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品牌竞争时代,培育品牌竞争力成为我国自主汽车生产商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自主汽车品牌竞争力既受到企业技术水平和人才资源等的影响,又与品牌原产地形象、品牌管理能力等品牌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因而,自主汽车生产商需从企业技术创新、品牌文化培育等方面着手实现企业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的转型,提升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轿车市场老三样(桑塔纳、夏利、捷达)在奇瑞、吉利等新进入者的冲击下格局大变。天津夏利已经归至一汽名下,在国家鼓励自主研发、自主产权、自主品牌发展汽车工业的新政策氛围中,2005年上海车展上,天津一汽展台上有一款小车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它时尚的外观和流畅的造型,让很多人久久地驻足观望。这就是由天津一汽完全自主开发、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C1。这款两厢C1将在2006年上半年上市,价位在6—8万元之间,担负着一汽夏利打造中国国民车的重大使命。 但是,C1将沿用夏利品牌,还是新创一个品牌? 如何定位C1的品牌个性? 如何利用夏利巨大的保有量和很高的知名度所积累的社会资本为C1的上市铺平道路? 这个问题让一汽夏利管理层颇费踌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汽车业发展迅猛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产业布局不合理、市场集中度不高、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竞争力不强、重要零部件自给率低等等.这与我国要成为汽车生产强国显然是不相符的,论文对优化我国汽车产业组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构想: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使企业做大做强进而提高市场集中度;加大研发力度是关键;最后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4.
分析日本、韩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方式,与我国现阶段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提出开发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应该坚持走政府支持、行业配套、自主发展的道路,发展我国民族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5.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其重心在乘用车市场。发展乘用车自主品牌,我国有完整的制造产业链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市场、成本和价格等多方面的优势。但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大多扎堆在低端市场,缺乏底盘等三大件核心技术,在与合资品牌汽车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因此,政府要统筹规划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中国车企在紧紧抓住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同时,要依托“一路一带”战略开拓海外市场;自主品牌应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让中国乘用车自主品牌具备核心竞争优势,逐步成为消费者普遍认可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放缓时期,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遇到了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既有来自国际巨头的外部压力,也有面临推动品牌高端化、实施多品牌战略、进军电动汽车市场等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内部困境,从而导致了销售增长乏力和市场占有率萎缩的现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崛起,需要政府政策的有力扶持、整车企业间的横向协作以及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7.
冯庆宝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8):103+105-103,105
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突破一亿大关,但自主品牌销量不足30%,国民购车观念亟待成熟,不文明驾驶行为随处可见,这些怪异现状构成中国汽车文化的“特色”.毫无疑问中国已经真正进入汽车时代,但与之相关的汽车文化还没有成熟,为此我们应该做哪些思考,采取何种措施促使中国汽车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轿车市场老三样(桑塔纳、夏利、捷达)在奇瑞,吉利等新进入者的冲击下格局大变。天津夏利已经归至一汽名下,在国家鼓励自主研发,自主产权,自主品牌发展汽车工业的新政策氛围中,2005年上海车展上,天津一汽展台上有一款小车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它时尚的外观和流畅的造型,让很多人久久地驻足观望。  相似文献   

9.
将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应用于消费特征研究,以汽车行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确定消费者自我概念与自主品牌产品购买意愿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者的自我概念中,持有情感表达自我概念的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汽车的意愿最强烈,其次是休闲代步自我概念。为我国自主品牌的建设和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自主品牌企业市场细分的新标准可以是消费者的自我概念,由此确定企业的第一子市场,对于非第一子市场的消费者,企业可以根据其自我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相应的定位,并开发与定位相符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0.
<正>北汽自主品牌的命运是北京汽车"二次创业"伟大事业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北汽股份汽车研究院是打造北京汽车自主品牌的最核心力量,也是一个知识员工聚集的地方,研究院现有工程师1468人,30岁以下工程师占比56%,本科以上占比超过95%,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个性化是这支队伍的主要特征。对于知识型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