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评“论语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三二年九月,林语堂等人创办《论语》半月刊,一九三四年和一九三五年,他们又相继办起了《人间世》和《宇宙风》等刊物。围绕着这几个刊物的一批文人,在政治态度和艺术观点上有某些共同之处,习称“论语派”。虽然“论语派”有的刊物延续到抗战以后,但他们主要活动时间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后几年。这一段时间“论语派”很活跃,在他们刊物上撰文的名家很多,左中右都有,刊物销行数万份,影响很大。四十年来,对于“论语派”的评价分歧很大。当时对“论语派”意见就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正> 英国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有三位著名的消极浪漫主义诗人,即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1834)和罗伯特·骚塞(1774——1843)。这三位诗人,由于政治观点和美学观点相同,曾  相似文献   

3.
“学科教学法课程改革与研究”实验报告①JG070课题组“中学教学法课程改革与研究”系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该项目由“许昌师专中学教学法研究会”集体申报,于1994年8月经国家教委“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专家组审批立项。课题代号JG070,课题经费...  相似文献   

4.
<正> 一课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如何设置,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教育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高师课程决定的。因此,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中,人们不得不首先关注课程。我们在讨论高师课程如何改革之前,应对我国高师的课程设置,或课程体系作一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有一个比较清楚与恰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如何设置,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教育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高师课程决定的。因此,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中,人们不得不首先关注课程。我们在讨论高师课程如何改革之前,应对我国高师的课程设置,或课程体系作一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有一个比较清楚与恰当的认识。 1978年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方面的最大变化是打破单一必修课的状况,逐步适当增加选修课,使选修课在课程结构中的比例达到20%左右,这一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它既顺应了拓宽知识面的世界高等学校课程发展的潮流,又是因材施教思想在高等师范教育中的体现。然而,高师课程的改革不仅于此,必修课与选修课毕竟属于课程的形式结构范畴,课程的内容结构才是更深层,且具有决定意义的。所谓课程的内容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功能的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在美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按  相似文献   

6.
<正>·背景提示·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这涉及对国家教育政策和培养目标的正确理解,也与普通高中自身的师资、设备、经费等因素息息相关。改革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但是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改革是一定可以推进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作为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领航者,一直坚信要在改革中克服困难,而不是等到没有困难再去改革。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专业化与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铸就教师专业素质的高师教育学科课程是我国21世纪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学科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结构经久不变;课程内容陈旧落后;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根据基础教育对教师素质的理想需要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时代要求,在学时学分相对不变或略有增加的前提下,实行小课程、小学分、多门类,精选精讲精学,实行必修与选修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译自德博拉夫(J.Derbolav)著《教育与政治——其关系的系统的批判性分析》日译本(1980年)。德博拉夫是同鲍尔诺(O.F.Bollnow,1903年)并称的教育哲学的核心人物。1912年生于维也纳,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德国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1955年,作为利特(T.Litt,1880-1962)的后任,任波恩大学的哲学及教育学教授至今。他倡导“实践学”,重在系统地把握整个社会的有机关系。文中标题系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9.
<正> 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级各类中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教师。根据这个培养目标,高师教学在实施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专门设置了高师学生必修的公共教育学、公共心理学、学科教材教法和教育实习等教育学科课程,以保证高师学生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师的公共教育学科教学应当成为高师教学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0.
改革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院校教育学科课题结构单一,内容陈旧,重复,理论脱离实际,必须彻底改革,建立一个多层面的立体的教育学科课题结构体系,并且优化教育学科理论课程和协调教学技能技巧课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新时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的特点,以"现代预应力结构"课程为载体,提出了理论深度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和平时训练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课程改革目标,对教学内容、讲授方法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与探索,强调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工程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辅助设计”课程为例,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目标,介绍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就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从教学模式、教学要点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及探索,以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型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些思想倾向、艺术见解相近的作家联合起来,组成文学团体,发表共同的宣言或主张,并依此从事创作活动,在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这样就逐渐形成为某种派别。我国新文学史上的“语丝派”,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这样的一个派别。但是,“文学团体不是豆荚,包含在里面的,始终都是豆。大约集成时本已各个不同,后来更有种种的变化。”这就是说,即使是同一派别的成员,  相似文献   

14.
学科结构中心课程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科结构中心课程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 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深入以及布鲁纳等一些教育专家、学者的新教育理论的出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学科结构中心课程主要是以学科内容的结构为核心、以心理原则为依据、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为目的一种课程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人校后二次选择专业是学生个体发展及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现实需要,高校招生时不分专业即按学科大类招生是应对这种形势的理性选择,本结合天津商学院教学实际,在分析按大类招生的背景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前提下,对按大类招生的实施原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具体措施进行了可操作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学教整合"是基于"学教"对话和"整合"理念的课程重构,旨在创设融合"学、教、资源"等多维要素的整体教学情境,构建"学教共生""学教共在""学教共进"的课程与教学。以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为例,从"课程资源""学习平台""教学情境"三个维度探讨了"学教整合"的策略与路径,并结合课程改革实践进行了效度分析。  相似文献   

17.
改革课程结构 建立学科特色——浅谈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专业作为我校的特色专业已开办了几年,我校服装专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几批大中专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德阳服装行业,为服装企业注入了活力。我校在本专业的开设中一直坚持“学工一体,学以致用”的办学宗旨,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为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服装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必须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是我们始终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念的转型正引起各学科教学方法的转变,这种转变似乎还没引起师范教育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的调整和改进,以致"学科课程教学"理论在基础教育中没有得到全面理解和运用,这其中有学科教学历史发展短暂的原因,也有教师个人认识的原因。从专业培养方向来看,只有将"学科课程教学论"落实到师范教育的核心课程地位,才能使教学的科学性成为教师培养的一种自觉。  相似文献   

19.
<正>穿越,是时下非常流行的词语。很多学生都热衷于看穿越小说和电视剧,除了每天到学校大讲特讲其中的故事情节,还会在作文和周记中提到穿越。穿越已然成为一股风潮。思想品德课也可以跟风"潮"一把,玩玩穿越,穿越学科界限,将多学科文化知识进行整合,体现学科共融性。一、诗词歌赋润化思想品德课《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课程人文性的课程性质,其中提到:"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正是“三个代表”赋予了“两课”工作目标以时代内涵。从而指导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加强“两课”课程建设是提高“三个代表”“三进”效果的基础性系统工程.而切实有效地贯彻和深化“三个代表”“三进”,又要求“两课”课程结构向更趋向于合理、有效、科学方向整合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