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忠实 《阅读》2013,(10):10-11
火晶,真是一个热烈而又令人富于想象的名字。火是这种柿子的色彩.单一的红.红的程度真可以用“红彤彤”来形容。我在骊山南麓的岭坡上见到过那种堪称红彤彤的景观,一棵一棵柿树,叶子已经落光掉净了.枝枝桠桠上挂满繁密的柿子.红溜溜或红彤彤的.蔚为壮观,像一片火树。火晶的名字中的火字大约由此而自然产生。  相似文献   

2.
苏科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八册第 1课《大气压力有多大》中 ,“越往高空 ,空气越稀薄 ,大气的压力越小”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 ,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 4页后 ,增加一个实验 :在小瓶子里装多半瓶红水 ,用插着一根细玻璃管的塞子 ,把瓶口塞紧 ;然后 ,放在铺有几张湿卫生纸的玻璃板 (或瓷盘子 )上 ;再拿一只大敞口瓶 (如集气瓶、罐口瓶、果酱瓶等 )瓶口向下 ,在燃烧的蜡烛上烘一会儿 ,使瓶内的部分空气受热跑掉 ;然后 ,用大敞口瓶很快地罩住小瓶子 ,并且严实地压在湿卫生纸上 ,就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口喷红水 ,即小喷泉。实验后 ,…  相似文献   

3.
“治贫先治愚,致富学技术”;“三教统筹育人才,小康道上花盛开”。1994年,武汉市的广大农村成教工作者,竞呈务实改革的奇光异彩,争绘兴农务农的绚丽兰图。“恒”、“实”、“果”、“农”、“全”,五字皆关情。这是武昌县教委在成教工作中“抓点上深化,促面上推广”的主要做法。“恒”,即扫盲教育,责任到人,包教包会坚持一个“恒”字。他们以安山成校的作法为样板,采取县、乡、村、组四级责任制,实行蹲点包片,层层到人.包教包会.  相似文献   

4.
成纪辑闻     
一、地理述略今秦安县城北三十里的阳兀川金城里(本地方言读音为“来”,即“里”字),为古代成纪县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成纪县属汉天水郡,始建于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鼎三年).在未建县以前,于秦于汉,均属陇西郡.因其地正处于大陇山(也名关山)西北坡下的陇水(葫芦河)下游河谷地带,气候比较温和,宜于农业生产;且又正处在从关中越过大陇山通往河西走廊到西域的大道(即所谓的“丝绸之路”)上,所以在汉唐以前,其地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火”是英汉语中共有的基本词汇,“火”这一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相似的隐喻映射,如“愤怒、激情、灾难”,同时,由于两个民族文化背景、认知模式的差异,“火”在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隐喻认知。本文试从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英汉语的“fire”和汉语的“火”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二者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投射的范围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6.
不同去袋时期对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光效苹果园红富士为试材,研究了套袋对苹果品质的影响,比较了在果实成熟后期套袋果与不套袋果在果形指数,单果重,着色面积,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总糖和总酸的变化。研究表明,去袋越早,单果重增长越明显,着色面积越大,而对于果形指数则影响不太明显。去袋越晚,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越高,酸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7.
太阳 (白 )光是由七色彩光复合而成的 ,而绝大多数彩光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这部分实验在中小学教学中颇为重要 ,合成的方法也有很多 ,但究其基本原理主要有三种 ,笔者现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1 直接混色方式原理 :单色光同时射到同一位置直接叠加复合。图 1方法举例 :在一大口径凸透镜面上粘上圆形白色厚纸板 ,在纸板上挖三个等大的、半径为 0 5~ 2cm的圆孔 ,呈“品”字形 (如图 1 )。分别在圆孔上粘上红、绿、蓝三色玻璃纸。实验时使白色平行光从圆孔射入 ,经透镜折射 ,在屏上形成三个彩色亮斑 ,调节透镜与光屏的距离 ,使三个亮…  相似文献   

8.
李贽的历史功绩在于:反“君子之治”即封建统治;反“执一”即政治化儒家“孔子之道”;提出了反映当时新型的个体工商业者社会政治愿望的理想“至人之治”。李贽之所以能够建立这样的功绩,关键在于他能够“从众人行”、“同众人言”,思想行为上都站到了人民一边,特别是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个体工商业者一边。李贽是当之无愧的反封建的思想家和新型个体工商业者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食”、“色”本性表现的淋淳尽致,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也因此而深入人心。但是为何猪八戒就应该被赋予“食”、“色”特性呢?为何必须是被赋予了“食”“色”特性的猪八戒才应该出现在取经队伍之中呢?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猪“意象”的阐释出发,结合《西游记》文本的成文背景,或可探析与解答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山庄万树园高大苍老的杨树上寄生着一种奇异的植物,远看似鹊巢团团,近看是一簇簇青枝绿叶果色红黄的植物,它霜重叶愈绿,风寒果更红,无疑是严冬时节的一道风景,更是一种隐患--它就是槲寄生.起初人们只留恋于此种景观的欣赏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寄生的枝干处肿胀,上部枯萎,严重影响树体生长,甚至会导致整株树木枯死.  相似文献   

11.
石榴花     
季羡林 《阅读》2023,(40):39-41
<正>我喜爱石榴,但不是它的果,而是它的花。石榴花,红得锃亮,红得耀眼,同宇宙间任何红颜色,都不一样。古人诗:“五月榴花照眼明。”着一“照”字,着一“明”字,而境界全出。谁读了这样的诗句,而不兴会淋漓的呢?在中国,确有大片土地上栽种石榴的地方,比如陕西的秦始皇陵一带。从陵下一直到小山似的陵顶上,到处长满了一棵棵的石榴树,气势恢宏,绿意满天。可惜我到的时候,已经过了开花的季节。  相似文献   

12.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时间性很强。所载“干支”绝大部分都很准确,但错误之处也不是没有。试列数则,仅供参考:1《通鉴》卷199永徽元年十月条载:“十月,己未”褚遂良左迁为同州刺史。《旧唐书·高宗记》、《新唐书·高宗纪》及《新唐书·宰相表》则说十一月己未,褚遂良被贬为同州刺史。案,十月丙寅朔,无“己未”,而十一月有之,为十一月二十四日。《通鉴》所谓“十月己未”当为“十一月己未”之误。2《通鉴》卷200显庆二年十月条载,十月“戊戌”,高宗幸许州;“乙巳”,畋于水之南;“壬子”,至汜水曲。查本月丙辰朔…  相似文献   

13.
<姑妄言>写天启、弘光朝阮大铖、马士英、姚泽民等统治者家庭的奇淫极秽兽行,是祸从"天启"、归恶于上.是以明骂清的谤书,诛伐雍王朝. 作者署三韩曹去晶、评者署古营州林钝翁.三韩、营州实乃一地,即今辽宁朝阳. 从字法讲:曹本字二东下日,东中日加下曰,是晶.去晶,惟余曹端之林.曹林共体与<红>体仁院相同:体 /本一人,仁 /二人.<姑><红>观点不是偶合,而是谋而后合.令人疑去晶或是雪芹族叔脂砚斋?相关资料奇缺,只是大胆假设,尚待小心求证.  相似文献   

14.
唐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家柳宗元要求“文以明道”,崇尚“奇味”,还强调美感作用.尤其在他的山水记中更蕴含着丰富深邃的美学思想.首先,柳宗元认为美在自然,尤其在奇小、错置、变化的自然之中.唯其如此,他所描绘的自然美,大多景致小巧,如仅一亩方圆,“可以笼而有之”的小丘,“其清而平者且十余亩”的钴(钅母)潭,“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的石渠,“倍石渠三之一”,“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的石润等,且奇形怪状.如“全石以为底”的小石潭,形同钴(钅母)的钴(钅母)潭,“若剖大瓮、侧立千尺”的初潭,如《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所云:“山之南皆大山,多奇”.“高仅见其宇,皆流石怪状”.另外如小丘中的石头  相似文献   

15.
1 《通鉴》卷 2 0 0永徽六年十一月条载 :“武后数见王、萧为崇 ,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 ,复见之。故多在洛阳 ,终身不归长安。”所谓“多在洛阳” ,确系事实 ,但“终身不归长安” ,却与事实不符。同书卷 2 0 7长安元年冬十月条载 :“壬寅 ,太后西入关 ,辛酉 ,至京师  相似文献   

16.
论"逆向教学法"的优势所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逆向教学法”就是把完整技术分为前后几个动作,由后面动作开始由后往前进行教学。实验证明合理采用“逆向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其原因在于:在许多情况下“会做”或者说“心里有了”后面的动作.有利于前面动作的形成这样一种“后因前果”的存在。由“后因”而导致出的“前果”是不自觉的,实际上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体现。利用“后因前果”实际上就是利用了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把利用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甬优一号”是藤稔葡萄的一芽变株系,1999年10月通过鉴定。其最大特点是一年两次结果,品质、着色、贮藏性、生长力、抗病性、丰实稳产性等均优于藤稔。主要性状:①平均单果重14~15g(自然果),紫黑色,平均单穗重600~800g,萌芽期约3月20日,盛花期约5月16日,果实成熟朗第一次为7月下旬,第二次为10月底。②风味浓郁,品质优良,一次果与二次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均达16%以上,可滴酸含量0.3%,综  相似文献   

18.
2仪器特点及用途 (1)特点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如图2。使用观察仪可观察到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会聚成的白光。也可以看到红、蓝光复合成的品红光,红、绿光复合成的黄光,绿、蓝光复合成的青光。  相似文献   

19.
在对新时期文学的纵向考查中,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九八○年以前,文学发展的节奏是鲜明清晰的。从“十月欢歌”到“伤痕文学”,再到“反思文学”与“改革文学”,构成一种线性起伏的联贯趋势。一九八○年之后,文学发展开始飘忽起来。虽有“寻根派”、“现代派”等文学现象出现,但纷繁的  相似文献   

20.
在回归的苏联二三十年代的作家中,普拉东诺夫作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天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令人困惑的是,人们对他的研究越深入,越感到“要和他处于同一位置,还需在精神上作出巨大的努力。”这是因其独特的象征、夸张、怪诞的艺术风格,和其思想的深刻所致。普拉东诺夫曾是一个热情讴歌时代狂热的革命知识分子,但最后因不能“长久地忍受真理与现实之间的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