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投资作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保证,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虽然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但我国实际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未达到我国政府规划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快速发展,并最终影响我国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的进展。从我国经济发展、教育系统自身发展特点这两方面分析我国实际教育投资不足的原因,并就如何解决问题提出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该文指出了我国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即高等教育投资比例明显偏高,而初、中等教育投资比例较低,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接着,分析了形成我国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的原因,认为一是政府没有明确其在三级教育支出中的职能,二是政府部门急功近利的行为.最后,该文提出了优化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的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角度,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投资的现状及其原因,阐述了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并从政府投资、学费收缴及社会资金吸纳等角度提出进行多元投资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发展教育,即"教育先行".这种观点多年来一直被教育经济学家所推崇,也是政府加大教育投资的理论基础.但是,这种理论在中国农村却受到了严重挑战,每年都会有巨额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我国农村地区,却没有取得经济的快速增长.事实证明,"教育先行"并不是经济发展的万能钥匙,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投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才流失、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教育投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分析了教育投资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侧重点,对于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央政府计划在上世纪末实现的对教育投资4%(CDP)的目标,还一直停留在纸面上,且有渐行渐远之势.社会对其原因的共识为观念问题.本文认为,阻碍4%目标实现的观念.为重视"器用"层面发展、忽视文化层面发展;以制度进步代替文化进步、以经济发展代替教育发展;传承于历史的"全能政府"及其贪大求全思维等观念.政府对4%教育投资承诺的兑现,是建立诚信政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略论高等学校投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投资评价是教育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 ,人们已经对国家教育投资评价、地方教育投资评价有过一些研究 ,但似乎对学校教育投资评价研究不多。可能的原因是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下 ,教育产品和教育劳务完全在政府计划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行政控  相似文献   

8.
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该文指出了我国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即高等教育投资比例明显偏高,而初、中等教育投资比例较低,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接着,分析了形成我国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的原因,认为一是政府没有明确其在三级教育支出中的职能,二是政府部门急功近利的行为。最后,该文提出了优化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的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2010至2015年高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高职与普通本科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的比重、高职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占人均GDP的比重三个数据发现,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高等职业教育投资存在总量不足、权责不清和风险潜存等问题。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切入点,将"经济人假设"和"个人主义"两大基本特征作为分析视角,透视高等职业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责任缺位,并强调政府应立足三个方面发挥自身功能,即明晰政府定位,建立投资机制;增强投资动机,形成多方联动;引入市场机制,确保投资收益,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的平稳推进。  相似文献   

10.
论义务教育投资中政府责任转嫁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政府责任转嫁问题,并且正是由于存在政府责任转嫁问题才出现了义务教育投资体制中的“政府缺位”现象,这是导致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主要原因。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充足性,必须强调政府责任的“归位”,在进一步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中以“集中化”代替“多渠道”。  相似文献   

11.
梁芳 《教育探索》2009,(3):57-58
由于政府的职能缺位,导致高校投资管理、投资风险和投资效益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理念上的,也有体制和有机制方面的.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矫正和规范高等教育投资中政府的职能:政府要加大投入,并使投入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当;要推进修订和制定高等教育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加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监管;加强风险控制,防范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在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政府责任转嫁问题,并且正是由于存在政府责任转嫁问题才出现了义务教育投资体制中的“政府缺位”现象,这是导致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主要原因。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充足性,必须强调政府责任的“归位”,在进一步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中以“集中化”代替“多渠道”。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偏差与矫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教育投资的增加,既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政府的教育投资行为。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偏差主要表现在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未能发挥教育投资的主渠道作用;教育投资的三级分配不合理,未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公共需要”;教育投资的地区差距拉大,未能确保国民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为矫正我国政府在教育投资行为上的偏差,我们必须增强教育投资立法力度,认真落实教育投资指标,完善教育投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社会对政府投资行为的监督,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地方政府财政投资支出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支出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构建公共财政的需要,投资效益低下,因此,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投资行为的分析,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因地制宜,进一步明确和界定本地政府财政投资范围、调整和优化投资方向和结构,强化财政投资支出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投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教育投资行为动机及特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滨 《教育探索》2001,(4):74-75
政府教育投资行为是政府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和教育主管机构共同参与作出的。具体指在一定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趋势以及教育发展状况和趋势,确立教育投资额占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以及财政支出的教育投资在总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政府教育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一、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动机(一)职能决定动机传统体制下的政府投资行为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全面参与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需要。在传统计划管理体制下,政府之所以对教育进行全面的投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发展教育,即"教育先行"。这种观点多年来一直被教育经济学家所推崇,也是政府加大教育投资的理论基础。但是,这种理论在中国农村却受到了严重挑战,每年都会有巨额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我国农村地区,却没有取得经济的快速增长。事实证明,"教育先行"并不是经济发展的万能钥匙,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投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才流失、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投资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地分配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教育投资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区域教育投资不平等、城乡教育投资不平等、三级教育投资不平等.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究其主要的原因,不外乎经济、体制、文化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多元融资体系,合理分配教育投入资源,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监督和保障体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石践  罗佳 《华章》2011,(13)
本文以我国教育投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回报率为基础提出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投资回报视角下的中职生源调控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职学校从20世纪末开始陷入招生困境.从投资回报的视角看,让孩子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投资高、回报低、风险大,因而家长青睐普高,而经济发展却又需要大批受过中职教育的劳动者.在这种形势下,政府不能放任不管,而要采取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芳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9):20-22
中等职业教育投资不足是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制定职业教育投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投资,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规范个人成本负担,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投资效益,以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