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关于冷战的起源已经不是热门话题,但是对冷战起源的探索仍然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二战后美苏实力的对比、英国角色的扮演、杜鲁门与斯大林的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制度与冷战的关系,对冷战的起源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以期对冷战起源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为了赢得冷战的胜利,美国政界可谓绞尽脑汁,召集各色人才出谋划策,制定了系统、全面的对苏战略。苏联作为冷战的一方,为了应对美国的挑战,也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计划,但是在冷战期间苏联的冷战战略始终是以军事对抗为中心,很多战略决策的出台往往缺乏精密的推敲,最高领导人依个人所好制定战略决策,政策缺乏连续性,导致针对性不强。苏联的最终解体与苏联在冷战期间的战略失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联盟的成立和发展取决于当时整个东南亚冷战态势的变动,美苏在东南亚的竞争导致东南亚诸国在外交上的分裂,为东南亚联盟的发展埋下隐患,而后随着美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上升,马、菲、印三国关系得到缓和,同时越南战争给东南亚诸国带来压力,促使东南亚在更大的范围内联合起来,狭隘的东南亚联盟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中印关系发展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中印两国在国内国际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安全领域和边界纠纷、西藏问题等传统领域都有了新的合作契机和共同的利益需求。中印关系发展面临着良好势头。在此情况下,中国必须理性看待印度崛起,突出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强双方往来,增进理解和信任,从而推动中印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冷战起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争夺为核心的东西方冷战是多种因素合力的产物。它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碰撞,又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抗争之中,英国对冷战的形成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冷战背景下国际权力斗争博弈的视角,着力剖析上世纪中叶中印关系由蜜月走向冲突的原因。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的印度基于其安全利益及国家发展的考量,需发展对华友好关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出于美苏对抗的战略考量,着手改善印美关系。特别在1959年西藏叛乱之后,美国加大了对印度的援助,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偏袒印度,并进而挑动印度与中国对抗,印度在寻求和接受美国援助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美国人灌输的"中国是印度最大的潜在安全威胁"这一观念。与此同时,伴随中苏关系逐步恶化,苏联稳步发展同印度的关系,加大对印援助,并在中印边界冲突中以"中立"为幌子向印度提供军援。在美、苏的怂恿和偏坦下,印度有恃无恐地发动了对中印边界地区的武装挑衅,并进而升级为边界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9.
在全世界研究冷战的史学家当中,梅尔文.莱弗勒是一位领军人物。莱弗勒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所著《大国的优势》1993年获得美国历史著作最有声望的奖项——班克罗夫特奖。《人心之争:美国、苏联与冷战》(以下简称《人心之争》)是莱弗勒的又一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0.
抗美援朝战争是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它的爆发主要是在美苏冷战思维的支配下各种矛盾的集合和演化的结果。美苏大国插手朝鲜事务 ,朝鲜南北冲突扩大化 ,并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和民族利益 ,中国被迫卷入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1.
论冷战的三级概念与冷战结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大体具有广义、较狭义、最狭义三个层级含义。广义的冷战将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较狭义的冷战仍未结束,最狭义的冷战已经结束。通过对概念的认识和对史实的分析,笔者认为:“冷战结束”的提法(或断语)是非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冷战思维为研究对象,主要回顾了冷战形成的过程,并在对当代国际社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极化取代两极格局、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冷战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方面,指出了冷战思维存在的客观依据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建元 《考试周刊》2009,(51):54-55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场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的起源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果维护和追求本国的国家利益是美、苏对外政策最根本的依据与动因的话,那么美苏传统文化的迥异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则不仅为美、苏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支撑,而且充当了冷战的宣传工具。同时,势力范围的划分和争夺既是美、苏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又为"两极化"的国际力量格局创造了地缘条件。此外,还存在美苏领导人认识的差异。所以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促成了冷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4.
魏路璐 《天中学刊》2009,24(4):38-41
在20世纪中期的冷战中,苏联的软实力呈现出逐渐下滑的趋势,这与其僵化的冷战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冷战思维指导下,苏联推行了强硬的外交政策,直接导致其软实力受损.这种现象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无论是冷战思维还是软实力的衰微都与苏联缺乏全球化战略思维、没有融入全球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变得越来越猖獗,被称之为“20世纪的政治瘟疫”。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提出了尖锐的挑战。现代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宗教、领土纷争;外部势力干预它国内政;高科技的普及及先进武器技术的扩散和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等。它表现出范围日益扩大、方式更为隐蔽、手段更为残忍、大量使用高科技产品和新式武器及美国成为主要攻击目标等特点。国际反恐怖斗争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苏联出兵阿富汗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苏联为此而提出的种种借口掩盖不了其侵略本质.究其原因,维护苏联在阿富汗的既得利益是苏联出兵阿富汗的根本原因,控制阿富汗是苏联长期以来的战略追求,阿富汗执政党的内斗与阿富汗局势的恶化是苏联出兵的直接原因,阿富汗内部的亲苏势力为苏联提供了必要条件.苏联的出兵决策与苏联的集权领导体制、意识形态因素、苏共领导人的个人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秀红 《教育评论》2012,(1):153-155
冷战时期,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观念具有国家主义的倾向,具有明显的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特征。这一时期,美国在冷战思维的影响下,依次开展了反共产主义教育、重视科学教育和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公民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因为它不但涉及中国的国家主权问题,而且决定着中美关系的性质。从冷战时期到冷战结束后的今天,美国对台的政策从单一的阶段性特征走向复杂的两面性特征,其目标走向是日益清晰化。通过对冷战时期与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台的政策受美国对华战略意图的影响,"双轨"政策不仅是过去和现在,而且也是将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基调。  相似文献   

19.
朝鲜经济改革始于1998年修宪。在金正日时代历经国有企业重组、改变经济规划方法、改变企业管理方法、调整工资和价格过程。金正恩时代的朝鲜经济政策继承了金正日时代经济改革措施的特点。朝鲜社会科学院( KASS)经济研究所教授李基松(音)2013年5月在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表示,朝鲜已实施“土地担当制”或土地承包责任制政策并给予农户对于超额农作物的处置权;朝鲜国有企业已实行新独立核算制度。朝鲜经济政策根本性变革已可见端倪。但朝鲜核问题使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地区冷战格局犹存。  相似文献   

20.
抗美援朝战争是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它的爆发主要是在美苏冷战思维的支配下各种矛盾的集合和演化的结果。美苏大国插手朝鲜事务,朝鲜南北冲突扩大化,并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和民族利益,中国被迫卷入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