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合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音乐教学也应该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感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感悟“音乐回归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3.
陈俐 《成才之路》2011,(7):44-4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践“教育即生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找准与学生生活实际“切合点”,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几年来的教学,我有了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4.
李桂华 《成才之路》2013,(27):62-63
数学离不开数字、图形,各种严谨的规则、公式,还有繁杂的计算、深奥的题意,时常让人望而生畏。其实,数学以其博大精深为长,自古以来人类的生产活动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陶行知说的那样":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倍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想方设法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的链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信息,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有意义的情景,让数学课堂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6.
顾明 《考试周刊》2010,(21):93-94
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干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7.
卢璐 《成才之路》2012,(13):75-75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大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为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师》2009,(16)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让数学回归生活,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际活动能力为主的课程。有机地将数学活动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无时无处不存在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自营、生活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可以说处处可见,尤其美术学科的生活元素更多,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殿堂。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时刻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因为数学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存在于生产、生活中,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努力尝试着创设生活情境,解决教学问题。下面就几个片断作一次精彩回放: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曾经多次解释过生活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为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依据《纲要》的精神,我们对幼儿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幼儿学习的源泉,更是幼儿数学的源泉,我们的生活无不与空间、时间,数、量、形等息息相关,生活中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运龙 《考试周刊》2009,(46):64-65
一、让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作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多数人认为数学只是枯燥无味的计算和证明,其实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标在教育事业当中的逐渐深入,对数学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深入生活情境当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首先阐述了生活情境在小学教学当中实行的意义,然后分析了把生活情境和小学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中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可见,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它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贯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找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课堂”,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一生当中是离不开数学的,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数学家克莱因提出:"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因此,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生活化氛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