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与逻辑分析法,对西部民族地区传统节日与全民健身日融合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认为,西部民族地区传统节日在功能、时间、内容与形式上与全民健身日高度契合,推进西部民族地区传统节日与全民健身日融合发展,既可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水平,又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传统节日的现代化。认为应该保持传统节日活动的特殊形式,加强活动的引导和管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队伍培养,引入群众喜闻乐见的现代体育项目,以推进西部民族地区传统节日与全民健身日进一步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俗传统节日因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特有的文化内涵而受到教育界的青睐,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已成为当下幼儿园组织民俗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一种新趋势。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组织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活动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探析西部民族地区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西部民族地区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活动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情感,是传达民族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本文分析了黔东南传统节日的复兴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复兴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传统民俗文化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时期,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所渗透出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的教育,使其陶冶情操,增强文化自信.并且通过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传播、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  相似文献   

5.
钱永芳 《阅读》2014,(Z7):79-80
<正>传统节日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些节日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些传统节日还伴随着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故事,有的包含着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有的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传统节  相似文献   

6.
公众对改革现行假日制度的呼吁,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已经在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将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从今年春节的黄金周开始调整,将三大黄金周的假期分摊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上,例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将被纳入法定假日,并且完善了带薪休假制。在此,通过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的原因和四大民族传统节日内涵的分析,更加深刻地理解四大民族传统节日调整为法定假日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沉淀着中华文明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和道德伦理。曹雪芹在《红楼梦》这一文学经典中当然也不会忽视传统的节日生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古老先民历代积累并口耳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博大内涵的过节文化。它的传承对青少年有很好的教育功能,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增强民族凝聚力。但是,传统节日的传承正遭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出现了一些不利的因素。同时,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形式、新的传承方式,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差异,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令,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西方的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另外,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长寿为目的;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玩乐为主题,其原因是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快乐为目的。从中国人过西方节日及外国人过中国节,我们感到中西文化交流加快的脚步。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深化,中西传统节日逐渐被双方人民相互包容接纳,又有此消彼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强调非攻性,具有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彰显跨境民族的认同感及树立“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文化软实力.对这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充分利用各民族传统节日、民族间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学校教育、现代媒体传播等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用文化自觉的概念对我国传统节日体育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体育是古代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产物,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发展到今天却存在着诸如受到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各民族发展不均衡以及饱受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跳花作为苗族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文章以六盘水市苗族跳花节节日源流为线索,在深入解析跳花节节日形态和仪式形态的基础上,认为跳花节节日内涵在于体现民族文化认同、传承民族审美趣味和表达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深厚的文化精髓在农村有着深厚的渊源。以传统节日为突破口,不但给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必要时间与文化根基,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农民体育文化,创造出以农民为本的农村民俗体育活动,为传统节日文化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民族的传统节日,刀杆节是傈僳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了傈僳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发扬了傈僳族敢于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但随着傈僳族的不断流动和迁徙,特别是当他们迁徙到保山的腾冲、龙陵一带后,刀杆节从起节日源传说到活动形式,从祭祀的对象到目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都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对这些德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团结。本文以云南大理的白族为例,对白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白族传统文化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对其传统文化中如住宅、服饰、饮食、婚俗、禁忌、宗教、丧葬、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进行挖掘,同时在对白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发现传承意识淡薄、研究视野较为狭窄、"传统文化过时论"蔓延、标准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要求脱节等是制约白族文化中德育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以及饮食习俗等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中西文化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差异: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主要强调长寿,而西方的饮食文化则以健康为主;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泛神性和世俗性,而西方的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宗教色彩;中国的传统节日集体主义色彩浓厚,而西方的传统节日则强调个体主义价值取向。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西方交流越来越紧密、频繁,了解中西方在传统节日上的异同有助于中西之间更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发展对中国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化的涌入特别是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被不同程度的冷落和漠视,民众对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已经淡化。对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保持忧患意识,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加强中华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8.
布依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衍生出许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具有歌文化、服饰文化、祭祀文化、酒文化等文化特征。通过对布依族节日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对布依族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节日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生的知识谱系,是挖掘古老生活的信息窗口,更是现代社会增新知识的起点。随着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持续推进,传统节日随之驶入了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朝着多重意义并置的结构挺进,最终转换成了推动社会前行的主导性源泉。从传统与现代、民间与官方、文化与经济、百姓的主体与客体身份等维度考察传统节日在当代历史进程中的工具性价值演变无疑能够更好地理解新时空中传统文化在复杂体系中的生存与动态、历史范畴与现代意义、文化内部释义与社会情景外部解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装扮节日厅堂,以此来体现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及满足审美需求。优秀的传统节日要精神传承和形式传承及创新并重。精神内涵决定表现形式,而形式的丰富多样则更有利于让人们深刻理解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