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明蔚 《文教资料》2010,(7):132-134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和发展.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集体面貌及学生个人的成长等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类型和特征,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成因和功能,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从根本上来说,高校非正式群体是为满足大学生自身各种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其形成与发展也受到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非正式群体对高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正向功能,也存在负面效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势利导,引导非正式群体沿着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尽可能消除其负面影响,扬长避短,促进高校良好学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内涵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行为约束无形化、群体行为一致性、核心人物具有权威性、群体具有开放性和排他性等四方面特征;进而分析了非正式群体及其小集体主义倾向、排他性和核心人物的态度和行为取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影响;最后,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并发挥其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校,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而且它的存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并发挥其在思想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涂德祥 《教育探索》2012,(8):117-119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活跃在高校校园的特殊群体,类型多样,特征明显,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利影响.因此,高等学校要加强正式群体建设、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并关注其领导人,要切实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学校消极因素及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非正式群体、学校风气等方面的消极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学校因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正确认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心理特点、加强对校园文化和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也给学校、社会、家庭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活跃在社会大环境中,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如果从作用上分,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   1.积极型。这类非正式群体约占整个总数的 25%。由于这类非正式群体的成员绝大多数是学校学习的尖子,各种活动的骨干,他们思想进步、上进心强,对学习、活动认真负责。因此,组织非正式群体主要是进行一系列有益的文体、科技等活动,以弥补正式团体的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类型,成因与功用等方面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了探析,提出高校要把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工作列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要认识和把握好三个关系,即:非正式群体存在与影响的客观必然性与主观决定性的辩证关系,非正式群体积极与消极两重性的可逆关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在教育意义上的主辅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对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前提;正确认识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及其影响,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重视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作用,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开展互帮互学,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力求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原理,依据青年学生心理特征,比较系统地分析青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特征和正负功能,提出了引导青年学生非正式群体健康发展的策略原则,从一个侧面,对优化学校和社会环境,加强和深化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杨柳 《教书育人》2002,(6):45-46
近年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集体主义教育有被忽视和淡化的情况和倾向,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扭转这一现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示范群体的建设,并以此推进集体主义教育,不失为我们的一条探索途径。一大学生示范群体是指高等学校大学生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中那些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从自身群体的特点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并在学生中产生较大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学生群体。大学生示范群体有几个特点:(1)示范性:它在各类学生群体中以自身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及其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出发挥群体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以及大学校园宿舍化管理的实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的出现成为必然趋势,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结构松散、凝聚力强及排外性等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同辈群体是群体中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高校教育者要充分掌握其特点,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优化同辈群体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育集体的学校,存在着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正式非正式群体。但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学生的偶集群体也会应运而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重视正式群体如班集体、团支部、学生会等的建设,忽视非正式群体进而否定偶集群体的存在和作用,结果导致教育及管理上的失误。中学生偶集群体以及有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陈志山 《中国德育》2005,(4):68-70,55
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随著学生年龄增长,级次升高.非王式群体的整台现象更加明显和普遍。非正式群体既有正功能、又有负功能,它是个体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因此,重视对青少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分析,正确地予以教育引导,发挥其正功能,抑制其负功能,对于加强和深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健康向上的群体环境.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其核心人物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其成员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做好了核心人物的思想工作,就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带动一批成员转变,使非正式群体走到有利于班级建设的道路上来。因此,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及其教育引导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转化非正式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出学校政治环境的疏导和治理,这是由教育的政治职能、影响青年学生的社会政治因素,特别是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尖锐对立等方面所决定的。优化高校政治环境,应处理好主渠道舆论和非主渠道舆论、学术开放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式群体活动和非正式群体活动及硬性社会控制和软性社会控制等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电大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大教育的特点,班主任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任课教师无法起到的独特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班主任都感到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做,成效不大;而不少学生觉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空洞乏味,因此兴趣不高。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班主任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单调死板,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各方面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是关系到学校政治稳定的基础工作。在学生班级里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群体,而往往是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试图就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以及管理技巧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学生管理工作者起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