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操作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类型。操作学习对于间接经验的内化、学生实践意识与能力的形成以及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操作学习对于人的身心素质发展也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一、操作学习及其特点  1操作与学习的关系  在心理学中,学习统指个体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大多数文献从学习内容的角度对学 习进行分类,如: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品德学习等等。无论哪种内容的学习,都通过两种 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言语学习,包括言语性学习和语言本身的学习;另一种则是操作学习 ,包括操作性学习和操作本身的学习。  操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言语学习的不足。在儿童言语产生之前,其知识、技能 主要是通过操作学习获得的。尽管两岁左右儿童言语产生并不断发展,但操作活动,特别是 实物操作活动作为儿童主…  相似文献   

3.
操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类型。与符号学习、交往学习、反思学习等其他类型的学习相比,操作学习在学习的对象、内部心理表征、获得的反馈、身心整体参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从学习目标来看,操作学习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即以培养操作技能为目标的操作学习和旨在辅助知识理解或获得情感体验的操作学习。这两类操作学习在具体展开过程及其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有重要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操作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经验,逐步建构并发展自己的数学认识结构的活动过程.本文对操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课堂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多维学习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创新与实践。操作学习作为多维学习理论体系中的一种基本的学习类型,主要是通过学生操作外部事物、自身肢体器官而进行的一种动态式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与过程更具有动作性、条理性、主动探究性等。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操作学习的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操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小学生的操作学习走入"错位"化的误区,教师要善于合理取舍,让操作内容具有"需求性";要有效指导,让操作过程具有"探究性";要关注思维,让操作学习具有"思考性",从而让小学生的操作学习回归实效。教师要善于剖析操作学习的"错位"现象,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操作学习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已经成了一种比较常见的活动。然而,在实践中,我们总感觉到动手操作的一些局限性。譬如,所占的时间太多、学生们动手操作时易混乱、学生对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等,为此,笔者对让动手操作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应有的功用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动手操作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教学中,要避免让学生的操作学习走入"标签式""放羊式""程序式"的误区,要让学生的操作学习具有需求性、过程性和思考性,从而对学生的操作学习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动手操作,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对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
操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首先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标签式”、“放羊式”、“程序式”的操作学习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把握操作时机,引发操作需求;加强操作指导,实化操作过程;强化操作思维,推进操作深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经常运用这一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直观、形象、动态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然而也有许多操作活动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操作过程任学生摆弄,随意性大。那么怎样使操作活动更加有效,数学课堂更加完美呢?  相似文献   

12.
操作材料是指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使用的、可供幼儿独立操作和摆弄、作为操作对象和认识对象的各种成品或半成品材料、用具或特制的辅助用品。操作性学习方式是指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取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界定了幼儿操作学习的本质特征  1 .目的性。操作学习的目的性是指从环境创设方面 ,教育者已将教育的意图渗透其中 ,使幼儿的生活空间由自然状态转化为富有教育内涵、充满美感、智慧和情境的活动空间 ,从而使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的环境形成优化的统一 ,彼此形成一种向着教育目标整合的“诱发力” ,促使幼儿既主动 ,又有序的发展。2 .实践性。操作学习的实践性是指让幼儿在摆弄、操作、玩耍、交往、体验中习得经验 ,获得发展。不仅充分体现注重幼儿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 ,还充分体现让幼儿“学”中有“动” ,“动”中有“学” ,从而愈“…  相似文献   

14.
信息课堂教学常常过于强化信息知识学习和操作步骤的训练,往往培养出来的是一种操作习惯,而不是学习能力,造成学生不能灵活应用,课堂学习机械化、成人化;按部就班的操作教学,基本是属于使用说明书的学习,教学环节板块化,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学生也觉得学习没有了乐趣.  相似文献   

15.
笔者首先介绍了动手操作学习法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提出幼儿园实践运用中出现的一些误区,主要有:①把“动手操作学习法”作为巩固知识的手段;②把“动手操作学习法”作为教学活动的点缀;⑨把“动手操作学习法”当成自由活动的一种方式。其次分析造成上述误区的主要原因:①理论知识缺乏;②研究思考不深;③环境创设不够。然后阐述经过实践努力找到的相应对策:①理论指导——认清“动手操作学习法”的实质;②实践构想——科学合理地运用“动手操作学习法”。最后进一步说明“动手操作学习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科学运用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16.
齐铁清 《辽宁教育》2023,(13):14-17
数学深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离不开问题的解决。数学教材中的拓展题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切一切、拼一拼的方法,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在活动中学习,在操作中感受。  相似文献   

17.
动手操作是学生思维的源泉与起点,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趣味性动手操作、思考性动手操作、探究性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堂的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实践。要体现学生动手操作的数学价值,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学中要注意操作内容要能启迪智慧,操作形式要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操作的效果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操作的活动最终要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幼儿是在操作实物以及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基于对事物的量的特征的观察、比较,来构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倾听、观察、理解着同伴的思维过程。这种学习过程就是数学操作学习过程。在具体的学习方式上,数学操作学习是一种以对物的外部动作的协调引发内部动作的逻辑组织来获取关于数学关系经验的学习,学习过程中的协调性动作是学习的载体。例如,幼儿在计总数的活动中就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不重视实践操作,认为只要能计算出结果,学生知道最后的结论就行了,使得那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题,都只是口头讲解,泛泛而谈,一带而过,并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殊不知,"嘴动千遍,不如手动一遍",学生动手实践比教师的空谈讲解效果要好上许多。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凸显出来。一、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那么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自觉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