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讲完司马光砸缸救出落水小伙伴的故事后,大家都钦佩司马光的聪明.但是,你想过没有,司马光聪明在哪里?“有人落水啦!”人们立即想到的是,“把人救出!”———意思是让人离开水.却很少有人想到“让水离开人.”当年司马光的小伙伴跌入储满水的大缸后,缸太高,一时无法让人离开水,于是司马光便想到砸破缸,让水离开人,人便得救.让人离开水有困难时,为什么不倒过来想,让水离开人呢?倒过来想,这就是司马光的聪明所在.当你解答数学问题有困难时,不妨也采用“倒过来想”试试看.下面是老师和学生的谈话记录,请一边读一边想.教师:用淘汰制,从129名运…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也许大家都知道.大水缸旁一群儿童追逐嬉闹,一名儿童不小心掉进了水缸,眼看就要被淹死.众童十分惊慌,忙找竹竿之类的工具搭救,无奈缸高、人矮,没有成功.这时,司马光急中生智,搬起石头把缸砸了个洞,水流出来,儿童也得救了.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按照常规救人的方法是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矮、力气小,当时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人能使人离开水.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故事中司马光一反常规救人的方法——“人离开水”,因为当时没有办法能使“人离开水”.而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破,水流光了.这样就使“水离开人”,达到了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老师讲完司马光砸缸救出落水小伙伴的故事后,大家都钦佩司马光的聪明.但是,你想过没有,司马光聪明在哪里? “有人落水啦!”人们立即想到的是,“把人救出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我读到刘洪波的《无趣的教育》一文,竟把小学一年级教材中《司马光砸缸》的课文,视为今天“无趣的教育”的一个例证。他说:“司马光砸缸固然机智沉着,但吓哭了也是正常反应吧,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更是正当做法……何况如果司马光砸不破那口缸,又会如何呢?”(见《中国青年报》2001 年 7 月 9 日) 按刘洪波文章的观点,司马光砸缸的举动一般,且“无趣”,果真如此吗?这里不妨剖析一下:1.当小朋友掉进缸里爬不出来时,司马光能临险不惧,冷静处之,此种气度和心理素质是非凡的;2.司马光遇到危难时,能急人之急,急中生智,突破常规,立即想出解决…  相似文献   

7.
[案例] <司马光>的课文学完了,老师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写话: 1.如果你是司马光砸缸用的石头,请说说你的故事. 2.如果你是司马光砸的那口缸,请说说你的故事. 3.如果你就是司马光,请说说你砸缸的经过.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进行写话. 10分钟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千古。司马光采用的思维方式是:要使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不被淹死,就得把小朋友和水分开。一般人想的是“人离开水”,要把小朋友从水里拉出来,可是缸高人小,他们无能为力,而司马光却想到了“水离开人”的方法,砸破缸让水流走,使缸里的孩子得救。他使用的是逆向思维法,又称颠倒法。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砸缸救孩子的故事是大家很熟悉的,按常规思维,要想小孩不被淹死,就要把他拉出来,使人离开水,但是缸高、人矮、力气小,怎么办呢?司马光急中生智,把缸打破,来了个水离开人,在这里,司马光运用了典型的逆向思维方法,解决他面临的难题,学习数学知识也一样,有时运用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发现新的解题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幼儿园经常使用的传统教材,故事情节突出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从思维角度看,司马光“砸缸”救人,还在于他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方法,即不是让人离开水,而是让水离开人。因此,在使用这一教材的过程中,除了机智、勇敢地救人之外,还可进一步挖掘该教材发展思维能力的潜在价值。如果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巧妙发问,“司马光不砸缸能救出孩子吗?”那么,孩子的想象力是令人惊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信,请看: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按照常规救人的方法是“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矮、力气小,当时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人能使“人离开水”.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破,水流光了,儿童自然也就得救了.这样司马光把救人的一般方法“人离开水”变成了“水离开人”,实际上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一个角度转化为另一个角度,而且恰巧从这一个角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案又是实际可行的,从而来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课堂“数奥班”里,杨老师同我们一起回顾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按常规的救人方法是让“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小,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能够办得到。这时,司马光反常规而行,砸破水  相似文献   

13.
反过来想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故事中, 司马光在危急关头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跳入缸中救人,而是想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砸缸救人。人们都觉得司马光很聪明,那么他究竟聪明在哪里呢? 通常如果有人落水了,就得想办法把他从水中拉出来。可是司马光他们一群小孩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无法使他离开水。于是,司马光就反过来想:为什么不让水离开人呢?这样人一样可以得救。因此,司马光用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伙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某个问题按照常规的思路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时,我们不妨试着反过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14.
北宋名相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我们都很熟。要从水中救人,一般是使人离开水,即把落水者拉出缸,这对正是儿童的司马光来说很难,那么能否让水离开人呢?往问题的反面一想,于是有了砸缸救人的千古佳话,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即从正面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也许大家都知道,大水缸旁一群儿童追逐嬉闹,一名儿童不小心掉进了水缸。眼看就要被淹死,众童十分惊慌,忙找竹竿之类的工具搭救,无奈缸高、人矮,没有成功.这时,司马光急中生智,搬起石头把缸砸了个洞。水流出来,儿童也得救了.  相似文献   

16.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什么迷人,你想过吗? 这是因为,小小的司马光特别灵巧,他不慌不忙,他极善于变通。不是吗?常规的救人方法是“使人离开水”,他却毫不犹豫地来了个“使水离开人”,即,只要毫不犹豫地立刻砸了那缸使水流掉,就能使不慎落缸的孩子立刻得救!  相似文献   

17.
聪明三题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什么迷人,你想过吗? 这是因为,小小的司马光特别灵巧,他不慌不忙,他极善于变通。不是吗?常规的救人方法是“使人离开水”,他却毫不犹豫地来了个“使水离开人”,即只要毫不犹豫地立刻砸了那缸使水流掉,就能使不慎落缸的孩子立刻得救!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不会陌生吧?一个小伙伴掉进大水缸里,其他小朋友想到的是把人从大水缸中拉出来,却力不从心,便惊慌失措了.聪明的司马光不受惯性思维的束缚,从问题的反面思考,想到了让水离开人,在紧要关头把水缸砸破,让水流去,小伙伴便得救了.  相似文献   

19.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不会陌生吧?一个小伙伴掉进大水缸里,其他小朋友想到的是把人从大水缸中拉出来,却力不从心,便惊慌失措了.聪明的司马光不受惯性思维的束缚,从问题的反面思考,想到了让水离开人,在紧要关头把水缸砸破,让水流去,小伙伴便得救了.  相似文献   

20.
姚金红 《初中生》2005,(28):24-25
你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吗?大水缸旁有一群儿童追逐嬉闹,一名儿童不小心掉进了水缸,眼看就要被淹死,小朋友十分惊慌,忙找竹竿之类的东西搭救,无奈缸高人矮,没有成功.这时,司马光急中生智,搬起石头把缸砸了个洞,水流出来,儿童这样得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