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徽因,三十年代著名女诗人,她的诗因生活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从“飘忽途程中的美丽梦”而到“冷风吹起的记忆残片”的心理轨迹,以至给论者留下了“一个总走不出闺阁深院的,在粉红抑或枯黄的诗笺上低低倾诉的女诗人”的深刻印象。而她虽属新月派的一群,但在艺术上由于染上了中外象征诗风,采用了冷静具象、打破语言的习惯、形式与内在情绪契合等手法而显示出与众不同,是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中介。  相似文献   

2.
诗人是美的语言铸造者和富有者。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美的——精美、华美、优美……那么,这一被搁置多年的命题的提出,究竟依据何在? 高尔基在《给斯尔格维支》的信中,曾严肃提出:“必须掌握诗的形式,只有用合适的优美的外衣装饰了您的思想的时候,人们才会倾听您的诗。”诗歌,要表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崇高的精神美,没有“合适的优美的外衣”,岂能相称?  相似文献   

3.
林徽因诗歌的知性书写是在20世纪20年代诗歌知性书写的基点之上进行的,较之更为成熟,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诗歌知性书写的历史中,其价值也不容忽视.梳理并考察中国新诗知性化的书写历程,并将林徽因的诗作置入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框架中,系统考察其知性书写的具体内涵及存在价值,可以重新认识并评定其诗歌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徽因女士的诗作从内容和艺术风格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有四个方面:1、表现青年人充满希望的兴奋心情。2、反映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惆怅。3、描写形态各异的爱情。4、触及现实、表现人民生活的艰难。第二阶段有两个方面:1、抒写艰难生活中的感受和心情。2、洋溢着爱国主义之情和对民族命运的忧思。  相似文献   

5.
论林徽因诗歌语言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诗歌语言的审美特性表现为用音乐性语言建构节奏美意象、用色彩性语言建构感官美意象、用拟情性语言建构情绪化意象,及通过陌生化手法增大诗歌语言所承载的信息量,从而生成了诗歌语言的多义性,同时流露出中西融通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6.
7.
虎豹无文、同犬羊,诗人要追求语言的美感,也就需在“炼字”“炼句”上下工夫。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独具美学内涵的词语,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不同时代的诗人都追求的一面旗帜,古典诗词更是侧重炼字。一、动态事物的具象美——炼动词诗的语言美,首先表现为诗的具象美。宋代诗人梅圣俞曾道:“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例如李白《塞下曲》描绘出征战士的形象时这样写道:“晓站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随”和“抱”字炼得好,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  相似文献   

8.
李元洛《诗美学》说:以文字为手段的诗,是文学的最高样式。诗的语言,是至精至纯的文学语言,诗的语言艺术,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作者都必须讲究语言之美,诗人就更需要追求  相似文献   

9.
李元洛《诗美学》说:“以文字为手段的诗,是文学的最高样式。诗的语言,是至精至纯的文学语言,诗的语言艺术,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作者都必须讲究语言之美,诗人就更需要追求语言的美感。”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粹,其语言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对林徽因诗歌作全面观照和总体把握,并就林徽因诗歌研究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文章粗略地评介剖析了林徽因诗歌的总体面貌:一、两个创作时期和三个常用意象——“梦”、“死”、“夜”;二、两个创作倾向——内心体验和返归自然:三、三个创作母题——阐释爱情、悔悟人生、体验死亡;四、发自创作主体个性素质的独特的风格特色及英审美意义——飘逸,自然,新奇,空灵,等等。  相似文献   

11.
<正>几度,是美的平衡点?几何,代表诗中的王维?那个儒雅灵秀为诗而生的人,可曾在儿时理想的云端跨过彩虹?可曾也瞥见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韦应物式的闲适散冲?王维的诗是时间的遗址上长出的冰雕,在风雨的剥蚀中,在时光的荏苒里,愈加唯美而透亮。是的,是那个亦官亦隐,游弋于京城边塞水乡大漠的唐代的王维。那个才情可嘉,诗句令人销魂的摩诘。  相似文献   

12.
诗歌语言是文学语言宝库中的珍珠和钻石.诗歌语言具有形象性、凝炼含蓄性、音乐性、抒情性等审美特质.诗歌所具有的抒情美、含蓄美、意境美和音乐美对语言的运用提出了较之其他文学样式更高的要求.诗歌语言以它外在的形式美与内在的内容美招引着我们去欣赏品味,从而获得无尽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13.
诗歌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途径有:诵读创设情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创设品析诗歌情境,深入理解诗歌内涵;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品析诗歌;表演创设情境,对诗歌学习进行再创造。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诗歌教学,不仅能体现当下新课标的意义和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文学素质。  相似文献   

14.
浅谈古典诗歌的语言美熊有为,孙慎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文学鉴赏都必须首先进人语言层面,而诗歌的语言又是文学语言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不学诗,无以言流夫子的这句话极有代表性地道出了古人对诗歌语言的重视。我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中的许多佳作名句流...  相似文献   

15.
阅读林徽因,滋生出一份感佩,惊奇世间果然有这样的女人.集才气、集美质、集傲岸,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仰止当世,光照来人。如果不是生不逢时,如果她不是多病的女人,如果她的诗作文集有人编纂整理,或许今人读到的会是一个真正的女诗人,  相似文献   

16.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可以从音乐节奏上去感悟,可以从字词的咀嚼中去感受,也可以从意象的捕捉中去品赏.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诗歌中鲜活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色彩、动人的情趣、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情感,都是通过语言诠释出来的。所以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林徽因诗歌的知性书写是在20世纪20年代诗歌知性书写的基点之上进行的,较之更为成熟,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诗歌知性书写的历史中,其价值也不容忽视。梳理并考察中国新诗知性化的书写历程,并将林徽因的诗作置入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框架中,系统考察其知性书写的具体内涵及存在价值,可以重新认识并评定其诗歌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小川是当代卓有成就的优秀诗人.他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一直锲而不舍地探求着诗歌的语言美.他指出:"语言要表现出美好的环境,美好的情思,诗必须是美的."打开郭小川的诗集,他那匠心独运、驱遣自如、炉火纯青的语言,首先给人以美的感染.诗人精心营建起来的一座座精彩别致的诗歌大厦,不但闪耀着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光辉,表现了鲜明的中国传统、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而且显示出一种自然美、音乐美、形象美,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要求与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20.
在《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中,我感受到模式化的教学扼杀了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在领悟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后,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生为本,让他们品读、想象、探究,去体味古典诗词的文学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