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江苏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现状的专题调研,分析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当前做好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工作。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四川教育》2012,(9):3-3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权利。健全输入地政府负责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需求纳人各地教育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3.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文化冲突体现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与制度规范上。文化冲突起源于差异,其根源则是身份和利益的冲突。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文化冲突问题,必须实行"多元一体"的教育政策,在宏观上保障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消除随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城市学校的制度障碍;在教育教学上实行多元化教育,尊重文化差异,逐步实现城乡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省将深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两为主”政策,城市常住人口将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比例大幅提高。大量随迁子女进城使城镇基础教育不堪重负,城镇基础教育发展必须与城镇化进程同步,才能满足随迁子女对义务教育的需求。建议加大城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城镇教育管理体制,改变经费拨付办法,建立随迁子女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美国外来移民与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基础教育财政政策差异,认为美国投入大量资金解决人口流动带来的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针对移民人口的教育财政政策对我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师》2012,(6):4-4
本刊讯(杜小伟)2012年2月16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目前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回答。袁贵仁表示,已经成立了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专门工作组,正在深入研究和论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等重要问题。今年要将随迁子女教育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并且将会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进程中,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是每个城市的重要责任,也是事关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而且,在保证随迁子女有学上的基础上,确保他们能够融入当地学校,幸福成长,是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和合教育”是在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本地生进行心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四个“和合教育”模块的设计与组织,总结“和合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育微博     
《教育文汇》2013,(23):8-8
近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在2013年精选刊第17期上专辑刊发“安徽多措并举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专题介绍我省解决随迁子女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12,(16):9-9
问:如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答: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2012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对于留守儿童,要针对安全保障、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培养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作为福建省进城务工人员主要流人城市之一的泉州市,历来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2006年,泉州市确立了“平等·融人·成才”理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将保证随迁子女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教育作为稳定劳动力队伍,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市教育局局长郑文伟。  相似文献   

12.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城市政府财政投入的规模和结构。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尽管义务教育已经全面纳入财政投入保障范围,但是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使得流入地政府缺乏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财政资助的动力,不同层级和相邻政府之间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的义务教育财政资助供求失衡,财力的紧张使得城市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数量不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之需,即便是同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入学机会也不均。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主要举措包括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完善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共同负担经费的机制,增建公办学校,并使得招生机制更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3.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城市调研发现,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管理、在校学习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为进一步改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建议中央设立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专项基金,实施教育券制度,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各地制订合理的入学标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推广农民工子女学校"国有民办"办学模式,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支持和监管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日趋庞大的社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他们入学受教育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实证研究,把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发现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比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要好,二者在自我意识、人际敏感、抑郁、敌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李皓 《亚太教育》2022,(2):25-27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涉及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康,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帮扶策略有助于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也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从根本上讲是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与以地方为主的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体制的产物。全纳教育的民主、平等和“零拒绝”原则,使我们再次意识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迫切性、复杂性和严峻性。全纳教育、金纳学校、全纳社会的一系列构想也为我们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进城务工人员较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也随其进入城市生活,鉴于城乡文化差异、教育制度不完善以及户籍制度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较为凸出,教育管理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基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育问题,提出有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9.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改革现行的以户籍为依据的相关管理制度。当前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统筹规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中考与高考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结合部是进城务工人员的集中居住地区,这一地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影响因素有社区、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探讨如何提高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理、学校办学、家庭教育水平,以解决城乡结合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