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颢、程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尽管二程在哲学思想上的倾向有所不同。或偏重于主观的“心”,或偏重于客观的“理”,但他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基本一致。本文主要论述二程的法律思想。一、以“理”为本的国家法律起源思想二程的思想以“理”或“天理”为核心。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天理是宇宙的本体,“万事皆出于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来源于天理。来源于天理的事物,不仅包括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也包括封建的社会关系、法律和国家等等。  相似文献   

2.
程颢和程颐接续中断千载的孔孟绝学,自家体贴出“天理”、“性即理”,由“格物’’(即穷人类社会之理)而达到“致知”,由“致知”到“致和”。二程的“和”思想包涵有天理之“和”、通达政体之“和”、性理之“和”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二程的宇宙观,学术界已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二程是同胞兄弟,他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基本相同,都是造诣颇深的理学巨匠。从哲学基本路线上讲,他们的思想亦基本相同,都是唯心主义,学术界一般认为他们是理本论的哲学家。其一、他们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并受“天理”的支配。其二、他们认为,“理”是一种自然规律,“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人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正> “天理”是二程哲学的最高范畴。程颢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自家体贴出来”,表明二程对于“天理”的独创理解和体认。然而,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必然是规定的多样  相似文献   

5.
唐宋思想转型之际,二程承载着复兴儒家道统的历史责任。二程重新挖掘"天理"概念,从宇宙方面构建其独特的天理观。从"天"到"天理",不仅仅是语义和概念的变化,而且也是精神意蕴的转换。在历史的长河中,思想范畴的内涵不断被扬弃,儒家的"天"出现了以神为天和以客观规律为天两种主要的形态,"理"概念则由事物的一般属性逐渐向本体属性转变。针对董仲舒对天的神化,二程提出"天变非应人事",肯定柳宗元、刘禹锡对天的自然化,反对天谴事应说中主宰者式的天观。二程还汲取了华严宗中理的本体形式,以及理事无碍的精神原理,批判了理的虚幻性。由此,二程提出"天即理也"的观点,强调"天"与"理"的结合,实现了从主宰之天到理法之天的转换。作为生生不穷的自然法则和与物相即的内在根据,天理成为统摄自然条理的"活泼泼"的宇宙本体。二程将"天"与"理"碰撞结合,使天与人、自然与道德贯通起来,呈现了天理观的宇宙意蕴。  相似文献   

6.
肇基于孔孟的儒学发展到宋代,嬗变为理学。论及理学思想源流,总是不能不追溯理学的实际奠基人程颢、程颐(世称“二程”)这对同胞兄弟。二程以直绍孔孟道统为己任,坚信树立纲常,才能造就理想人格,由内圣而外王,使天下长治久安。他们祖述孔孟的义利观,强调义的道德地位,把它抬到“天理”(亦曰“理”)的高度,提出了“明天理,灭私欲”的基本命题。主要是强调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理欲观既继承了先儒关于“理欲之辨”的思想,又适应时代的需要对其作了阐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欲思想。具体而言,朱熹提出了人在“明天理,去人欲”上的理性自觉,“人欲中自有个天理”,“天理人欲,同行异情”,以及“以理节欲”的修养论。朱熹的理欲观对于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牛耀锋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1):10-11,14
杨时师承二程,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首先他明确"天理"的概念范畴,其次在理气关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再次发微了"理一分殊"思想,对朱熹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9.
魏晋玄学作为中国哲学史上颇具影响的哲学思想,与二程哲学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密切联系:二程哲学不仅继承了魏晋玄学的本体论思路,其哲学本体“天理”观的提出也受到魏晋玄学名教自然观的影响;二程哲学以“气”论性的思想,以及通过圣人教化“涵养”来培养人格的思路也来源于王充之后的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天人合一”、“诚”和“情”的思想也对二程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他们提出了“圣贤气象”的精神境界作为人生修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朱子伦理思想的纲领可用“明天理,灭人欲”一句话概括。这是他的突出贡献。这个贡献至少是在四个层面上展开的:朱子从他的理一元论的宇宙观出发,确立了他的天理至上的道德观;发挥二程的“理一分殊”说,完整地解释了社会伦理现实;对人性的具体解释为“只缘气质之禀各有清浊”,因而人性“有善有不善”;提出了变化气质,复明天理的修养论,殷殷教人在修养上用心用力。  相似文献   

11.
关键词:《二程遗书》卷一系二程门人李端伯所录,其第一条内容是程颢与韩维之间的儒佛之辨.学界普遍认为此条语录学术价值重大.如果能将哲学义理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语境·对于全面和深刻理解义理本身相当重要.考察可见,该论辩牵涉到出二程与其友人韩维等于元丰四年四月在颖昌的学术集会,即《二程遗书》卷二吕大临所记“昨日之会”节.此学术集会的澄清,不仅有助于深入把握明道的相关重要理学思想·也有助于把握当时具有普遍性的学术和文化实况.  相似文献   

12.
理欲之辨在宋明理学中讨论的最热烈,到南宋朱熹集大成.根据对宋儒理欲之辨的文本解读,和后代学者对理欲之辨的解释阐明何谓天理,何谓人欲,以及天理、人欲之间的关系.从而用更准确的理欲之辨的内涵来指导我们当代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中国,诚信乃进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道。宋明理学作为儒学的复兴,以儒家经学为基础,兼收佛、道思想,对诚信极为重视。周敦颐、“二程”、朱熹等理学家不仅为“诚”的内涵作了哲学思辨的演绎,还把“诚”作为维护“天理”的精神、元点加以阐发,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儒家诚信观的哲理化。  相似文献   

14.
宋明理学由理学和心学的纷争引发的从。存天理。灭人欲,,到。天理就是人欲,,的逻辑转变,肇始于群体“公共空间”和个人“私人空间”基础上的“公“私”之辨,显示了宋明理学的哲学本体论由本质论向存在论的回归,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一个颇值得关注的问题。当然,“天理在人心”的提法虽为“私”争取自己的合法地位开启了门缝,但也为天理的确认带来了极大的随意性。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把握“度”,即如何让“理”来引导“欲”。  相似文献   

15.
儒家“恕”道思想自孔子到二程,内涵不断拓展。孔子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恕,先秦儒家的“恕”思想大体继承孔子,汉唐基于“如心为恕”的角度,强调以心度心,二程把“恕”置于天道的高度,核心论述“推己及物,养人之道”。二程“恕”道思想从成己开始,以成就他人为目标,以兼济天下为理想,以“公理施之于人”为方法,避免“恕”道的庸俗化理解,强调了“恕”不会造成对他者的强迫,形成了完整的恕道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二程的德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欲”的德育任务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他们所设计的德育原则和方法的框架比较系统而精密,对人们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7.
学界大多据程颢“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一语来研究二程的天理论及其学术渊源,而对其佛学渊源的研判却流于浅简,这直接影响对洛学理论特点和历史地位的评价。其实二程的天理论深深地源于佛学的“法身”说,“理事”范畴论,一多论证论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朱熹和陆九渊各自都分别建立了哲学思想体系。在哲学本体论上,以天理为本,这是朱陆双方的共同点。但是,朱熹以心外之理为最高本体,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而陆九渊则认为天地万物之理在我心中,强调以心为本体,心即是宇宙本原。在哲学方法论上,陆九渊以尊德性为宗,即“先立乎其大者”为宗旨,提倡简易工夫。而朱熹却是尊德性与道问学二者兼顾,同时并进。朱熹为学主格物穷理,陆九渊重发明本心。朱陆方法论上的认识差异,是由于他们哲学本体论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9.
二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其理学思想核心为“存天理、灭人欲”,其教育思想核心为明理修德。他们强调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认为道德素质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重要影响。他们还重视艺术教育对素质的影响。二程认为素质培养是个艰苦过程,必须通过教育和勤奋学习来改变人的“气质之性”,通过传统文化学习来养成崇高的人格。二程强调立志勇笃、主敬存养、格物明理、有恒日新、深思熟虑、玩味自得等自我塑造原则和养正于蒙、禁于未发、施教于乐、寓教于美、愤启悱发、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儒家责任思想在“天人合一”的恢宏语境下,强调人作为“天地之心”,应当“上本天理,下理人情”,使“人道”有效地参配“天道”,承担起对天地万物责任.儒家责任思想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鲜明的特征,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内容的丰富,内外动机的形成,教育方式的完善和实现路径的明确给予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