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06,(3)
春秋末年,楚国有两位贵公子是好朋友,一位叫伍子胥,一位叫申包胥。楚平王时,朝政腐败,君主昏庸,伍子胥之父吴奢因直谏被害,伍子胥也受到追杀,匆匆逃到吴国。出逃前,伍子胥与申包胥告别,他表示一  相似文献   

2.
苏州城墙产生于春秋后期吴国与楚国、越国争战之时。其时,受战争影响,吴国阖闾城(今苏州城)应运而生。而在这以前楚国亦因战争开始筑城——“城郢”。苏州城墙产生的人才因素,体现在逃亡于吴国的楚人伍子胥身上。从其身世、经历来看,他具备将楚国军事文化中的防御性战术融会并整合到吴国军事文化中的条件及经验。在伍子胥进入吴国最高决策圈后,他向闺闻提出了修筑国都城墙的建议,获准后主持了苏州城墙同时也是苏州城的建造。苏州城的诞生,在苏州的历史和吴丈化的发展历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它使吴地的区域文化有了一个足以附丽的地理平台,并以之形成一个核心地区,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2006,(5):58-58
春秋时代,楚平王听信谗(chan)言,杀了伍子胥(xu)的父亲,伍子胥逃到吴国十多年后帮助吴王打到楚国的都城,报了仇。伍子胥虽然报了仇,但是受到国人的责备。伍子胥内心十分痛苦,说“:我就像一个行路的人,天已经晚了,而路途还十分遥远,不知该怎么办啊!”这个故事后来变成成语“日暮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楚国杰出的军事家伍子胥,性格十分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伍子胥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都是楚国忠臣。周景王二十三年,楚平王怀疑  相似文献   

5.
渔父是《史记·伍子胥列传》中一个靠捕鱼为生的老头,也是伍子胥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渔父,伍子胥可能在到达吴网之前,就被楚国的军队追杀了,就不可能有“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的壮举了。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上向有掘墓辱尸的恶俗,多种古籍都记载了伍子胥掘墓鞭尸的事。宗法制度下为父兄复仇具有时代的正义性。伍子胥极其刚烈的个性和强烈扭曲的复仇心理,使他有可能做出掘墓鞭尸的出格行为,古代良好的防腐保尸技术,使鞭尸成为可能。屈原歌咏伍子胥,是从伍忠于君国,却无辜遭受腐恶势力打击,迭遭厄难,身死国灭的悲惨境遇中,慨叹自身命运并担忧楚国前途,并非歌咏他的暴虐行为。孔子等人的儒学观念,影响了他们对伍子胥复仇这一史实的记载、删削或篡改。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史上向有掘墓辱尸的恶俗.多种古籍都记载了伍子胥掘墓鞭尸的事.宗法制度下为父兄复仇具有时代的正义性.伍子胥刚烈的个性和强烈扭曲的复仇心理,使他有可能作出掘墓鞭尸的出格行为.古代良好的防腐保尸技术,使鞭尸成为可能.屈原歌咏伍子胥,是从他忠于君国,却无辜遭受腐恶势力打击,迭遭厄难,身死国灭的悲惨境遇中,慨叹自身命运并担忧楚国前途,并非歌咏他的暴虐行为.孔子等人的儒学观念,影响了他们对伍子胥复仇这一史实的记载、删削或篡改.  相似文献   

8.
因伍子胥曾攻破楚都,鞭楚王尸,而申包胥有复楚之功,所以历代不少学者认为:楚地不应祭祀伍子胥,楚地伍子胥庙为申包胥庙所传讹。吴地也不应祭祀申包胥,杭州申将军庙所祀者申包胥为伍子胥所讹误。经过考证得出:楚地不仅立有伍子胥庙,而且年代已相当久远;杭州临平申将军庙所祭祀者为春秋时期楚国人申鸣,并非申包胥,更非伍子胥。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阖闾大城,由此揭开苏州古城的历史序幕。在伍子胥所筑的八大城门中,胥门更富有悲壮的传奇色彩。帮助吴国由弱变强的总设计师伍子胥最终谏死并将头颅悬挂胥门上,令人悲叹不已。  相似文献   

10.
伍子胥为楚国人,但后来却事于吴且助吴破了楚,并在这一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后世却多对他树以正面形象。文章对原因作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苏州的城墙,是文献记载、遗存至今并仍在原址的中国最古老的城墙。据《吴越春秋》等古籍记载,苏州的城墙建于春秋之时。阖闾接位成为吴王之时,吴国的国都尚在梅里(今无锡梅村)。在阖闾与伍子胥的一次"与谋国政"的谈话中,伍子胥向阖闾提出了修筑国都城墙的建议。在听取伍子胥的相关论证、叙述后,阖闾欣然拍板说":寡人委计于子。"于是,伍子胥受命东去",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两千五百多年前,由于有了  相似文献   

12.
春节前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食用年糕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的形成,最初出于对伍子胥的纪念。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因受迫害而逃亡吴国,吴王阖闾和夫差在位时均曾被任用为相,为吴国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他在吴国大败越国之后,反对与越国讲和,也不赞成北上争霸,与吴王夫差意见不合,故渐被疏远。伍子胥见吴王不听劝谏,知国家衰败之势已无法挽回,曾悄悄地告诉吴王随从:“我死后,如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经城下相门,掘地三尺得食。”时隔不久,吴王听信谗言,赐剑命伍子胥自杀。忠臣人头落地,吴国很快被越国灭亡。战火不绝,民饥乏食。吴王随从忆起伍子胥生前的话,便带着民众去相门掘地,至三  相似文献   

13.
黄超芬 《文教资料》2006,(17):66-67
伍子胥之贤能毋庸置疑,楚怀王的愚蠢好像证据确凿,本文分析伍子胥的具体死因和楚怀王入秦前楚国宫廷的集团倾向后,发现二者的经过极其相似,都与另一集团的阴谋密切相关,再利用相关资料,证明楚怀王其实不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么愚蠢。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诸侯争霸、兼并吞灭的动乱年代,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能够称得上名垂史册、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很多,其中伍氏一族在史书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伍子胥忍辱负重为父报仇更是成了千古史话。以往写关于伍子胥的文章有很多,本文主要是对伍氏一族与楚国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论楚平王     
楚平王因楚灵王的虐政引起国内动乱而率陈蔡之师破郢,取灵王而代之 ,平王即位之初,曾施行了一些革弊兴国的政策,但他不久即昏妄,重用佞臣费无忌,纳媳而娶太子之秦女,轻信费无忌编造的太子建谋权的谗言,株连重臣伍奢父子、逼伍子胥奔吴。楚内乱以后刚趋的政局又被破坏,埋了日后吴师破郢、伍子胥鞭平王卢的祸根。楚平王在位12年,楚国政治黑暗的两个重要表现是嫉贤害能的“费无忌现象”及由此而产生的“人材外流”现象,这既是楚为吴所败的原因,也是楚以后终至亡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苏州阖闾大城筑城过程及其形制,从古代文献与考古材料论证苏州是伍子胥设计、阖闾所筑的阖闾大城,而锡常交界处闾江口的阖闾城是小城。  相似文献   

17.
《伍子胥》是冯至的小说代表作.小说不再是伍子胥为了复仇而处心积虑的谋划和复仇路上经历的苦难,而着重于他的精神成长历程.主要从伍子胥自城父至吴市的出奔经历中提取几组二元对立的因素,并由此分析这篇小说的叙事策略以及作者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8.
《涉江》一文中提到了伍子(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教材对伍子的注释是:“伍子,伍子胥,春秋时吴国的大臣。吴王夫差拘囚越王勾践,他劝夫差杀勾践以免后患。夫差不听,最后令子胥自杀。”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伍员(子胥)的曾祖父伍参、祖父伍举、父伍奢、...  相似文献   

19.
伍子胥的故事是中国古代众多复仇故事中情节最为波澜壮阔者之一。记录描写此故事的作品很多,其中司马迁的《伍子胥列传》和李寿卿的《伍员吹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演绎方式。司马迁的《伍子胥列传》第一次将伍子胥故事的整体脉络进行了梳理,并且渗透了司马迁本人特有的观念和情感取向,作品突出伍子胥的复仇精神以及忠言直谏的高尚品格。《伍员吹箫》以杂剧特有的舞台表演方式和戏曲语言方式向观众展现了伍子胥复仇以及报恩的故事,突出伍子胥知恩图报的侠义精神。两部作品在伍子胥故事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管仲、伍子胥、士燮是春秋时代的名臣。苏轼对管仲的评论主要继承了孔子的传统,在充分肯定其政治军事才能及成就外,还对他的为人做了批评;对伍子胥的评论主要从人情人性出发,充分肯定了他为父兄复仇的合理性;对士燮的评论则主要是赞扬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