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007年3月2日,农村大众报的领导安排我们去写一组关于《打工农民离家时》的稿子。3月3日,我们便带上照相机、笔记本电脑上了路。在路上我们想:这组报道不深入到农户是不可以的,只要深入到农户了,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情况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采访的第一天就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真正的深入采访必须去真正融入被采访的思想,生活,融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江雪 《新闻三昧》2004,(2):14-16
去年8月,华商报一版刊登了笔采写的消息《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一稿,次日又刊发了笔的(《“状元”卖肉引出人才话题》的特别报道。这两篇章先后被全国众多媒体转载,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事件。从早期媒体感叹“北大毕业生沦落到街头卖肉”,到后来引起各界人士的理性深思,得出“北大毕业生街头卖肉正常”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20日,《揭阳日报·家庭版》发表了一个专题:《绿色家庭,幸福生活从这里开始》,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我接到读者许多祝贺的电话,作为该专题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我对这个专题非常有“感觉”。  相似文献   

4.
5.
“四人帮”垮台以后,尤其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以后,国内外科学界欢欣鼓舞,许多久居海外的科学家纷纷来华,或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1979年春天,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李政道教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美国来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学的。  相似文献   

6.
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从《一名新记者的困惑》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新闻记者》2005,(1):38-40
新闻晚报记者李宁源在采访阿富汗中国工地遇难者家属时.遇到了采访新闻重要还是尊重遇难者家属的平静更重要的困惑(见《新闻记者》2004年第11期《一名新记者的困惑》)。类似的尴尬,不少记者采访中都曾遇到.李宁源提出的问题也是带有普遍意义的。近两年来,各种灾难事故报道在媒体上日益增多。但是如何处理好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如何把握灾难报道的重心,  相似文献   

7.
薛青 《新闻采编》2009,(1):42-43
"党报、大报就是不一样!以‘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为红线的山西日报百名记者深入基层采访‘三个发展’的宣传报道有声势、有气魄、有力度、有影响。真可谓记者跑起来了,人物站起来了,新闻活起来了,稿子跳起来了,基层热起来了。"这是山西省新闻出版界同仁和山西  相似文献   

8.
央视七套农业节目《生活567》心系农村,服务农民,将体现社会责任感作为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新视角。栏目的"图书传递工程"和"温暖计划"作为一个相对新的电视节目形态,为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作着有益的探索,看到它受到了各界的认可,我们颇为欣慰。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行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电视,城市台位列第三级。上有中央台、省台的竞争压力,下有县级台的挤出效应。某种意义上说,探究城市电视台的发展流变,其实找寻的就是一条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行走路径。本文以哈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将一些日常农村经济生活中的小事,选准了角度,经过提炼加工,刊于报端时,拜读后令人十分敬佩。原因何在?在于《人民日报》把握住农村经济生活的小事、平凡人物的深远意义和崇高品质,挖掘其平凡中的不平凡。凸现出小事中的“闪光点”。笔者翻阅了一年多来《人民日报》部分佳作,进行归纳比较,梳理出几种技法,特奉献给新闻同行。  相似文献   

11.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却是不平凡的树。”这本是茅盾《白杨礼赞》中的名句,不知怎的,我读另一本书时,它却不时在心头作响。这本书叫《从采访到写作》,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作者程万里。这本16万字的书,内容集中,结构紧凑,语言朴实,文理贯通,乍看如同白杨“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它顺着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流程,和我们促膝谈心。什么是新闻——怎样发现和鉴别新闻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出版界的黄金时代,《世界知识》《读书生活》《中国农村》分别是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家出版机构先后在三个月时间内创办的刊物.与同时期其他出版机构出版的同类型期刊封面设计相比,这三种刊物封面朴素却具有代表性.文章由这三种封面图像入手,释读三家书店初创时期的文化立场与期刊封面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冯越 《新闻知识》2000,(4):15-16
冯越1949年生,广东省阳江市人,1982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物理专业。1982年夏天到大连日报社工作。1993年被评为主任编辑职称。1988年获全国好新闻奖(言论《一个人真能承包一百个厂吗?》,二等奖);1998年获中国新闻奖(言论《另一种溃堤》,二等奖)。 当我得知,我写的言论《另一种溃堤》获得1998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之后,不由得回想起那场亲身经历的抗洪斗争,回想起在抗洪前线度过的日日夜夜。自己得以参加这场永垂史册的伟大斗争,感到特别荣幸,而这篇作品则是面对滔滔洪水追根求索的思想结晶。 一…  相似文献   

14.
1958年4月上旬,正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节,我以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的身份,专程到益阳市郊桃花仑乡瓦窑村访问了在这里已安家落户一年多的作家周立波。这时,他在这里体验生活并写出了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中深刻变化的、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这部小说从1958年元月在《人民文学》连载以来,在全国文艺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我是带着当时许多读者提出的作家如何深入生活,写出具有个性和活灵活现的各种人物等问题去请教立波的。“你同我也来一个‘三同’”湖南的春天是多雨的。一个麻风细雨、寒潮袭击的日子,在桃花仑乡瓦窑村一个山坡上的一幢平房里,我找到了立波同志。我们是初见面,他瘦高个子,戴一副近视眼镜,50来岁,和蔼可亲。当时他脸上晒得黑黑黝黝的,头发也蓄得蛮深,腰间系一条溅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初,一个偷井盖的人在邢台市首次以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定罪.井盖屡屡丢失,是许多城市难以治愈的一个"顽疾".不过,通过河北牛城晚报长达6个多月的"持续治疗",药到病除,在邢台市得以根治.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方式的普及,为我国生活服务类报刊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全国涌现了《精品购物指南》、《申江服务导报》等大量此类媒体。作为一股新生力量,生活服务类报刊以超敏锐的社会触角和高品位的设计制作,全方位地捕捉时尚消费资讯,倡导引领新的生活方式,受到城市人群的广泛欢迎,并迅速在一二线城市发展,各自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总体来说,生活服务类报刊的发展胜在资讯的丰富性,包括时尚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初,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少年发展基金会给广电总局办公室发来一封感谢信,对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生活567》栏目去年进行的"温暖计划"报道,及其发起的为青海南部牧区学生冬季取暖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媒体对于这次地震的客观、积极的报道,得到了包括以灾难报道见长的西方新闻界的赞誉。从媒体介入后,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推动作用来看,中国媒体对灾难报道的模式得到了肯定,“总体上看,这场灾难依然是政府信息公开史、传媒灾难报道史、公民慈善凝聚史上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张伯涛 《中国广播》2007,(10):24-25
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的《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一事件的发生,对我们新闻界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耻辱,把这样的人从我们的新闻队伍中清除出去,很得民心,而留给我们的教训与启示是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在农村中历来处于中心位置。但如何将植根于广阔天地里的大量特点鲜明、价值含量高、为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挖掘出来,并写活写实写精,写得掷地有声,一直是从事农村报道的记者力图攻克的“难点”。《新华日报》“市县要闻”版虽然也立足于地市县区的报道,但许多稿件在强化接近性、可读性,改进“黑板报式的表扬报道”方面狠下了功夫,从中可以感受出编辑、记者们的良苦用心和探索精神。 农村新闻要见“人”见“事”才能“鲜活”。时下不少有关农村题材的新闻报道,构成新闻事实的主要成分不是人物、不是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