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世纪60-80年代末,是普鲁士统一德国和俾斯麦帝国走上世界强权之路的时代。普鲁士和德意志的政治领域、社会经济、化生活都处在“统一”这一时代的历史任务之下。统一为德国近代城市化的初步实现莫定了基础。统一推进了德国近代城市化的进程。统一和近代德国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作用和互相促进的,而统一恰恰是一种决定性的助力。  相似文献   

2.
在古希腊传统体操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近代体操首先在德国诞生,即后来人们所称的德式体操。德国体操的兴起与发展又与古氏、扬氏等人所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德国体操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德国体操已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近代世界两大体操学派之一,并逐渐影响到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并被接受引用,为世界体操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历史地分析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类型与道路 ,总结了建国以来城市化的经验与问题 ,对目前的城市化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最主要的过程应该是人口城市化的过程,近代河北城市化表现为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和城镇数目的日益增多。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城市化相对缓慢、落后,如承德;二是因工(或商或路)而兴,如唐山、石家庄;三是原来基础较好,近代空前发展,如天津。城市化与洋务运动有很大关系,特点是发展速度较慢、规模不大、人口较少,原因是一受到了天津的影响和制约,二很大程度上属于乡村城市化类型。总体上看,河北城市化水平还不算高,农业社会的痕迹过重。尽管如此,城市化为河北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工业化,德国出现了高速城市化,城市居民成为国家主体居民。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有其自身特点,受到地区、经济和社会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英德两国从经济上说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两个亮点,国为他们是两次技术革命及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但两国政府对待教育的不同态度却导致了近代工业不同的发展结果。德国由于一开始就从发展教育搞经济,重视国民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并采取一系列其它的措施,使得德国经济尤其是工业生产跳跃式的向前发展,超越了老牌的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不久即成为“世界工厂”的英国由于忽视国民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造成了国民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低下,被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超越,丧失了工业霸主地位。英德两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同结局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上,德国以“教育国”称于世,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百多年中,德国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教育行政及教育思想,均领先于其他西方国家。正是教育,尤其是普及教育的发达,成为德国跻身世界强国的法宝,其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代德国民族主义从反对民族压迫、要求民族统一,蜕变为以扩张为特征的民族沙文主义,问题在于其原因与后果之间存在相悖现象。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分裂状况是导致德国民族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体制与现实则构成其相关要素,它所带来的后果是专制主义的确立与巩固、容克与资产阶级联合统治、军国主义的承继与思想文化上的强权意识。这种前后期的指归差异不可避免地使德国民族主义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9.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近代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不是普鲁士单纯的领土扩张,而是德意志民族的统一,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代德国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地理学家,包括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洪堡和李特尔、人地理学的创始人拉采尔、地缘政治学的创始人豪斯霍费尔等等,他们为推动德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章简要介绍了德国近代各个时期的几位有影响的地理学家,以及他们的主要成就和在学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的现代化发展路途曲折,自三十年战争时期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统一国家的形成,德国经历重重困难,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颇具特点。文章从三个阶段分析德国国内的人口变迁。在三十年战争时期,德国的人口由于战乱出现较大下降。工业化起步到统一前,经济的起飞促进人口数量上升,统一后至一战前,民族国家的形成使得国家现代化高速发展,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德国国内的人口流动在这三个阶段各具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有:“无边界”、计划与市场相互适应、统一化和差异化相协调、物质流与信息流相平衡、资源供给有限等。分析城市化快速发展对中国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以期对城市规划的实际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姜丽丽 《华章》2007,(8):29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随后波及到欧美国家.在英、法等国开始工业革命时,德国国内还处于诸侯割据,政治上处于分裂的状态.德国在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德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在这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过程中,城市的功能发生新变化,城市化与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本文就德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特点做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近代美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诠释城市化内涵出发,论述近代美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认为城市化伴随工业革命而产生,工业越发达城市化率越高,近代美国工业化为城市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城市化的基本实现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元末明初棉花传入河北,在明代逐渐普及。清代由于家庭手工棉纺业的发展,植棉的专业化和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河北植棉得到空前发展,如形成三大著名植棉区,棉旧面积、专业化程度、产量和质量均有明显的提高,棉花已基本商品化。  相似文献   

16.
近代美国城市化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很快,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我国已具备了城市化发展的条件,近代美国城市化的经验将对我国化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德国在近代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走的是一条容克资产阶级式道路,即改革之路。它的工业化呈现出跳跃式发展的态势,这不仅对德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导致了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18.
考察荷兰近现代城市化,无法绕开对前近代尼德兰地区城市发展的梳理。罗马化的存在与前近代尼德兰城市化关系密切。古罗马时期构建的交通网以及罗马聚落所在区位大都为日后尼德兰城市化所用。在罗马统治时期,当时人们不自觉地准备着一些利于城市化的基本要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至10世纪末,尼德兰地区虽然遭遇了诸多困难,但具备一定城市属性的聚落还是得以形成。从11世纪开始到中世纪结束,聚落城市化依赖工商业者努力、土地贵族的扶持以及尼德兰有利的地理地貌最终得以实现,尼德兰前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基本格局在前近代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工业在一定时期内,曾有一定的数量和基础,但由于帝国主义的竞争、兼并和阻扰,繁重的捐税负担。封建势力的干涉和禁止等原因,导致近代工业发展迟缓并难产。这也是中国现代化工业底子薄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20.
德国法西斯在其发动的二战初期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横扫大半个欧洲,势力猖獗鼎盛一时,但却很快灭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德军战略部署和后勤补给能力两个方面作抛砖引玉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