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2007年6月,广文中学一年一度的学生对教师满意度投票结果揭晓:对语文教师的平均满意度为9.73,是所有学科中最低的;而且,对初三语文教师的平均满意度只有9.44,远低于初一、初二。这个结果,深深地刺痛了语文教师,大家内心有太多不平衡。语文学科纷繁复杂,被称为针线笸箩,语文教师备课复杂,耗时费力;课堂容量大,听说读写,样样俱全;批改作业麻烦,尤其是作文批改,非常让人头疼。语文教师感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情感和情绪在人的实践活动中 ,在为了达到既定目标的斗争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语文教学的实践无不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在人类交往中 ,语言的运用是最广泛的。对于语文 ,学生学得也最早 ,一般说来 ,语文教学应该是较为容易的 ,然而 ,实际并非如此。语文教学长期处于一个模式 :读书———写作。读以老师代读为主 ,写作几乎是老师逼着学生写 ,或者学生干脆照抄示范作文。结果 ,学生恨不得丢掉语文 ,只学数理化 ,究其因由 ,与学生对语文课感到乏味 ,学习语文是一件苦…  相似文献   

3.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仍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老师太辛苦.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学生对批语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长进不大……笔者认为这是老师太“勤快”而使学生太“懒惰”造成的.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偷懒”,要给学生“勤快”的机会,做个“偷懒”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4.
付静 《成才之路》2010,(32):32-32
语文是百科之母,它体现了语文在学科中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语文时感觉枯燥乏味,老师在教学时,花尽许多心思,可学生却收获甚微。老师与学生都对语文丧失了信心。其实,  相似文献   

5.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总觉得是空谈,但经历了、体会了、我顿悟了它的深意并深情发表感慨:"不要轻言放弃,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都要带着热诚引导学生成长,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要引领鼓励学生语文成长"。  相似文献   

6.
面对高一新生,笔者在第一堂语文课上抛出了一个话题:何为语文? 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里,我分明感觉到,博大精深的语文被严重地误读了,一些学生不是将语文等同于为语文教材,就是将语文等同于为语文老师,更有甚者将语文等同于语文考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78):43-44
语文学科是一门和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它最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然而在现实中,许多语文老师时常抱怨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甚至拒语文课于千里之外,许多学生也反映"爱"上语文课好难,学好语文更难,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个让老外们啧啧称赞的方块字在学生眼里却是无味的,一篇篇意味隽永的美文在学生的眼里却是枯燥的。这让每一个语文老师心痛,更让每一个语文老师深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能让学生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将会"爱"上语文,学语文,运用语文,可是,怎么做才能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的距离呢?就此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析。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老实说,我对现在的语文教学很不满意。我呼吁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有一种勇气,你能大声地对你的学生说:  相似文献   

9.
有人曾把语文老师的事业比成是一棵树,那么,书籍便是滋养这颗树的一片沃野了。20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地感觉到,阅读是语文老师的头等大事。腹有诗书,下笔千言,读书对一名语文老师业务素质的形成和内在气质的形成至关重要。语文老师阅读的书籍越宽泛,知识就越丰富,对语文文本的解读也就越深刻,学生也会愈发地喜欢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读书、能读书、会读书,前提是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阅读者.  相似文献   

10.
按理说,语文老师是教语文的,特别是在课堂上,他的语言应该起示范作用。但是,有些语文老师由于自身语文修养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常常说出一些病句。"请轻声默读课文。"默读便于思考,而且不影响别人。课标中从第一学段就要求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要求学生默读,但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1.
怎样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其实,在课本和课堂之外,一直存在着许多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处处留心皆语文,语文学习应该借助"生活"这位老师,淡化学科边缘,引导学生在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的学习与真实的生活产生共鸣,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怎样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新课程、新标准”的要求;怎样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创造,是语文老师值得长期关注和探索的话题。美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语文考试的阅读量不断加大,题型不断推陈出新,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走入了“死胡同”——快节奏、高强度、大容量的教学风格成了许多语文老师唯一的选择。这种不断追赶教学进度的现象非常普遍,语文老师们因此身心俱疲。而反观学生考试答题的状况,可谓“年年岁岁错相似”,每一届学生易犯的错误都有一定的相似性,甚至同一学生面对同一类题仍有反复“栽跟头”的现象。何以至此?笔者以为,我们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少了点儿“反刍”思维、“反刍”艺术。  相似文献   

14.
语文老师常感慨:“当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难。”近读桑进林、马兆锋先生《语文惹谁了》一文,尤以为信。文中说:从上个世纪末,对语文教学批判的言论和文章几乎天天不断,说什么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误尽天下苍生”。北师大郑国民先生也指出:“通过大量调查表明,语文课是学生最讨厌的课之一,倒数第一是政治,倒数第二是语文。”面对此话,笔者和二位作者一样,“有一种莫大的悲哀和无名的冲动”。语文究竟惹谁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毋庸讳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流失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援引江苏周志龙老师的话来说:一是语文考试本身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语文教学,使学生习惯了听,习惯了服从,习惯了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厌烦了写作,语文课也就成了"一言堂",学生失去了阅读与写作的热情。虽然有些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没有脱离老师和教案的桎梏。语文主题学习,让每位语文老师看到了孩子们学习的潜能,激发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也点燃了老师创新教学的热情,让老师和孩子同时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我有幸参与了我校"语文主题学习"课题小组,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讲轻读、多讲少读甚至只讲不读的现象。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围着"讲"字转,学生围着教师转,其结果是学生记诵了不少知识,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并未有多少长进,我这位语文老师也是沿着这条路走过来的。语文教学费时多、质量差、效率低的根源是什么?听了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支玉恒老师的两节公开课,我找  相似文献   

17.
"黑板语文"是蔡明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共同想出来的名词。在新课程背景下,蔡老师始终把语文素养的养成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一册新教材,—般情况下一个月左右就被学生阅读完了。余下来的时间,除了读名著,走进经典,就是演讲、辩论、背诵古诗文,还有就是写日记。所以,本着师生共同合作开掘语文课程资源,并共同享用的原则,蔡老师创立了"黑板语文"。说白了,就是把培养语文素养的目标化为实实在在可以操作的方式方法。于是,偌大一块黑板,左右两边都被充分利用了:左边一栏,标上"每日赠言"字徉。右边一栏,上边五分之四,标上"每日一诗",下边五分之一,标上"每日一成语"。如何利用呢?蔡老师的办法是按学号轮流承办。每天由一名学生负责推荐一句自己撰写的或者改写的或者引用的名言警句,用正楷字工工整整地写在"每日赠言"栏内,并署上推荐人姓名。推荐人还要围绕赠言内容撰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演讲稿,然后待上课时,登台脱稿演讲。演讲之后,学生们可以互相点评,当然也可以围绕话题作简短的补充演讲。需要时,教师作适当点评。右边的"每日一诗"和"每日一成语"也由一名学生负责,也是轮流来,谁推荐,谁解析,并要说明推荐理由,然后全班学生抄写背诵。教师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拓展延伸,或者作深入探究的提示。课堂上,如果还能余下时间来,可以让学生们自由阅读名著或写读书笔记等。蔡老师认为,语文素养不能用应试语文的标准去衡量。尽管如此,蔡老师的2007届学生还是经受住了高考的检验:蔡老师任教的班级,学生语文均分达到了110.63分,均分、优秀率均列全校18个班级之首。据了解,这样的均分,是当地有着最优质生源的学校才可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18.
提到学习语文,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课堂上老师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学生背背写写而已。其实不然。《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语文不仅在课堂,身边处处都有语文知识,都有语文的用武之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汉语文化博大精深,语文的教学方式手段也变化无穷.在中国,对学生来讲小学语文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好语文,让学生喜欢上语文是每个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艰巨任务.无论外界的环境如何变化,语文老师应用最扎实的且最切合学生和自身教学手段来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20.
1.语文教师应该有激情。语文课人文性比较强,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应该有激情,没有激情的语文课堂让人乏味单调。想起窦桂梅老师的上课风格,自始至终充满激情,学生在窦老师的引导下入情入境,如醉如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