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出版,是本职工作,他一丝不苟,一腔热情,孜孜以求。平时写写评论、歌词,是他的工作调剂和生活的另一部分。他把写歌词当作练习笔力,让品评图书提高编辑质量,又以编辑素养锻造自身的写作与评论水准。  相似文献   

2.
王澄 《陕西档案》2003,(2):42-42
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诞辰185周年. 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共产主义之父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特利尔城.马克思在居利中学为全班年龄最小的学生,以全优的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在中学时,就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法语、拉丁文、希腊语,而且在哲学、文学、数学、物理、史地等科方面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学后升入波恩大学法律系,后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接着又研究哲学,后来潜心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北宋名臣司马光官员舆论宣传的主要观点三:人性教化观,即正确的教化可以实现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舆论中和观,即统治者应当一方面鼓励多元意见共生,另一方面借助最终决策权实现舆论一元;论辩技巧观,即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观点迅速传播出去并为他人所接受,就必须掌握以诚感人、求真务实等论辩技巧。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现存司马光文集的各种主要版本的源流作了详心的分析考述,现存各种版本司马光文集均出自司光的自编集,由于刊刻情况有异,从而形成了该文集的三大系列,《传家集》80卷,《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80卷,(四部丛刊初编影宋刻本),《增事马温公全集》116卷(有日本内阁文库藏书),其中《传家集》流传最广,明,清两代递有重刊,抄录本,其余二种均一本单传,三种版本文集的收文有较大差异,表现在收文类别与收广数量方面,尤以《全集》的差异特别明显,从文献学角度来看,三种版本之间的差异正好体现出其辑佚,校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进士出身。起初,司马光作战国至秦二世的八卷《通志》,进于英宗。宋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熙宁元年(1068年),神宗认为他所编之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而亲自写了序文,赐名为《资治通鉴》。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坚决辞去枢密副使之职,接着又自请为西京御史台闲官,将崇文院所设《资治通鉴》之局,迁到洛阳家中,全力以赴地进行编撰工作,前后历时十九年之久。  相似文献   

6.
过往我们常将司马光对青苗法的否定以及要求全部废罢的态度和做法,作为把司马光打入是守旧派代表的重要论据。本文从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动机、理由和后果等方面入手,以时代背景为参考,对司马光和青苗法作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及文献编纂家.司马光的文献编纂学思想体现其<资治通鉴>的主持编修实践,"研精极虑,穷竭所有",对整个编修工作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尤其在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编纂上,更有独到之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献编纂学的思想.这对我们今天的文献编纂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埃村老人,清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国近代史上闻名中外的民族英雄,同时林则徐还是一位有着深深恋书情结的藏书家.  相似文献   

9.
宋代著名学者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规模宏伟、成就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全书三百多万字、二百九十四卷,记载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通鉴》的编纂,堪称编辑史上的一个创举.司马光及其助手们为编纂这本历史巨著,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可供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国家图书馆藏司马光《资治通鉴稿》一帙,长130厘米,高33.8厘米,凡二十九行,四百六十五字。《资治通鉴》修于北宋英宗时期,司马光主修,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为属官,历经十九年书成。此件藏品系北宋时期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手稿,记事起于东晋首帝司马睿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将作乱,至同年十二月慕容廆遣其子慕容皝入令支还,凡一年间史事。卷尾有任希夷跋、赵汝述跋,葛洪、程珌、赵崇龢三人合跋;又有元人柳贯、黄溍、宇文公谅、朱德润、郑元祐等人跋或题诗,表明此件在宋元时期流传有绪。明清两朝历经袁忠彻、项子京、梁清标等人收藏,后来被征入清廷内府。清朝覆灭后,流出宫外,后从香港卖出,归入国家图书馆。与司马光同时期的黄庭坚参加过《资治通鉴》校正事宜,目睹大量《资治通鉴》稿草,他总结司马光的书体特征是“正书不甚善,而隶法极端劲”。从《资治通鉴稿》书体看,“隶”中有“楷”,“楷”中又“隶”意十足,正与黄说相合。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1.
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他是一位对中国学术事业发展卓有贡献的学者,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哲学、政治学、美学、文艺学、语言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门类。尽管如此,陈望道还是被人誉为“记者之师”。  相似文献   

12.
张林 《新闻爱好者》2011,(1):117-117
陈望道(1891-1973)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发起人和早期党员.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报人和语言学家。他创办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国民党元老、著名报人于右任称他为“记者之师”。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时,亲拟了“好学力行”的系铭。长期以来,这个系铭,无论在我国的新闻教育中,还是在从业的新闻队伍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望道(1891~1973)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发起人和早期党员,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报人和语言学家。他创办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国民党元老、著名报人于右任称他为"记者之师"。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时,亲拟了"好学力行"的系铭。长期以来,这个系铭,无论在我国的新闻教育中,还是在从业的新闻队伍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百官公卿表》,亦称《宋兴以来百官公卿表》、《百官公卿年表》、《百官表》等。熙宁二年十一月,司马光、宋敏求受诏始作此书,元丰二年五月宋敏求卒,赵彦若继之,元丰四年八月,书成奏御。原书已佚,仅"大事记"部分收入《稽古录》传世,今试就其书的几个问题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15.
廉政建设是从古代到当代治国理念的一个主要表现,在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中阐述了大量体现廉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论述四个有代表性的廉政理念,论证分析四个方面所体现的廉政思想内容表现及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进平 《档案》2008,(3):40-42
司马光(公元1019-1086)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编辑的史书有《资治通鉴》《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和《谏水纪闻》等,其中享有盛誉的是《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包括1362年的历史,正文294卷,《考异》30卷,《目录》30卷。经过范祖禹、司马康等重新校订付梓,到元枯七年(1092年)全书印成。此书的成功编撰,除有政治的、历史的多种原因之外,编纂体裁、编纂方法的创新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新华书店所属教材教辅书店最近成人教育类图书销量显著提高,读者需求趋旺。 现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如今,许多年轻人利用业余时间到各类成人高等学校给自我“充电”已成为一种时尚,社会求知好学气氛日渐浓重。随着5月初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日的临近,有关的教材和辅导资料,像人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思想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史学巨著,作品中凝聚了司马光的治国思想,同时司马光的政治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9.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6个王朝,共1362年的史事,全书294卷,加上它的副产品<通鉴目录>、 <通鉴考异>各30卷,总计354卷,300余万字.历代学者对于此书都有很高的评价: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说: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繁简得宜,很有分寸,文章技术不在司马迁之下."翦伯赞在<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中这样评价: "叙事则提要钩元,行文则删繁就简,疏而不漏.简而扼要:言必有据,没有空话:事皆可征,没有臆说;文字精练,没有费辞."  相似文献   

20.
正司马光这个人好像压根儿没年轻过,一辈子不讲究吃穿,也不爱钱财,又不讨小老婆。按照今天的眼光来挑剔,司马光简直一点儿人性都没有。在整个大宋朝,在这一点上只有一个人能和他匹敌,那就是名声诡谲、毁誉参半的王安石。这两个人都很幸运,他们在一生中遇到了真正配得上自己的敌人,同时也是朋友。不过司马光更走运,他不只是留下了一本历代皇帝的必读课本,在生前他就是全国的偶像级人物。老实孩子,一辈子就撒过一次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