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创建民主的学校管理,将学生培养成民主的公民,秀州中学20世纪二十年代创办了“学校市”。“学校市”是秀州中学校长、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博士窦维思将杜威“学校即社会”思想在中国的探索实践,是秀州中学特有的学生自治组织。这种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对当下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增效、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外国教育理论本土化实践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及中国对国际社会的积极融入,人们对公民教育的关注与讨论也越来越热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教育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渠道进行,其中,学校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自2007年起,我校尝试在高一年级开设公民道德修身课程,2008年12月,学校"高中'公民道德修身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被列为区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3.
教代会是教育民主化在我国发展的实践产物,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其合法权益的组织形式与保障机构.以"民主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我国教代会制度的核心理论基础、产生历史背景与现实依据、组织性质及其组织愿景、组织运行的外部条件等作全面的理论诠释,为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教育民主化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4.
社会道德失范的状况主要表现在社会公德沦丧、社会美德无存、社会基本道德异化、职业道德缺乏.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应当各级领导思想重视,行动实践;加强民间的教化作用;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新闻媒体、各级青少年组织都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和中国历史以及现实社会中的典型现象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学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人群,公民道德教育是学校德  相似文献   

6.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德治国”最广泛的德育实践。公民道德教育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凝聚力,重视职业良心教育的感召力,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的合作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道德失落的状况主要表现在社会公德沦丧,社会美德无存,社会基本道德异化,职业道德缺乏,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应当各级领导思想重视,行动实践;加强民间的教化作用,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新闻媒体,各级青少年组织都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和中国历史以及现实社会中的典型现象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阐述当前我国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我国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探索我国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公民道德教育的理念——自由、善与幸福出发,论证有限自由与道德理性的有限性,解剖公民道德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过程,分析如何在公民道德教育过程中坚持个体差异中的社会普遍性。提出学校公民道德教育与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富于民族情怀与世界眼光的世纪公民。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是人首先应该接受的人类共性的教育,是德育最基础、最主要的部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其中“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将从学校的民主环境出发,重点探讨校园民主环境对学校德育尤其是学生道德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试图提出理念性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中的民主概念:一种批判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教育的民主化被看做是现代教育变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民主化包涵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既包括教育机会的扩大和均等,也包括教育组织、活动和关系本身的民主化。在教育民主化理念的支配下,民主成为适用于并支配学校事务的一项基本价值原则。然而,人们仔细审视民主概念在教育场域中的应用情况,也发现存在不少值得严肃讨论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指向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学校是一个可以被民主化的场所吗?本文提出,由于学校组织的教育性特征,诞生于政治领域中的民主原则并不能完全无条件地适用于教育场域;在教育事务的处理上,民主原则的应用应该考虑与教育性原则以及传统、权威、道德、自主性等诸多影响因素相协调,从而建构更为良好的教育关系或教育秩序,防止现代社会以一种单一的民主逻辑来改造学校,防止现代教育陷入民主的迷思。这可以看做是对我国教育学界一直以来所倡导的教育民主化理论的一个补充或修正。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以人类实践的能动性、高度的自觉意识和一定的物质设备为基本条件,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校长居于主导地位,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科学与民主管理的实现、优良校风的形成等都离不开校长的劳动。但要实现上述任务即办好社会主义学校,必须要有一定的教育思想作指导,这是由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所决定的。教育思想统帅着校长领导与管理的诸方面因素。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校长办学治校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 :“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 ,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 ,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鹄的。道德教育涉及教育对象的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各个层面 ;培养方式与途径可以灵活多样 ,属多端性的教育。我认为历史教学在公民道德教育中 ,有着其它各种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就历史教学与公民道德教育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第一 ,从“治史”价值的角度提高认识 ,明确当前的公民道德教育与中小学历史…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健康有序的公共道德、公共精神,道德教育对于每个时代的社会发展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流动性,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为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却也导致社会个体化趋势不可阻挡,推动了社会分化与个体化。不可否认,个体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对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关注于流动现代性社会中个体化趋势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旨在通过分析流动现代性社会的个体化趋势、特征及其对公民道德教育的挑战,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现实,探索适应个体化趋势发展要求的公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公民与道德教育,是国民中学阶段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它是最无法求速效的教育,必须一步一脚印,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才能培养现代公民的道德观念、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民主、法制观念。国民中学公民与道德教材组织,系以公民道德为经,公民知识为纬,范围包括教育、社会、法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教材纲目则列有“生活规范实践活动示例”,期与讲授纲要相配合,借活动方式实践公民品德,以  相似文献   

16.
任平  贺阳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1):80-87
公民道德教育课程是德国培养负责任公民的重要途径.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课程将现实生活中的"冲突性事件"与个体认知发展规律和公民政治社会化发展特征相结合,将培养学生的"民主能力"确立为课程目标;围绕政治、社会、经济三大领域遴选课程内容;遵循"博特斯巴赫共识"要求设计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基于多元协同评价机制构建课程保障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德国学校相关课程在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科融合等方面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学校中始终受到学校制度的全方位影响.而学生公民道德的发展也会因此受到相当程度地约制。而只有学校制度具备了公共性特质,才能保证公民道德教育在学校场域中顺利开展。而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学校制度,很多时候都是悖逆于公共性的要求的。因此,我们要努力超越此一困境,全面推进学校公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社会道德要求为取向的教育形态,是对个体进行公民道德的教育。本文从中美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历史演进、目标定位、核心内容、实践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为我国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特殊的制度化场所,它具有与教和学相关的、特殊的行动逻辑。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社会功能的再生产以及社会化,也不仅在于将社会问题转化到教育领域。相反,在与其他社会领域和实践的积极关系之中,学校中教育行动的自身逻辑本身就具有生产性。首先,在制度论的视角下,黑格尔将学校界定为独立制度化的、人为组织的教育实践发生的场所。在学校中存在一种与其他社会领域、机构和实践相区别的特殊的教育行动逻辑。其次,在教育理论和教化理论的视角下,马丁努斯·朗格威尔(Martinus Langeveld)将学校教育实践描述为人为的、富有技巧的教学行动,在其中教育行动发生以前以及教育领域以外的问题被转化到一种时间、空间和社会的教育语境中。第三,欧根·芬克(Eugen Fink)基于社会理论的视角,将学校实践界定为,在富有权力的、冲突性的、多元主义的(后)民主条件下的相互咨询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