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三次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同时,就业增长依然缓慢,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文章以山东省历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结构偏离度对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山东省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越来越协调,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仍不协调,针对这种不协调的状况提出了对应的策略和建议,除了调整产业结构及各产业的内部结构外,还应积极提高就业人员的素质,以使其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对数线性模型,分析了甘肃省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通过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得出,未来就业空间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就业空间最小,并且第一产业存在着大量富余的劳动力需要转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系数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较差,这样的产业结构不能为就业结构提供充裕的就业空间,相应的劳动力就业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生产要素增加产值和优化结构的功能。最后,分析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顾新  李久平  石娟 《软科学》2001,15(1):59-62,67
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深入研究了80年代以来四川省三次产业总体结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和效益结构)和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归纳出四川省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为理论基础,依据国家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定性分析了我国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劳动力就业状况.然后引入偏差系数,进一步定量深入探究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指导方向,提出"增加农村第一产业投入,稳定农村第一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第二产业技能,调整农村第二产业发展;优化农村第三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辽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结构性矛盾一直是困扰辽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经过30年的结构调整,辽宁产业结构演进呈现"三产化"趋势,但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缓慢,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比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矛盾.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应兼顾"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提高结构变动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6.
王宝琛 《软科学》1999,(1):20-22
一、四川工业化进程落后于全国反映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以及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从表1可见,1996年四川人均GDP为364545元/人,仅为全国的647%。表11996年四川与全国人均GDP、GDP构成及...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产业结构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探讨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河南产业发展的差距与不足:三次产业层次不高,产业优化升级速度偏慢;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劳动生产率不高;工业内部结构不协调,产品附加值偏低;服务业发展不足,与发达省份差距明显等。  相似文献   

8.
李智 《科技广场》2007,(4):61-64
本文对中部典型省份湖南和江西两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化趋势、偏离度情况以及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用具体数据说明两省的经济发展情况,得出现阶段江西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比湖南更优化的结论。最后就两省如何扬长避短、相互合作、寻求共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莹 《科技广场》2007,(2):20-2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对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变化,分析了其演变趋势。并且对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引入就业弹性分析了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引入了结构偏离度,阐述了就业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最后,根据所的结论结合江西省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资源要素禀赋对江西省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产业结构变动的状况及调整思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济学和统计学中的理论和方法,从产值结构、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以及投资额在三次产业问的比率等方面考察了湖北省产业结构变动的状况,指出了湖北省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湖北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与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角度对内蒙古产业进行了分类,通过分析近几年内蒙古三次产业及从业人员的比例变化,说明内蒙古产业结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文章的最后对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内蒙古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莹 《科技广场》2007,(2):20-2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对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变化,分析了其演变趋势。并且对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引入就业弹性分析了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引入了结构偏离度,阐述了就业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最后.根据所的结论结合江西省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资源要素禀赋对江西省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产业结构的变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婧 《软科学》2000,14(4):30-33
西部大开发就其本质而言 ,就是要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尤其是推进工业化进程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全面现代化 ,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理应成为大开发的核心和重点。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和主要问题1 从三次产业结构高度来看所谓产业结构高度 ,是指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所达到的阶段和层次 ,是表征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用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来衡量。(1 )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比较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告诉我们 ,随着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由此定理可以推…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78—2014年数据,采用产业结构变动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及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山西11个地市的产业结构现状及效益,结果表明山西各地市产业结构变化显著,但产业结构层次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产业结构偏离度变化较明显,且各地市间差异较大,协调程度较低。三次产业间的结构效益低下,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发现,1978—2000年,新疆产业结构依左旋模式升级,即三次产业按"一三二"的顺序依次占据区域经济主体地位,而2000年以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右旋模式特征也越发明显,即第二产业比重快速增长并迅速占据区域经济主体地位;城市化发展水平、投资供给、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政策是促进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而就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其升级的关键因素,区域经济外向性和劳动力素质对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最发达的国家。尽管当前的金融经济危机引起了美国经济的剧烈波动,但深入研究把握美国产业结构演进对于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仍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对1947—2009年美国的经济数据分析表明,美国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4%左右,美国的产业体系中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收入结构保持了较好的协调性,产业增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目前,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软化特征明显,金融和保险业、专业化和商业服务以及教育服务等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应该在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分析得出:抚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不协调,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有待转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较大;第三产业存在着过剩的劳动力,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内劳动力有面临着向其他产业转移的压力。进而提出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拓宽就业主渠道;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中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大,对就业带动效应较大的行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扩大第一产业内部就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智能化设备和服务在高技术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对制造业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研究了当前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面临的挑战,结合对多地企业的调研与2018~2020年的省份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产业智能化水平、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专利投入规模是影响制造业就业结构变化的三个关键因素。本文从提高制造业人力资源优势的视角,提出强化统筹规划、推广新兴技术、加快人才培养等多措并举,促进制造业就业结构优化,保持制造业人力资源优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武汉市三次产业发展状况和武汉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口现状和趋势,阐明了武汉大学生就业现状。并通过武汉市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方差分析,归结出武汉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与促进大学生就业水平提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爱民  易醇 《软科学》2011,25(2):76-79
以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现状为分析起点,探讨了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必要性,指出我国目前已具备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客观条件。认为: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实现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构建农工贸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业园区和加快三次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