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陆海  张雯艳 《大众科技》2016,(11):92-95
教师群体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相比普通教师,职业院校教师因承受着更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和自身发展压力更易发生职业倦怠。文章从环境因素,个人发展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分析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提出解决职业倦怠问题应注重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激励,敬业意识培养,心理健康辅导,关注身心健康融合。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组织公平量表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了教师组织公平感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较严重,组织公平感较低;年龄、职位层次、中小学教师等变量对教师组织公平感和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组织公平感能预测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其中分配公平对个人成就感和情绪耗竭的预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工作时间长,任务繁杂,工作压力大,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行业之一。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探索解决山区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的途径,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工作时间长,任务繁杂,工作压力大,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行业之一.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探索解决山区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的途径,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济南市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倦怠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录用提供参考依据,也使更多的特殊教育教师了解和应对职业倦怠。方法:运用MBI问卷和艾森克成人人格问卷对济南市2所特殊教育机构的60名在职的特殊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性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特质的内外向性和说谎性成负相关。结论:教师的人格特质对职业倦怠有一定的影响和中介作用,特殊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培养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减少职业倦怠对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藏、汉两族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方法用MBI对360名中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汉族普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及情绪衰竭得分显著高于藏族普通中学教师。②汉族重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藏族重点教师。⑧汉族普通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同民族的重点中学教师。④藏族普通中学教师在职业倦怠总分和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两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同民族的重点中学教师,两者去人性化维度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藏、汉两族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存在差异,文化背景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济南市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倦怠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录用提供参考依据,也使更多的特殊教育教师了解和应对职业倦怠。方法:运用MBI问卷和艾森克成人人格问卷对济南市2所特殊教育机构的60名在职的特殊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性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特质的内外向性和说谎性成负相关。结论:教师的人格特质对职业倦怠有一定的影响和中介作用,特殊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培养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减少职业倦怠对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爽 《大众科技》2015,(3):134-136
当前职业倦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文章依据对辽宁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研结果,从社会、高职院校和教师个人三个层面上提出了对职业倦怠的解决措施,以期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以及最终推动辽宁省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云峰 《科教文汇》2007,(8Z):16-16
教师职业工作时间长,任务繁杂,工作压力大,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行业之一。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探索解决山区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的途径,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考察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采用职业认同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292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师整体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水平,但同时也伴有较高的职业倦怠水平;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自我效能在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影响职业倦怠时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8%。研究结论可以为降低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优化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16)
以往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影响体育教师职业素质、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影响着体育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研究以拉萨市10所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考察拉萨市10所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研究表明拉萨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并不严重,但已广泛存在。其中,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得分较高;拉萨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学校类型、性别、授课班级、教师职称等因素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3.
阎朝兵 《科技风》2014,(21):182
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不能很好的面对于处理工作压力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极端反应,是教师经过长时间压力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衰竭状态。高校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健康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实证分析,掌握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对于强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高职教师队伍中广泛地存在的职业倦怠心理表现及危害,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教师本人应该如何克服职业倦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严海鹰 《科技风》2012,(10):209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显著,本文通过职业倦怠的内涵和表现,探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解决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是学校价值最高的人力资本,是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任务的具体承载者。然而职业倦怠却对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实证研究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在身心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倦怠程度,并定量考查了教学、科研、行政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度。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已初见端倪,尤其是情绪衰竭程度相对突出;倦怠产生的主要压力依次源自科研、教学、行政、职称评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是学校价值最高的人力资本,是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任务的具体承载者。然而职业倦怠却对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实证研究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在身心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倦怠程度,并定量考查了教学、科研、行政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度。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已初见端倪,尤其是情绪衰竭程度相对突出;倦怠产生的主要压力依次源自科研、教学、行政、职称评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翟媛媛  王福臣 《今日科苑》2009,(12):211-211
当前,幼儿教师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威胁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必须对其予以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温倩 《发明与创新》2021,(1):109-110
通过对在高职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40周岁以下)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深入探讨和剖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产生职业倦怠的深层原因,找出影响因素,从学校管理层面建立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缓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切实为推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丁颢  刘顺有  杨浩 《中国科技纵横》2011,(5):103-103,110
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它是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一个过程。教师职业倦怠是学校变革过程中领导面临的新问题,它的出现将对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本研究认为,职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是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三个主要因素,组织、领导和教师个人都可以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解决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维护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身心健康,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