能力及传播学术成果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排行榜是目前世界各国对各类高等教育院校进行的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帮助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创新水平,还能够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制定的依据。大学排行榜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关系紧密。2016年印度国家大学排行榜数据反映出近期印度三类高校在教学资源、研究与专业训练、国际化程度、毕业成果和感知五项衡量指标上的具体表现。在此背景下,印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将更加注重对排名体系的研究,利用大学排行榜数据加快自身一流大学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2012年三项世界大学排行榜顶尖大学的排名情况及我国部分入榜高校的排名,从中分析得出当前我国部分重点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主要差距在于学术研究水平及传播学术成果的能力两个方面,文章还对缩小这些差距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肖甦  朋腾 《教育科学》2021,37(2):75-81
俄罗斯自21世纪伊始便开启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的加速模式.基于QS、THE和ARWU世界大学及学科排行榜单中近五年排名结果可发现,俄罗斯高校整体排名前移,传统优势学科继续保持,这与政府和大学双方努力密切相关.但仍存在问题,如在不同排行榜中的成绩参差不齐;在众多新兴前沿学科方面表现欠佳等.这与俄罗斯争创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不无相关:首先,西方话语主导下的国际教育市场与俄罗斯传统学术建制不相适应;其次,俄罗斯政府的高教改革计划因经济原因难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最后,在各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尤为重视科研指标的情况下,俄罗斯高校科研传统薄弱,综合实力欠佳.因此,俄罗斯高校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上迈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并形成规模性影响力均道阻且长.  相似文献   

7.
"世界一流大学"映射了极少数大学的精英地位,这是一个模糊的质量概念,既没有明显的边界来区分与其他大学的差别,也缺乏可行的评价标准。国际上,对一流大学评价的通用方法是量化指标排序,但最终指向的是"全球性"认可这一潜在特征,可以概括为:全球性声誉、全球问题研究能力、适应全球变革的战略、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以及立足本土的全球性价值。这些潜在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评价一流大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清 《师道》2007,(10):20-20
又一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不久前,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世界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北京大学排在第192位,清华大学排在196位。而在美国《新闻周刊》最近为世界著名大学排名中,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进入前百名。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差距背后的麻木、丧志、不以为然和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9.
以软科公布的201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为依据,对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数量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在各大学和各学科领域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统计表明: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在多个学科领域拥有较多的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也大多分布在世界一流大学中。近年来,我国高校无论在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还是在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整体上,我国拥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较多,世界一流大学较少;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在数量上有一定优势,但学科领域的分布不均衡,世界一流学科主要集中在工学领域。“双一流”建设后续进程中应适当调整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强化学科发展的均衡性,从重点关注一流学科“点”的建设到更加关注大学的综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英国《泰晤士报高教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是与美国《高教记事报》齐名的世界两大英文教育报纸。从1986年起,该报每年为英国的大学作一次排名,在英国国内颇具权威性,对英国政府、学界和国民以及海外求学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04年11月5日,该报第一次推出了全球大学排行榜(是近年来并不多见的),评选出世界前200名最好的大学,27个国家的大学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名、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等三个方面,对第一届“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研讨会提出的若干观点做了简要的述评,既探讨了世界一流大学排名的方法论问题,也探讨了这类排名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提出应该尽可能趋其利而避其弊,以促进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的成熟和发展,大学排行榜由美国首先产生,并席卷到世界各国。美国、英国、中国等国通过国际间合作或自己的研究都先后开展了大学排名的工作,本文追述世界大学排行榜发展的历史,比较目前最著名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THE排行榜和国际高等教育资讯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的排行榜的两大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为我校进行大学排行榜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学排名虽然角度、体系和结果各异,但以研究(research)为核心指标却是共同的。在各式排行榜驱动下,世界高等教育系统出现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冲动,甚至引发学术军备竞赛,造成各类大学趋同发展、教育资源浪费、知识生产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后果。艾伦.海泽科恩从大学创业转型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角度,指出当前排名存在的缺陷,提出淡化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大学)系统的排名思路。这对确立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科学发展观、纠正办学的盲目冲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2010-2011,是一个新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价体系。其排名理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个有关世界一流大学质量标准的重要参考,无疑具有作为国际化外部基准的价值;作为政策工具,它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政策分析与决策依据,同时激发了大学在组织和行为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数字化崇拜,是指将具有丰富内涵的、有机整体的世界一流大学分解还原为理想化与抽象化的数字化指标体系,进而以此指引、考察与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方向、进程与质量,甚至将达到数字化指标体系的某些要求异化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的的理念与实践。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数字化崇拜割裂了大学的有机整体性,加速了大学的同质化发展,背离了大学的育人使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数字化崇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过度的行政主导、畸形的绩效管理、扭曲的市场逻辑以及走偏的理论研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应厘清与探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内涵,审视与反思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目的,探索与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如此才能走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数字化崇拜的迷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世界大学排行榜(RCCSE)、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THE)、Quacquarelli Symonds 世界大学排行榜(Q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行榜(USNews)五种国际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世界大学排行榜进行深入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评价目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分配以及影响,解释了各自特点,从国际和国家层面深入探讨外界对世界大学排行榜的质疑,并为世界大学评价的改进和用户使用排行榜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对《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04年和2005年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考察,深入地分析了其排名方法、指标和结果,并从中剖析了该排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最后,通过该排名来观照和反思清华大学的办学实践,提出了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学排名的世界一流学科评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是大学的根基和细胞,是否拥有世界一流学科很大程度影响到一所大学能否成为世界一流。通过研究泰晤士高等教育、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德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大学排行榜,观察其学科评价的异同,就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世界一流学科进行学理探讨,进而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科宽度和广度、学科国际地位、研究原创性、学科平衡等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大学排名、大学精神与大学故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平原 《教育学报》2005,1(1):58-67
大学排行榜的好坏,取决于评价标准的设计、统计数据的方式以及具体操作是否严谨。大学评价不能重“物”轻“人”。对于“大学精神”,我认为没有凝定不变的东西,也不相信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十几万人近百年的努力,有关讨论是“可爱”而“不可信”的,而我宁愿把这种讨论转化为讲述“大学故事”。校园里广泛流传的故事,经过一代代师生的选择、淘洗和再创造,以活灵活现的形式,不断传承并塑造着大学精神。它同样可以成为大学史乃至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教授是大学故事中的主体,如何实现古人“从游”之义,坚守与自己身份相适应的道德准则,经得住金钱和名位的诱惑,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必须回到“尊师重道”上来,在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理解、接纳和转化中,重建师生关系,重塑教授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