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将活动课程作为一门课列入课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创造意识和运用书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活动课呢?笔者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实践,谈一点肤浅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学习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经验建构新的知识,学习的结果是学生原有的经验得到重新组织、转换或改造,让他们体验自身经验,促成经验的系统变化,实现知识结果与认知的统一。一、创设问题情境考虑如何创设情境将学生原有的经验引发出来,从而更好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师:大家还记得上星期举行的迎“六一”第三届艺术节暨校园大型文艺汇演吧。大家都很高兴地度过了自己的节日,现在老师要用寄信的方式把这个好消息发布出去。(拿出准备好的信件实物)师:我们寄信除了写清楚地址外,还要把什么写正确?生:邮政编码。师:那么你们对邮政编码有哪些了解呢?生1…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了改革,构建了由“学科”和“活动”组成的课程体系。但活动课尚未有统一教材,我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可接受性原则,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以下三方面的内容进行数学活动课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介绍有关数学的故事。如针对学生在小数四则计算中错误较多的现象,我设计了“一个小数点造成的悲剧”的活动课,讲述了前苏联一位宇航员在完成任务返回地面时,需要打开减速伞减速,然而怎么也打不开减速伞的开关,地面指挥…  相似文献   

4.
一、上好数学活动课,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数学活动课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认真组织活动课材料,积极开展数学活动,改变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例如在组织学生做第八册第81页的填数游戏时,教师出示三列数:(1)( )、13、18、23、( )、33。(2)5、( )、( )、20、15、30、20、40。(3)40、24、16、12、( )、( )。要求学生观察、寻找每列数的排列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分别找出了填数规律。这时,我请个别学生说出思考方法:从第一列数的13、18、23中,可以看出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  相似文献   

5.
数学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活动课题:巧排算式。活动内容:给出几个数字。让学生添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 ))使其组成一个等式。活动形式:游戏与竞赛。活动目标:1.使学生灵活运用运算符号,能熟练掌握有关四则运算的知识。 2.培养学生机敏的思考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数学活动课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通过全体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数学知识视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近年,一些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下面谈点认识。一、活动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合理选择活动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形式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性。数学的原型是具体的,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把数学内容与儿童生活实践。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要用到数学。例如,我在教对称图形时,就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对称。学生不但发现了数…  相似文献   

8.
学习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经验建构新的知识,学习的结果是学生原有的经验得到重新组织、转换或改造,让他们体验自身经验,促成经验的系统变化,实现知识结果与认知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怎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又如何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数学思考。让活动化课堂充满“数学味”呢?下面结合自己多次执教的“玩小棒”一课谈一些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11.
一次有关“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活动课上,在分析了求连续3个、5个、7个自然数的平均数的解题特点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小红的爸爸因公出差,5天没回家,回家后一次撕下这5天的日历,这5天日期数相加的和是90。小红爸爸回家这天是几号?” 不少学生都列出了这样的算式:90÷5=18,进而推断出撕下的5天日期数分别是16、17、18、19、20,小红爸爸回家这天是21号。  相似文献   

12.
邓龙 《林区教学》2008,(2):82-83
数学活动课要依据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做到内容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以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学生多种感官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怎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又如何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数学思考,让活动化课堂充满"数学味"呢?下面结合自己多次执教的"玩小棒"一课谈一些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15.
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了几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钉板围图形,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计算钉板上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6.
1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历史和掌握七巧板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会利用七巧板拼摆简单图形和复杂图形,并能创作图形,进而体验七巧板的巧妙。 3.在拼图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  相似文献   

18.
19.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数和形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适当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结合活动内容进行思品教育。上述目标决定了数学活动课不是数学课教学的重复和延续,它与课堂教学各有侧重,却又密切配合、相辅相成。依据这些目标,再考虑活动的内容特点和该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每次活动的具体目标,就能使整个数学活动体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内在联系递进发展的系列。  相似文献   

20.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数和形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适当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结合活动内容进行思品教育。上述目标决定了数学活动课不是数学课教学的重复和延续,它与课堂教学各有侧重,却又密切配合、相辅相成。依据这些目标,再考虑活动的内容特点和该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每次活动的具体目标,就能使整个数学活动体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内在联系递进发展的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