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继承传统,突显特色,引领大学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是以学术为本,以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从事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宗旨的学术组织。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文化传统是学校绵延不绝的血脉,优势学科是学校的品牌资源,办学定位是大学发展的方向标。因此,学校应以大学精神作为学校的灵魂,以文化传统作为学校的血脉,以优势学科作为学校的骨架,以科学定位作为学校的标杆。如此,大学才能真正成为文化精神的滋养之地和文化风骨的养成之所。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学科文化,另一类是组织文化。大学组织文化是大学在创建、办学和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精神及其物化表现,它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组织价值是其核心。大学组织文化是大学组织特性的反应,是学科文化的沉淀,是学校功能活动的沉淀,是师生员工行为惯习的积累,且受到传奇人物的影响。大学组织文化具有道德、知识、政治、行政和经济等多种价值,受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价值之间的关系变化多样,表现出多种价值关系模式。大学组织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学校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精神是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文化动态存在的终极所指即在于精神的生成。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圆融合一的。厚重高雅的大学校园文化是艺术陶冶与熏染的文化,是生活引领与改造的文化,也是理性批判与创新的文化,它是大学完成其时代担当的必要资源,也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大学精神是大学经过若干年的沉积和有步骤有计划的积极建构,逐渐形成的代表着学校特色、传统、品位、气质的基本风尚。大学文化建设必然要以大学精神的培育生成为基本的价值诉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厘清其基本内涵,找到其实施的实践载体,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也才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实现大学精神的培育生成。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而成的、被广大师生所认可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向和文化定势.毕节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求实进取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在学校发展历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毕节学院在人文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文化传承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实践中培育大学精神,引领学校在新的发展征程中不断奋进.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大学精神的内涵.分析了民办高校培育大学精神的重大意义在于提升民办教育品牌、凝聚师生力量、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应从领导的治校思想、树立先进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大学制度构建等方面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学文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回顾中山大学2000年开展的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中大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大讨论,并结合大学文化的实践,探讨大学文化建设在建设现代大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大学文化通常包括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大学精神、管理制度、人文环境”就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学的管理要着眼文化的内涵,大学管理的创新要基于大学的理念和价值追求;研究如何培养大批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时,我们不仅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创新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大学精神的内涵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层次的文化的建设 ,其目标是 ,在师生员工长期的教学、科研等实践中 ,形成一种以大学文化为主体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和相应的观念体系为代表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而大学精神则是对学校品格、个性、精神、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 ,一般可以用言简意赅且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和表达 ,是现代意识与大学个性相结合 ,能够被广大师生员工普遍认同 ,并广泛渗透在学校传统、校风、目标追求、道德规范、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一、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1.大学精神和校风、学风的养成 大学文化包括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大学精神反映了学校特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大学的品格,也是影响和指导大学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9.
我校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用10到15年时间,把常熟理工学院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品牌大学。这是引领方向、凝聚力量的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品牌大学的内涵是综合的、丰富的,而其核心部分,是有时代特征、有高校特点、有自己特色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此推动创建品牌大学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育本身是传承、适应、批判、选择、创造文化的活动,因而,广义的大学文化是包括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行为等方面内容的整体。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内核,是大学文化的最高表现。大学精神更多的是在诠释一所大学的个性,它一旦形成,将为学校发展建设注入强大的生命源,并发挥出强有力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和社会辐射作用。大学精神实质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特有的哲学思想,它本质上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管理模式的哲学抽象,是对学校“文化体”和“文化群”意识形态的整合、凝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大学是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是大学发展的根本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领袖。一所大学的校长应当主动推进其大学精神文化的蕴育,促进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动建构,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大学校长要明确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大学的特色与使命;密切与师生交流,促进建设大学精神文化的向心力;积极创新文化,更新大学精神文化血液。大学校长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对促进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加快高校品牌建设步伐,推进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急迫需要。大学制度创新能够为高校品牌建设营造适宜的外部与内部体制环境,缔造高校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也是解决河南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其着力点是,积极推进政府对大学管理制度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塑造崇高的大学精神与文化,为品牌大学建设与发展营造体制机制环境与精神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当前大学精神的缺失呼唤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浙江工商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注重凝炼和培育大学精神,融汇民族文化精神,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求索大学精英品格,实施文化品牌工程,等等,让文化意识植入每一位师生心中,建立了一种适于学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推动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述道德教化、良知哺育和价值传承构成大学文化的核心即大学精神,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文化的核心即大学精神的重要路径,提出莆田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大学精神展开,重视通识教育,形成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刘坚 《高教论坛》2014,(7):103-106
高校形象识别系统(UIS)引入了CIS的理论,将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精神文化通过系统规范的视觉设计予以传达。它能够有效地确立大学的品格与特色,经过系统的推广与执行,对内促进学校的管理,对外提高大学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高校形象识别系统(UIS)是大学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在组成的内容与要素方面,它们是一种对应的关系:组成高校形象识别系统的三要素(理念、行为、视觉)与校园文化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它们在内涵上是相通的,其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也是高度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铁人精神是我国工人阶级不畏艰辛,勇于开拓进取的民族奋进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将其运用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上则具有理想信念教育、榜样激励教育和文化传播教育的功能。因此,我们必须以铁人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通过党课教学、校园文化和网络舆论等形式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创造力,探寻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核心竞争力即高校所拥有的获得外界认可并在大学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核心能力。资源独有性、相对稳定的动态发展性、办学卓越性等是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应有的特性。大学核心竞争力通过硬实力和软实力表现出来。硬实力主要体现为师资、科研、学科等方面;软实力主要指以大学精神为内核的大学文化以及品牌声誉等。培育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各办学实体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实施灵敏的社会服务机制、打造品牌声誉、经营优秀文化、注重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和谐层次;必须牢固树立和谐理念,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大学精神对我国大学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大学精神是西方大学的产物,中国的大学精神有一定的内生元素,也受到西方大学理念的影响。美国的大学理念发育较为典型,对我国大学涵养和大学理念的提升以及更好地履行自身的使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可视化成果方面成绩显著,但在无形的文化资本方面仍然薄弱。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建构,就是要瞄准世界一流,凸显中国大学的理想与追求。从共性维度,大学文化建构要以大学理念为先导,坚持“崇尚学术”的核心理念,形成保障学术发展的学者共同体。从个性维度,大学文化建构要以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厘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文脉络,挖掘校本文化资源,形成中国大学特有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