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和诗人之一,他的哥特式小说,特别是由他首创的心理哥特式小说,直接推动了现代推理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并对美国文化、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爱伦·坡文学创作的背景出发,以文本为基础,分析了爱伦·坡小说中的意象,以期为爱伦·坡哥特小说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埃德加·爱伦·坡的经典恐怖小说之一。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及淬炼的语言充分彰显了19世纪初文学的哥特情调,即对死亡、恐怖、复仇的病态迷恋。本文以哥特小说主题、《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所蕴含的哥特式听觉及视觉艺术展开分析,探寻爱伦·坡笔下通向毁灭的人性之冢。  相似文献   

3.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作家,其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他的恐怖小说.他的恐怖小说既继承了传统的哥特式风格又对其进行了扩展.<厄舍屋的倒塌>是一篇优秀的哥特式短篇小说,小说从人物塑造、场景描写、心理刻画和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哥特式小说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爱伦·坡的哥特小说《黑猫》和《泄密的心》在继承了英国哥特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哥特式小说的美学内涵扩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坡的小说中,由于叙事视角的变化,使作品在更多的层面上呈现出情节的丰富和人物的多变;对纠缠于极端矛盾中的人物内心的深层挖掘,又使作品专注于对心理状态和心智之间的相互转变的探索;在达到一种"效果或印象的统一"的同时,更使作品隐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  相似文献   

5.
爱伦坡写了很多小说和诗歌。其中大量的作品是关于死亡的。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他的小说中死亡是恐怖、可怕的情节,而在他的诗中对死亡的描写似乎不那么可怕,读来有美丽而忧伤的感觉和体验,有着高度的审美情趣。作者在创作时,根据不同的理论原则,对诗歌和小说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本文从背景、韵律、用词等润饰角度,对爱伦.坡诗歌中死亡美感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6.
在被誉为"美国恐怖小说之父"的埃德加·爱伦·坡的文学作品中,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诗歌,哥特式文学元素随处可见。死亡的主题、阴森的场景、诡异的气氛、恐怖的意象在爱伦·坡的笔下却被赋予了诗歌忧郁美的风格,因此造就了一位曾被称为"美国最伟大作家"的诗人,同时也给读者展现了一个个既怪异又哀婉的凄美画面。本文将从埃德加·爱伦·坡的代表作品《乌鸦》入手,分析哥特式文学理论是如何在这首诗歌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爱伦·坡的创作意图、写作原则角度,通过对其作品《乌鸦》的分析,解读诗歌中的哥特元素,说明哥特元素不仅存在于小说中,在诗歌当中亦可以分外活跃、表现强烈。爱伦.坡将笔锋探向人的内心世界,给读者带来了莫大的想象空间,引领读者从悲戚中获得启迪、振奋,不断探索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激励人们追求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是中国清代的一位杰出小说家、诗人,是中国短篇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爱伦·坡是十九世纪初美国的一位小说家、诗人,这两位作家所生活的时代不同,区域相异,但在小说创作上却出现了惊人的相似。论文从两位作家的经历,创作的领域以及以神秘恐怖为题材的小说创作方面的比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文学创作确有一些相通的规律,会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中得到相似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哥特小说自诞生之日起经历约60年的探索发展,终由于传统模式和消费控制的影响一度使其逐渐走向衰亡,哥特小说与恐怖小说、灵异小说的区别也变的模糊不清,而且大有被取代之势。但是,随着美国文学家爱伦·坡对哥特小说传统的突破与发展,哥特小说被注入新的生命体征,其一,具有魔幻色彩的"死与美结合"的诗意追求;其二,由传统单纯的"心理恐怖"的表现转向具有本体意义的"内心恐怖"的探索,进而以预言的姿态自觉反思人类荒诞的生存处境,使哥特小说充满了超越传统形式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说言语反讽是构成鲁迅小说深刻思想意蕴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本文从鲁迅小说的人物自我语言反讽和人物对话语言反讽两个方面简要论述反讽艺术给鲁迅小说带来的文本内涵和张力。  相似文献   

11.
《寒冬夜行人》叙述风格非常明显的表现出了作家特别关注过的"一边是晶体,一边是火焰"的外部叙述与内部叙述交错进行的叙述形式。小说不仅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作家们对作家与读者关系的调整,而且它还开拓了小说叙述者、叙述对象、范围、形式等叙事学所研究的重要问题,是卡尔维诺实验小说中的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之作《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为例,从主题人物刻画、环境烘托、写作手法以及创作视角等方面分析了欧美成长小说之不同。主题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以乐观的态度和完美结局来表达成长主题,美国成长小说充满悲剧色彩;人物刻画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主人公都是在向社会"妥协"中达到同化的,美国成长小说非常注重"自我"的表现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写作手法上,美国成长小说更加多样化;创作视角上,由经典成长小说的全知视角向多视角的转换也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文体学框架下解析艾伦·坡《泄密的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别从词汇、句法、修辞和叙述角度四个方面分析了艾伦·坡的恐怖小说《泄密的心》。无论从哪个层面上作者都巧具匠心地使之服务于主题。运用这几个方面分析文学文体使读者能更透彻、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4.
对于长篇小说创作来说,讲好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一定长度的故事。这显得非常重要。“小说是什么?我说,小说是一篇臆造的故事。”为什么鲍温要强调小说是一篇臆造的故事?因为任何小说都包含着一个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故事,而长篇小说则包含着由许多小故事组合而成的一个漫长或几个漫长的大故事,没有故事的小说只是一些堆积起来的零散砖瓦水泥,有故事的小说才能称为具有艺术魅力的精神建筑物。什么是长篇小  相似文献   

15.
《红字》是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的问世在美国长篇小说界引起了一阵轰动,为霍桑带来了非常多的荣誉。这部小说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主义色彩,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对每一个人物内心世界的构想,将小说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以及性格等精神层面的元素注入了强烈的主观性,这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鲜明特点。从这部小说的题目可以看出,小说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或者标志象征着一种耻辱与罪恶,这样的情节设置以及语言文字的描述使这部小说的文学色彩更加浓烈。本文就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美国长篇小说《红字》展开了一系列的解析。  相似文献   

16.
埃德加·爱伦·坡在短篇小说《威廉·威尔逊》中借助自传体小说叙述方式,通过主人公的回忆与对话完成自我认识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人物自我揭露、自我解释和忏悔。读者通过阅读这一有意识的自我认识与忏悔的过程来解析故事背后对于人性冲动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7.
埃德加·爱伦·坡在著名小说《厄舍府之倒塌》中描写了一位被活埋的可怜女性———马德琳·厄舍,她被家人抛弃,奄奄一息、活人入棺。本文通过分析马德琳的艺术形象和悲剧根源,揭示冷酷父权社会对女性这一弱势群体的扼杀及女性在压迫中的逐步觉醒。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世纪以来,韩国出现了巨大的历史变革,玄镇健作为韩国一个非常出名的作家就诞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因此,他的小说作品中有着非常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在此,本文将重点对韩国作家玄镇健小说中新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行具体的探讨,即解析了他小说中新知识分子的追求、新知识分子的妥协与退让、新知识分子的孤独。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我国豪侠小说的初创阶段,也是我国杂技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人豪侠小说非常注重侠客的武技描写。这种描写,除了受佛道神秘色彩影响外,更多显示着与杂技的密切关系:一是对侠客武技的描写部分或全部借用了杂技幻术技艺中的某些技巧;二是唐代豪侠小说中的一些侠客形象,尤其是女侠形象,多来自对杂技幻术艺人的形象借用。这种重要的艺术借鉴,不但标志着唐代豪侠小说的定型与成熟,而且以女侠的闪亮登场和高超技艺,提高了唐人豪侠小说的审美效果和文化内涵,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性和吸引力,也直接启发了后世武侠小说作者武技描写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青年时期的力作它给人的审美体验是不同于一般的青春伤感小说的,是一种反抗的怒吼和叛逆的倒流。文本的历史影响非常大,这和文本所描绘的维特之爱情观有着很大的关系。文本内部的形式美塑造,也是小说得以历久长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