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前提;创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基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关键;实现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是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典型和中心,校园绿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它以环境心理学、人类行为学、植物美学、环境教育理论等为基础。把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作为学校育人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校园环境绿化的作用,让学生在校园环境绿化的实践活动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品格,树立公德意识,努力在和谐校园的创建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建设优美校园环境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环境是指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及人际环境,,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外在因素,挖掘校园环境的美育渗透因素,建构优美校园环境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现美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构建优美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审美体验的平台建构优美校园环境这一审美体验平台,可以让学生在清新.整洁.文明的环境中,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感受现代文明和形成正确的生活追求,以及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可以…  相似文献   

4.
一双新鞋     
上海市田园高级中学小贴士:校园环境优美,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以"美育引领,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坚持以"求真、向善、爱美"为校训,着力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浓厚的学术环境、高雅的文化环境。学校大力开展中西文化交流,已经和加拿大乔治皇家国际学院等结为友好姐妹学校。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环境以其特有的舆论导向、精神面貌以及物质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及精神追求,同时也是提升学校形象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活动文化环境和校园制度文化环境的特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几千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至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目标,其内涵十分丰富。“和谐”社会不外乎适度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校后勤工作既涉及校园环境的治理,又涉及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本着服务育人的指导思想和节约的精神,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校资源, 建设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处理好师生员工的利益关系,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当前各高校日益关注和重视的环境建设问题,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寻求实现大学校园环境美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项目背景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影响着师生的心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校园环境在学生情操的陶冶、兴趣的激发、和谐交往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均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学校一直重视良好校园环境的营造,并荣获“河北省绿色校园”称号。然而,师生在享受优美的环境、欣赏绚丽多彩的花草树木时,却对校园植物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相似文献   

9.
朱绪兵 《下一代》2011,(8):25-27
北京市教委《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中强调,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要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绿色校园环境,建设以爱国主义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体现民族精神的校园环境文化;利用景物建筑、花草树木、题联牌匾、画像塑像、艺术塑雕、名言警句、文明警示牌、橱窗、报栏和文物景观等,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0.
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加强和谐校园环境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研究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体师生和谐发展的需要。几年来。在“营造和谐校园环境”这一子课题研究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番禺执信中学从建校开始,在秉承广州执信中学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EPD),着手创建EPD项目实验学校。经过两年的实验,学校以建设优美校园环境为物质基础,以构建教育教学课程环境为中心,以营造协调互动的人际环境为保障,初步形成了一个校园物质环境、课程环境、人际环境和谐统一的教育生态环境。创建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陶冶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EPD教育项目实验的要求。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设…  相似文献   

12.
关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包括鲜明的大学精神、优良的学校校风、融洽的人际关系、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优美的校园环境这五个方面的要素。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要从培育大学精神、明确校园文化目标、完善制度文化、营造校园环境、组织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着手,把大学建成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3.
杨春芳 《海南教育》2014,(18):83-83
美是教育发生的起点,也是教育抵达的目标。校园的美丽不仅在于外表的漂亮精致,还在于她富有的独特文化内涵,更在于学习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之间发生着美丽的教育故事。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向上的集体氛围等形成了整个学校由外而内的文化积淀,植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流淌于每个人的周身血液,在学校集体人格、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要建设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学校对于学生来说是他的第二个家.创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中不问断地接受教育环境的影响。所以.高雅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带来“润物细无声”的较好心理影响。校园环境作为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整体面貌和外在形象的表现.是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的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15.
校园环境是学校的第一张名片。优雅的校园环境能给行走于其中的人们以美的享受,而创设这样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当前,为了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各所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都下了很大力气,字牌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教室文化等都随之悄然而生,  相似文献   

16.
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良好的学风、优美的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发展都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校园文化也表现一个学校的精神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我校一贯重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以为师生创设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和勤奋愉悦的学习环境为己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礼仪教育进入校园.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越发体会到礼仪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独特作用。礼仪教育培养了学生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营造了和谐、稳定、公平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优美和谐的环境里.放飞心灵,尽情畅游知识的海洋,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  相似文献   

18.
论高教管理审美文化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教管理的审美文化是指以关注人的最本真的生存状态为价值指向、以体现和解放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为行为准则、以自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美洁雅的校园环境为外在表征的高教管理的审美化。现实的高教管理中存在着过度逐利、模式化、混乱无序等审美文化缺失现象,审美文化对高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教育管理者实现对自我功利欲求的超越,能够实现个体特别是被管理者个体生命对模式化管理的超越,能够引导教育管理者创造和谐有序的高效管理并实现对效率的超越。高教管理审美文化可以通过培育学校精神,建立对话关系,树立价值信仰,丰富审美文化生活,完善学校制度规范和美化校园物质环境等方面来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9.
实现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的校园竞争环境对整个大学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公平正义的校园舆论环境、大学生合作竞争能力的培养、教师之间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都是形成和谐校园环境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谐校园,主要包括主体和谐、管理和谐、环境和谐三个社会维度。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成才目标实现主体和谐,创新以人为本的成才模式实现管理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成才环境实现校园环境和谐。三个维度的复合适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