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章坤 《教学与管理》2023,(24):52-56
职业使命感是乡村教师对其职业角色抱有的积极认同,对其所从事的乡村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乡村教育教学实践能持续性地投入激情并能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的职业体验。职业使命感是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他们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他们获得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支撑。教师培训是支持新生代乡村教师获得职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应将提升职业使命感列为重要的培训目标,在培训实施中坚持使命立意,乡村立场和发展立向,践行新生代乡村教师培训的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现状,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职业幸福的意义重大:有助于贯彻国家"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有助于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职业幸福、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但深刻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在当下教育不均衡发展的乡村,促进乡村教师的素质提高与专业发展,提升职业幸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促进非公费定向师范生投身乡村教育是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非公费定向师范生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了解程度低;但对其八大举措的认同度高,认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是基础,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是根本,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是关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能切实促进非公费定向师范生主动投身乡村教育,但他们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落实持观望态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范院校应细化政策文本,落实责任主体;创建活力机制,提升职业发展空间;加强在校师范生师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乡村融入是乡村教师留在乡村的根本之路.乡村融入是乡村教师知识分子属性完整呈现的需要,是乡村教师社会功能效用充分发挥和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需要.乡村教师面临融不入乡村的巨大困境,乡村文化隔膜使乡村教师在精神上难以和乡村沟通,出现了乡村与乡村教师心灵关联被阻隔的"失心"现象;生活交往的相异性、单一化和表面化,使乡村教师在生活上出现了和乡民联络障碍的"失联"现象;乡村教育情感弱化使乡村教师失去了对职业的忠诚热爱而出现了"失业"现象.乡村教师乡村融入之困的纾解,要以"文化共同体"自觉实现精神融入,要以"场域与惯习"重构实现生活融入,要以"职业情怀"养成实现教育融入.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乡村教师主要是源于旧知识分子的转化与新式学校的培养,他们承担教育新青年的重任,也在很大程度上肩负着影响四万万国人的理想。乡村教师的待遇不甚理想,并在乡土生活中遭遇诸多困境,如传统教育惯性的阻碍,乡里民众的排斥,旧知识人的抗拒等。但该群体在艰苦条件下体现的桑梓情殷、职业守望和家国情怀依旧令今人敬佩,这群小人物成就了大的格局也铸就了属于他们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与城市中教师相比 ,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教法陈旧是大部分乡村教师业务素质的现状。要大面积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关键是要提高乡村教师的业务素质。   一、选拔尖子 ,深入乡村 ,巡回示范近年来 ,城里的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 ,产生了一大批各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他们教育观念超前 ,教学方法新颖 ,基本功扎实 ,驾驭教材能力强 ,教学成效显著。在这批先进分子中选拔一部分尖子 ,组织他们到乡村学校示范 ,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展示给乡村教师 ,使他们开阔眼界 ,转变观…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想获得较大的发展必须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而乡村教师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加快教育公平步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势在必行。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促进全面进步,必须为乡村教师素质提升搭建良好平台,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乡村教师离职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分析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心理弹性对乡村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对乡村教师离职意向存在显著负影响,工作满意度对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正影响,职业认同对乡村教师离职意向存在显著负影响;职业认同在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工作满意度通过职业认同来间接影响乡村教师离职意向;心理弹性对职业认同与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心理弹性调节职业认同对乡村教师离职意向的间接影响。建议通过完善乡村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建构嵌入乡土教育的实践理性、健全乡村社会的心理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教育的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来提升乡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心理弹性水平,实现乡村教师离职意向的危机化解与师资队伍建设的理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当代教师教育》2020,(1):32-37
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主力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目前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从"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所倡导的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四项维度——"自我反思及成长、教学方法及规律、教育实践及创新以及同伴示范与带动"对获选该计划的乡村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提升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使命感、充实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知识,并使乡村教师们更乐于与同行交流合作等。在改进措施上,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与教师个人职业成长需求相结合、与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周期相结合,与学校、社会、国家发展相结合,从而实现"定制式""可持续式""合作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从自身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我角色的过程,对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直接关系到其对乡村小学教育工作的热爱与否,工作态度积极与否,关系学生的成长发展。当前针对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研究尚且不足,本文旨在调查吉安市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针对当前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提出提高其职业认同水平的路径和方法,促进乡村小学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乡村塾师,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一个时代底层知识分子的命运特征。今天,我们探讨他们职业的存在状况,对今天认识乡村教师这一群体,有着特殊的意义。古代和近代的乡村塾师是乡村教师的先驱,在那个时代,他们是乡村名副其实的文化人,是少年儿童的启蒙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当前,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结构性缺员、身份界限模棱两可、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发展通道相对偏窄、职业吸引力式微等困境。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教师管理制度失范、身份认同的多重困惑、职业信念中乡土文化缺失等外部因素和内生因素的交织影响,阻滞了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据此,可采取全面优化乡村教师师资配置、重塑乡村教师公共性身份、完善乡村教师培养模式、畅通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通道、科学制定乡村教师待遇体系等措施以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中流砥柱,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诸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乡村教师的工作场域在乡村,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乡村环境,因此,其最好的生存状态就是与乡村环境进行位育,走一条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成长之路。乡村教师的位育过程,是教师个体生命能量投入与乡土资源交换的过程,是乡村教师与乡村教育环境、教育内涵以及乡村社会共生的过程。然而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教师面临乡土文化价值观薄弱、身份定位错乱以及自我发展内驱力弱化等方面的问题。要重构乡村教师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就需要培养乡村教师与乡村文化、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相协调的能力,推动他们投身乡村社会和乡村教育的发展,使乡村教师在广袤的土地上完成自我升华和超越,生成其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14.
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疏离已经成为影响乡村教育发展的障碍,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疏离感更为严重。该研究以四个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师群体为例,通过建立二元Logit模型,对该群体的职业疏离感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疏离感,并非完全如已有研究所述,受城市化驱动或因入职初期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乡村教师生活压力大、职业上升空间狭小以及教学任务繁重是导致他们职业疏离的主要原因。同时作为社会学学科,不能忽视政策环境对乡村老师疏离感的影响,撤点并校后教育资源向中心学校和县城学校高度倾斜,如农村学校生师比高,职称评聘困难,社会保障力度不够,使得乡村老师感受来自多方面的排斥,他们地位被边缘化了,这是乡村教师疏离感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乡村教育活动中,乡村教师兼具多种文化身份,这也决定了他们带有特定的文化使命。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乡村教师逐步沦为了乡土社会的陌路人,其文化使命隐匿在狂飙的专业化进程之中。理清乡村教师的文化身份,可知他们的文化使命在于:开启乡村儿童知识视界,推动乡村社会良性发展,促成乡土文化再生产。促成乡村教师文化使命的复归,政府要推行"乡土"指向的教师教育政策;学校要回归真实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主动参与乡土文化再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6.
乡村小学教育是我国乡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小学教师的认识、情感与言行举止都会对乡村小学教育成效产生实际且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乡村小学教师职业情感中存在的问题,来发掘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背后的主观原因,并据此提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心理重构方法,以促进乡村基础教育中积极情感从教师到学生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贫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显示:贫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行为"较为规范,但"职业认知"有偏差,"职业能力"有待提高,"职业情感"有待提升。影响贫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价值观和教育科研能力等。采取政策扶持和教师自我提高的措施有助于提高贫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助力乡村英语教育的发展及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造就好的乡村教师”才能“办理好的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的素质如何,小而言之,关系到“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手里”。因此,加强和完善乡村教师的职业素质,这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人格的完美,也直接关系乡村儿童的成长,同时,对于乡村人民和乡村社会的影响也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作为乡村教师,他们应具有一般教师共同具有的基本素质,但又有其自身独特的内涵。这些独特的内涵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师是专业身份与公共身份的统一体,他们的发展与乡村振兴互构共变,相互建塑与形构。乡村教师的发展需要嵌入乡村振兴进程之中,动员教师个体参与和社会资源参与双重共变,共同行动建构。一方面,乡村教师奉献乡村振兴,从等待"外推式"上级培训向开始"内源式"自我教育转变,提升职业发展力;主动融入乡村社会,发挥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乡村学校需建立乡村教师发展共同愿景;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凝聚乡村教师的群体智慧;进行系统思考,有效治理乡村教育。  相似文献   

20.
《黑河教育》2013,(11):11-11
在我市教师群体中,乡村教师占据着很大比例.他们在简陋的工作条件下,传播着智慧的火种;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谱写着教育的篇章,他们用坚守,诠释眷教师的职责,哺育着祖国的未来,让希望在田野上茁壮成长。他们贫穷却富有,他们孤独却充实。。为乡村教育撑起一片晴空,为孩子的明天插上一双翅膀,是乡村教师的希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最美乡村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